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根据产业集聚产生的原因,产业集聚影响技术溢出的传导路径的行文思路,系统的解释了产业集聚是如何影响技术溢出的,以及技术溢出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以及逆向结果。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个被称为企业吸收能力的名词,阐明了技术溢出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原因在于企业吸收能力的强弱。最后,笔者在文末提出了创新绩效在我国产业集聚区顺利提高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产业集聚由于知识外部性等原因可能会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本文探讨了产业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微观机制,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及机制识别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及其交互项对人力资本积累有正向影响,但专业化集聚作用更强。降低匹配成本会强化专业化集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但不能强化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效果。竞争未能通过机制检验,反映现阶段产业发展"集而不群",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省域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受制于地区贸易壁垒。因此,降低要素匹配成本、提高产业关联度、促进区域一体化是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空间溢出视角下的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贸经济》2014,(9)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1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于本地和临近城市经济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金融溢出的空间范围。三种权重矩阵设定下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城市金融集聚不仅提高了本地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城市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外溢效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空间循环反馈效应以后仍然是稳健的。同时,金融活动的溢出范围有限,仅在110、120公里以内是显著的。这意味着同一城市群中上海与杭州、南京,沈阳与大连,重庆与成都等相距较远的核心城市可以同时扮演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在相邻地区之间存在负向的空间相关性,地区工业发展不仅与本地知识溢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密切相关,而且会受到其相邻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MAR溢出性和Jacobs溢出性对本地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并且产业专业化的促进效应大于产业多样化,在本地工业发展中Porter溢出性并不显著,但相邻地区的产业竞争程度对本地工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首先,分析了我国创新活动的区域分布格局,计算其空间集聚度,并通过Moran'sⅠ指数检验证实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确实具有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含知识溢出的创新知识生产函数,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邻地区之间的知识溢出以及各省市的科技经费、人员投入的差异是引起创新活动集聚的重要原因;其中,知识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衰减,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我国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对山东省FDI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产业集聚因素纳入了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的研究中,运用面板数据从行业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山东省2000-2009年在有产业集聚倾向的行业与没有集聚倾向行业中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出结论是山东省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技术溢出效应;相关行业的产业集聚抑制了FDI的技术溢出;同时产业集聚也抑制了流动资本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城市空间成本融入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中,在一个连续的空间上研究区域发展、产业集聚与扩散,认为技术溢出在资本创造部门和工业企业生产部门都有所体现,同时考虑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将单一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多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有机统一起来,发展了一般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实现了新经济地理学不同模型的一次综合。从理论研究角度,不仅分析了长期均衡增长的内在机理,而且探讨了经济空间的演化及其稳态,以及区域福利的动态变化,认为持续点与突破点的关系是任意的,持续点既可以大于突破点,也可以小于突破点,二者还可以相等,对称结构、中心—外围结构、一般的非对称结构都可能是稳定结构,区际实际收入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区际资本份额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4—2019年中国275个地级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考察了经济集聚对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空间溢出。研究发现,依托城市群建设所产生的经济集聚效应显著促进了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机制研究显示,城市群建设通过吸引资源要素流入创造“集聚租”,“集聚租”带来的超额税收收入为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提供财政保障。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财政压力较小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的政策效果更显著。拓展研究得出,城市群建设会对周边300千米以内区域的公共服务供给产生“虹吸效应”而非“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流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单位不断推进物流产业集聚,助推物流效率提升.本文基于2011-2019年10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对应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发现多样化服务业集聚对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作用为正,服务业内竞争对本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不显著,但对邻近省份具有负作用,专业化集聚对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影响均不显著;稳健性分析表明以上结论稳健且东部地区在服务业集聚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具有区位优势。针对可能存在的空间分割,以各省会为圆心、每20 km或10km 进行累加形成距离带并对空间溢出进行估算,表明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存在空间边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数字产业集聚视角,以我国30个省市2013—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字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有推动作用。最后,基于文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为我国如何进一步发挥数字产业集聚效应,助推制造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7,(8)
基于集聚经济理论和创新与知识溢出的空间分布理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选择"集聚区"发展的路径模式,从而获得规模效益和溢出效益。通过分析知识溢出的类型和机制,得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以产业间的MAR溢出为主,依靠人员流动、集聚区内部非正式交流进行知识传播。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各创意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知识溢出的路径对于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应该营造能够吸引核心创意人才的产业环境、鼓励创意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创造多种多样的跨区知识流动路径,以不断完善和创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和集聚区间的知识流动路径,推进知识和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无形资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增强产业集聚的规模和竞争力,最终为知识溢出创造更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4.
集聚经济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活动空间现象,其生产的本地化特征并没有因生产过程的分散而下降,产业集聚区显著的邻近效应与社会化效应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创新经济学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通过对知识溢出的分类、途径、动力机制等内容的阐述,分析了知识溢出与集聚产业创新绩效的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在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强城市贸易经济韧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及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财政分权对城市贸易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能够显著增强城市贸易经济韧性,科技创新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空间杜宾效应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邻近城市贸易经济韧性。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城市贸易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位和贸易经济韧性水平差异,在中西部地区及贸易经济韧性水平较低的城市中其作用效果越强。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在斯塔克尔伯格产量与研发水平双重博弈的基础之上,通过将研发投入、研发效率、技术溢出率纳入模型,得出结论还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区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4,(5)
本文采用19902010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人力资本水平达到一个门槛值时,技术溢出的挤出效应会逐渐消失,当达到一个更高的门槛值时会产生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