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区域间产业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福建省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日益突显,主要表现为闽东南的高速发展,闽西北的相对发展滞后.针对福建各地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当前闽东南沿海所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从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是企业的一种理性选择.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区域间经济发展现状,总结了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模式,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本文阐释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含义及模式和产业集群转移的动力及模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向西北转移和分散,这对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西部产业集群享受到业务量的扩大、技术升级、知识与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3.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戴宏伟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2):45-50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产业梯度转移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对于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在吸收“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投资方面不尽人意。就目前现状而言,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特有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经济发展滞后;而“珠三角”地区由于多年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招商引资优势逐步弱化,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诞生的,这在全国首开先河。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探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不同区域的政府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缩小发展差距的一种基本战略。基于区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文章提出了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几种主要模式:成本导向型转移、市场开拓型转移、多元化经营型转移、竞争跟进型转移、供应链衔接型转移、追求规模经济型转移和政策导向型转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对外贸易的角度重新梳理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及发展趋势;在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了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国内的区际产业研究成果。认为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与国际产业转移差别较大,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地区实际结合较紧密。最后,笔者提出了目前产业转移研究的三方面不足。 相似文献
7.
8.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产业梯度转移。聊城市要做好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工作,就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竞争意识抢抓产业梯度转移机遇;以大开放大招商的方式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吸纳产业梯度转移;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承载产业梯度转移;以打造精品环境为宗旨服务产业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9.
10.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承接产业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我国的产业梯度情况,并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低梯度地区应承接的产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更快、更好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西部地区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5)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进入中西部地区的外资逐渐增多,许多被东部地区拒绝接受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形成工业产值"东迁",工业污染"西移",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生产污染,给本来就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增加了新的负担.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从引进外资和跨国污染转移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东、西部差异,指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产业在东西部的转移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英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1):285-288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进入中西部地区的外资逐渐增多,许多被东部地区拒绝接受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形成工业产值“东迁”,工业污染“西移”,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生产污染,给本来就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增加了新的负担。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从引进外资和跨国污染转移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东、西部差异,指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产业在东西部的转移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对产业承接转移基础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从影响工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出发,构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评价指标体系,以西部10省区为背景,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新疆进行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评价。具备了产业承接能力,如何选择承接产业是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定新疆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以此来优化新疆产业转移承接及其重点产业选择,为新疆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选择承接产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政治经济学国际价值模型框架里,非垄断条件和垄断条件下国际贸易所引致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机理是不同的,前者的核心在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后者更多的是国际垄断因素控制的结果。在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产业转出国和承接国截然不同的产业转移效应,即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效应、生命周期型产业国际转移效应、能源和污染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效应和价值链垂直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5.
因区域产品内分工变化而引发的产业转移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也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再配置的体现。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征和特殊条件,使得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形成新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延伸,因处于大国综合特征的环境下而表现出多梯度空间纵深、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和区域政策干预的特征。结合中西部要素结构的动态变化,利用好国际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云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139-143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细分该产业部门的技术特征、企业特点与地区差异。即使是同一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在发展方向与战略上将会截然不同,进而升级的方向也不同。作为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趋势的明晰化,区域产业梯度转移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产业梯度转移在国外曾有过成功的先例,但相关的经典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以及目前的转移模式是否适合重庆需要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技术特征,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深刻地影响到国际产业转移。尝试对中国产业转移的路径依赖和产业转移粘性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的两难选择和潜在优势,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这在国内目前属于比较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