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壮丽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仙女山,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为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我旅游别具一格的优势.自我市成立直辖市,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闻名来到我市旅游,那么我市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我市的外商投资、外汇收入、GDP又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文用了采用了回归方程分析法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愚 《时代经贸》2008,6(3):105-107
重庆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壮丽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仙女山,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为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我旅游别具一格的优势.自我市成立直辖市,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闻名来到我市旅游,那么我市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我市的外商投资、外汇收入、GDP又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文用了采用了回归方程分析法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安徽省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这与其实施的相关经济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根据统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其贸易发展的相关性,并且利用相关的模型分析产业内贸易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而提出促进安徽省贸易、经济更加健康合理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晓丽  祝亚雯 《经济地理》2012,32(9):161-165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随着安徽省"文化强省、旅游大省"战略的提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已成共识。研究表明,目前存在融合领域不宽广、融合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产业链衔接和延伸不够等问题。研究认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立足于安徽实际,通过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采取完善政府机制、建设示范基地、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市场营销、重视人才培养等路径来促进两者融合,实现安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宏 《经济问题》2012,(2):126-129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在我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本的结论是:从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来看,旅游产业不仅能通过自身直接的收入效应带动经济增长,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其具有的产业关联性,通过乘数效应扩大经济增长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六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高级化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费希尔—克拉克的产业划分法,旅游产业可进一步细分为基础层次、核心层次和发展层次产业.对1983-2011年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在旅游产业发展初期,旅游产业高级化呈下降趋势,高级化决定因素是基础层次产业;随着旅游经济发展,我国旅游产业高级化在1993-2007年呈加速增长,高级化决定因素是基础层次产业和核心层次产业;自2008年起,旅游产业高级化水平开始下降,高级化决定因素是发展层次产业.旅游产业高级化过程和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耦合关系,2004年以前,旅游产业高级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结果,2004年以后,旅游产业高级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黄秀娟 《技术经济》2009,28(7):67-72
利用C-D生产函数和回归分析技术得出中国旅游产业资本、劳动的产出弹性;利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1996—2001年及2001—2006年两段时间区间内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中国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增长;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三大区域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分析,考察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空间集聚的过程,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由此引起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项体育赛事在全球的热兴,人们对体育旅游这一新项目愈加感兴趣,体育旅游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又一大因素。笔者分析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孙敏 《经济论坛》2014,(7):59-64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安徽省1992~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较全面地分析了安徽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实证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省电信业发展状况的回顾,利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了电信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电信业发展对安徽省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的结论,为今后电信业更好的服务安徽经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施碧琦 《经济师》2014,(2):174-175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要保持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金融业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长三角城市群金融稳健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金融稳健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之间既存在正面效应,又存在负面效应,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效应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就业的拉动效应均有限,但对城镇的影响要大于农村。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则相对均衡。因此,实施积极的产业和就业政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老龄阶段,养老产业正在成为新兴产业,一批具有优质生态资源的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关键时刻,应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养老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助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咸宁市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咸宁市旅游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度最近几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并分析了其可能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理论和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GDP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决定财政收入的规模;财政收入的规模、结构和增长速度也影响经济的发展。在当前金融风险的背景下,怎样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选取安徽省近几年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用计量和实证方法对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针对安徽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花卉业与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旅游业是云南省主要的支柱产业;云南花卉业经过近年的努力,积累了较多的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本文在分析上述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花卉业对促进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并对这些促进作用的发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三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利用中国1990~2011年间的宏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认为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既有增加效应又有挤出效应,产业发展对劳动就业有二重性作用,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与产业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据此从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和延长中国劳动力红利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安徽省加工贸易现状的总结、归纳,文章利用安徽省1999-2009年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法、加工贸易对GDP拉动度和线性回归三种实证方法,分析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长期稳定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财政收入的水平,另一方面财政收入通过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会对经济产生反作用。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怎么样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选取安徽省近几年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对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并针对安徽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