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是目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轨道交通在我国大型城市得到迅速发展。通过对当前世界上地铁站点的各种垂直空间利用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以市域中心站点垂直空间的利用模式为重点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研究认为,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通过地铁站点与城市物业的一体化建设,对地铁站点垂直空间进行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可以给各方经济主体带来收益。同时通过将各种设施的功能综合协调,可以实现城市有限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地铁站点垂直空间综合开发具有紧迫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殷悦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20,40(7):73-80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与地铁衔接的交通方式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尤其是配套停车场地存在布局不够合理、场地被其他方式侵占等问题。解决城市地铁停车场所的空间布局问题,则需要对其进行布局优化,而前提是要了解城市地铁的空间结构特征。文章基于时间距离模型的可达性研究方法揭示了南京地铁的基本空间结构特征:圈层结构和"十字形"结构。并据此提出完善大型停车场配置,优化地铁停车场所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同时提出对策建议:①突出地铁停车场所的公共利益属性,强化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②所有地铁站点都应保留停车场所,所涉关键技术难题可集中攻关解决;③地铁换乘问题的解决为国内外其他城市提供示范价值和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轲柱  宋彧 《经济师》2010,(8):26-26,48
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样带来城市商圈的变迁。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消费者结构和消费观念随之改变,加上城市新商业业态的不断涌现,都给传统商圈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科学地分析和认识城市商圈变迁规律,进一步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新商圈,对于城市的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购物中心商圈结构特征研究——以上海市购物中心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购物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逐渐成为中国大城市商业发展的主流,研究其商圈特征并为科学选址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以上海市购物中心为实例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商圈层次划分模型和顾客源距离衰减函数,分析了不同类型购物中心的商圈结构特征,从理论上揭示了上海市购物中心现有空间格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新区的陆续建设和发展,如何解决商业与环境之间矛盾,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显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而其中最主要的解决途径之一就是设计和创造一个绿色和谐的商业模式——生态商圈。生态商圈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人文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相比传统的商业模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发展生态商业,打造生态新商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京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地铁空间的注意力资源已成为社会公众注意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通过对地铁乘客的地铁媒介接触及广告内容偏好的调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进而为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地铁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并且其立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在研究国内外主要地铁经济的发展模式基础上,对南京现已投入运营的1号线、2号线以及南延线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南京地铁经济零售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将发挥南京地铁经济的最大效益,并对正在施工或规划的新增地铁线路提出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群  马林兵  陈凯  曹小曙 《经济地理》2015,35(3):100-107
空间句法在地铁可达性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传统的基于空间句法的可达性研究只考虑换乘的次数,而忽略各线路站点分布的影响,不能精细地反映各个站点之间的可达性差异。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空间句法的地铁可达性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改进的凸状分割方法,以每个地铁站点以及各个站点之间的线路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选择GIS中的网络分析方法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对广佛地铁可达性进行实证验算,揭示了不同时期地铁站点可达性分布和演变情况,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展现了该方法在地铁网络可达性分布的空间形态特征、演变过程及预测中的有效性,可为交通规划、地铁周边商业布局及沿线房地产开发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铁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带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地铁企业为将资本和运营成本进行回收,开始着眼于对地铁沿线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以此来支撑地铁经济,将地铁沿线的附属资源发展成为经济地带,将会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传统地铁商铺运营困难,在电子商务浪潮和地铁经济兴起的背景下,网络地铁购物模式应运而生,为城市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促进了城市发展的繁荣。本文主要从地铁经济发展和地铁商业模式入手,以杭州地铁一号线建设为平台,对网络地铁购物模式下的经济行分析和探索,以期实现地铁沿线经济的繁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玉慧 《经济地理》2007,27(4):589-594
市级商业中心建设规划的服务对象以及功能和市场定位,业别、业态、业种结构,空间布局,交通、环境建设等规划基本内容决定了公众参与在市级商业中心规划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规划较偏重市级商业中心在宏观区域经济中的定位,而在公众等多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层面考虑较少。文章以厦门富山商圈为例,探讨了公众参与在市级商业中心建设规划中的应用以及成功经验,说明了市级商业中心建设规划应充分考虑公众利益,并贯彻"以人为本"规划思想和理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快时尚”服装零售品牌快速扩张,店铺数量迅速增加,对北京服装零售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改变着我国服装市场的竞争格局.本文从分析北京服装商圈入手,阐述了“快时尚”国际品牌在商圈选择方面的独到之处,并讨论了其对北京服装市场格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的地铁工程建设要求进行大规模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本文着重从地铁工程设计及施工对勘察的要求出发,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通过分析地铁工程建设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必须采用合理的勘察技术,既能完成勘察目标,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我国粮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将主观的区间层次分析法与客观的信息熵法相结合,建立了综合确权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黑龙江省不同时期的粮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对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其组成部分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乔芳 《经济师》2014,(5):52-53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供应链环境下,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如何识别零售业供应链上潜伏的各种风险,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对供应链的具体阐述,并结合山西省美特好集团的风险管理进行实证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论证供应链风险管理对零售业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总结出有效降低风险损失的方法,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型商圈在各地兴起,它不仅能够增加就业,提高人们生活品质,而且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商圈的膨化发展,其带来的交通堵塞、信息不完全、商业经营漏洞等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故我们对蚌埠万达广场商业圈展开研究,利用实地调研和莱利法则、赫夫法则研究中小城市商业圈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带来的影响以及发展过程中伴随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找出解决方案,促进蚌埠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为其他城市在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零售业进入的步伐大大加快,给本土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乌鲁木齐发展大中型超市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可行性。新疆本土零售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通过努力开创名牌企业、适当扩张超市的规模和数量、创建自有品牌、注重人才培养等以求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运用信息熵方法,计算分析黑龙江省近年来建设用地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揭示黑龙江省建设用地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利用主因子分析方法,对驱动黑龙江省建设用地演化的人文机制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驱动黑龙江省建设用地演化的因子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因子.  相似文献   

19.
谷舒米  张若玙  刘林 《新经济》2014,(26):23-23
近几年,随着杭州地铁的兴建,地铁沿线楼盘的房价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本文以收入水平等作为自变量,并采用GARCH模型来分析地铁开通对周边房价的波动性。计量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汇率变化、存款利率、股市变化、地铁通车对房价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地铁开通这一事件对周边房价的冲击并不持久,会随着时间因素慢慢减小。  相似文献   

20.
大规模的地铁工程建设要求进行大规模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本文着重从地铁工程设计及施工对勘察的要求出发,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通过分析地铁工程建设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必须采用合理的勘察技术,既能完成勘察目标,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