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时代经贸》2013,(3):31
2012年是众多国际奢侈品大张旗鼓发展童装品类的一年,众多国际奢侈品牌开始迈步进入童装领域,不断冲击着国内需求日渐提升的童装市场,众多儿童服装极像缩小版的成人装充斥货架。2013童装流行趋势呈现怎样的态势呢?在未来的童装消费中,满足城市普通家庭的童装店已成为中国童装产业的当务之急,谁最先走向达一步,谁就会抢先获得成功。国内童装接近十几年的发展,却依然缺乏中高端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奢侈品消费在中国增长迅速,中国市场已成为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市场。品牌延伸是奢侈品牌拓展市场的重要战略,但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却相对单薄。本文以奢侈品牌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在不同广告类型下,延伸契合度对消费者延伸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奢侈品牌,延伸契合度与广告宣传类别对消费者的延伸评价都存在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而言,奢侈品进行品牌延伸时,与母品牌契合度高的延伸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较高的评价;与宣传延伸品的产品特征相比,宣传延伸品的品牌形象更能提高延伸吸引力与购买欲望。此外,在低延伸契合度下,宣传延伸品的品牌形象产生的这种积极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的社会消费中,奢侈消费以其迥异于大众消费的昂贵性、稀缺性、符号性和可经济替代性特征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奢侈消费有它自身形成的经济与社会原因及表现形态,与消费者的财富来源、社会资源的耗费等相关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奢侈消费不可避免、不可指责,最好的办法是对奢侈消费进行合理引导.作为文化范畴中的奢侈并非毫无文化价值与意义,人们通过特殊的、夸张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消费方式去尽力表现伦理道德、地方秩序、等级地位以及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需要.本文利用西方经济学中比较静态分析等理论工具,来研究我国奢侈品消费形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大市场,但是中国奢侈品贸易依赖于进口。这是由于中国缺少本土奢侈品牌,并且中国消费者大多选择国外奢侈品牌,甚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去境外购买奢侈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对国外奢侈品品牌的依赖。而中国消费者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呈同步增长状态,不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因此要发展中国奢侈品贸易,需要中国奢侈品走出去并进行自我品牌培育,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要了解奢侈品的消费心理,其次要了解奢侈品品牌的内涵和特征,再次最重要的是在中国的烟、酒、高档服装、珠宝、化妆品和皮具行业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打造本土品牌。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消费奢侈品,使我国整体消费水平飞速提升,逐渐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因此,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特点有助于制定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奢侈品营销方案,打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同时,认真借鉴国外奢侈品贸易发展模式,并加入中国传统元素,才能不断扩大中国奢侈品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微观分析,发现清代晋商在济南经营的主要行业除历来擅长的金融和盐业之外,首饰业和药业占比之高是在其他城镇罕见的,特别是21家药业字号中竟有19家主营人参。晋商的这一行业选择,显然是为适应济南作为省会城市,高端消费群体相对庞大所采取的策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济南商业中奢侈性消费占比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带有明显的奢侈性消费特征,这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富裕阶层的身份情结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紧密勾连。奢侈性汽车消费是当前中国富裕阶层建构社会身份的重要方式。社会身份的建构是创造社会资本以获取个人利益的重要途径。奢侈性汽车消费的社会功能塑造了当前中国的汽车消费文化,并会对未来中国汽车消费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奢侈品的广义定义及其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明侠  周云 《经济师》2008,(7):31-32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奢侈品的理解存有歧义,主要表现为概念上同高端消费品的混淆,以及奢侈在传统文化中的原意造成了大众对奢侈品的曲解,理论上更是忽视奢侈消费类型与奢侈品消费的本质区别,以至于出现了以顶级品牌管理取代奢侈品管理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奢侈品是发展的概念,各类文献中奢侈品定义已经不能满足其内涵的变迁。所以,很有必要澄清整理奢侈品定义发展的脉络,确定符合现代经济特征的奢侈品广义定义。  相似文献   

9.
毕伟强 《新经济》2007,(10):38-41
必胜客指数通过必胜客这一定位于"欢乐餐厅"的中国休闲餐饮第一品牌,在中国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状态,反映不同城市的消费力和城市活力。简单理解,就是以必胜客的进驻先后和店铺数多少,作为评估该城市消费力、城市活力及国际化程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奢侈品(Luxury)又称为非乍活必需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足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到底是什么让奢侈品牌具有如此火的魔力,奢侈品牌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作者通过对几卜个奢侈品牌的研究,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奢侈品牌在坚守传统、追求卓越和不断创新三个方而都有不俗的表现,而且是一以贯之,才会有今天这样历久弥新的世界顶级奢侈品牌。  相似文献   

11.
浅议市场营销中的品牌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牌文化是兼容于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能在企业和社会消费群体间产生共鸣,并使消费者从消费产品过程中获得某种强化的社会价值观念、信念、行为操守原则和精神。其本质是特定产品的消费文化。文章认为品牌文化的效用在于使品牌与消费者的价值理念诉求之间建立起操作性条件反射关系,并依据这一原理,提出了具体品牌文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认为目前中国轿车市场已经进入"品牌扩散"时期,并总结了这个时期市场若干方面的产业组织特征.随后以产品差异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品牌扩散策略的优势和劣势.我们的结论表明,领先企业有动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厂商从低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高端市场,反而有利于高端市场维持高价位;而厂商从高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低端市场,其品牌扩散对高端市场的威胁较大,会引发低端市场新的价格战.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消费结构、消费战场、消费观念和消费热点正在中国悄然发生改变奢侈品派、高端白酒、虫草、艺术品市场将继续遭遇"冷待";苏州、重庆、西安等城城市正在进入消费的"主战场";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爱上了"私人定制";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收入"……20M年,这些变化,在中国的消费领域正在悄然发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众多国外优秀的品牌自然不会放过布局中国市场的任何机会。源于丹麦的顶级视听奢侈品牌Bang&Olufsen(B&O)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快布局中国的脚步,从启用中文品牌名"铂傲"开始,就足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作为全球性的试听奢侈品牌,B&O正通过丰富的视听产品为中国消费者诠释声音的奢侈。为了进一步了解B&O布局中国的计划,日前《新经济》特意专访了Bang&Olufsen大中华区市场总监伍惠冰。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8)
特色小镇是浙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大长远决策。文章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打造特色小镇的现实意义,结合上虞e游小镇的培育和建设,通过实践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其在高端要素聚合度、信息产业基础、创业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加快融入大都市圈,提升城市整体格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吸引高端生产要素;积极推进项目落地,以产业链思维运作小镇;加强品牌与文化建设,营造创业创新氛围等。  相似文献   

16.
品牌发展是北京着眼建设世界城市战略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提升品牌集中度、升级商业区域规划、促进自主品牌发展、成立北京品牌协会……北京正在行动。在品牌发展方面,北京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北京拥有全国最具吸引力的品牌消费空间:北京连续两年成为所有中国城市中最大的消费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产阶级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正在形成的中产阶层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文化和价值观。笔者认为中国当前中产阶级在消费心理上有三大冲突: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浪漫伦理与现实理性的冲突;品位区隔与品味追随的冲突。消费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趋同性特征:新消费理念正在形成;对外国品牌与文化的崇尚,品牌与模式的身份区隔作用不断增大;生活的实际需要正让步于消费欲望;从追随模仿型消费逐步转向形成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奢侈品牌企业都在盯着中国奢侈品市场.那么中国本土企业有没有成为奢侈品牌的可能呢?如何才有可能达到目的?创建奢侈品牌的秘诀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产阶级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正在形成的中产阶层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文化和价值观.笔者认为中国当前中产阶级在消费心理上有三大冲突: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浪漫伦理与现实理性的冲突;品位区隔与品味追随的冲突.消费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趋同性特征:新消费理念正在形成;对外国品牌与文化的崇尚,品牌与模式的身份区隔作用不断增大;生活的实际需要正让步于消费欲望;从追随模仿型消费逐步转向形成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人口结构也开始迈向老龄化,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小型城市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但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现象并依然存在的新常态.共享经济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通过“互联网”使中小型城市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人才、文化、科技、教育等垂直细分产业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未来,共享经济如何灵活应用将成为中小型城市的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