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跃生  程华 《财贸研究》2019,30(4):56-70
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实证研究出口退税、城市贸易开放程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出口退税最终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并且这种影响在贸易开放程度越高的城市中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贸易开放水平高的城市中,出口退税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存在两种影响,一是出口退税本身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减少,二是出口退税通过促进出口贸易间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但最终的影响结果是正向的。因此,在中央政府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提高本区域的经济开放程度,以扩大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2.
姚鹏  孙久文 《财贸经济》2015,(1):132-142
贸易开放能塑造一个国家的内部经济地理么?目前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的空间效应的实证研究还很有限.本文试图利用中国2010年324个地级行政单元(市、州、盟)和直辖市数据来回答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收入的影响,文章引入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引入人力资本、人均资本投入、政府扶持等控制变量,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不仅能够提高本区域收入水平,同时也能相应提高相邻区域的收入水平;相反,人均资本投入和政府扶持只能提高本区域人均收入水平,对相邻区域会产生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利用1992-2011年东西部地区有关储蓄-投资的面板数据,分析储蓄-投资相关系数(FH系数)与其影响因素(负担系数、经济增长率、地区经济规模、贸易开放程度、经常账户余额规模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FH系数与地区经济规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负担系数呈负相关关系。而经济增长率、贸易开放程度、经常账户余额规模和市场开放程度对我国东西部地区流动性产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1998~2010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分组层面研究了贸易开放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出口开放、进口开放都会显著地扩大我国劳动力工资差距,但同时也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出口开放在东部地区会显著的缩小劳动力工资差距,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会显著的扩大劳动力工资差距;进口开放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会显著的扩大劳动力工资差距,在西部地区则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1 ~2013年的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改进的Yitzhaki指数来测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空间非均衡,在考虑空间因素前提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空间非均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相对剥夺与财政科技支出成反比;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的直接效应,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科技财政分权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与此同时,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科技财政分权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产品层面关税数据构建地区贸易保护程度指标,衡量我国不同省份的贸易开放程度,进而将地区层面指标与CHNS个体数据匹配,利用独立混合横截面数据和logit回归,实证检验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地区效应和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提升了我国劳动者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且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入的地区,个体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越大。中国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最显著的提升效应发生在2006—2009年间。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户口、不同性别和不同技能个体的非正规就业效应具有异质性,农村、中低技能个体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更高,对女性的影响则滞后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使用Crubel-Lloyd IIT指数,运用非线性Logit模型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异程度、市场集中度、对外直接投资、两国间的直线距离以及旅游资源差异程度与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正相关;贸易不平衡度、市场规模差异程度、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跨国公司和其国外子公司之间的贸易流以及交通质量差异程度与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彭羽  陈希 《财经论丛》2011,(5):19-24
不管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还是新经济增长理论,贸易中间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常常被忽略。本文借助传统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将贸易中间商集聚因素纳入新的生产函数模型,并以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中间商集聚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FDI流入是导致贸易中间商集聚的主要动因,因此它对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显著差异,贸易中间商集聚对FDI流入程度较高城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FDI流入程度较低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肖仁桥  宋莹  钱丽 《财贸研究》2019,30(4):71-83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2008—2015年中国各省份工业企业绿色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产出均显著空间正相关,且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在绿色科技研发阶段,R&D经费支出对相邻地区绿色专利产出正溢出效应明显,产学研合作会显著促进本地区新产品项目产出的提升;在绿色成果转化阶段,绿色专利申请量有利于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绿色GDP产出的提升,环保投入、政府支持对相邻地区绿色GDP存在显著的正溢出效应,绿色专利申请量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出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产业特性与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证分析揭示,中国城市服务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其强度高于工业,并且集聚大小与行业社会性质相关。对熵指数的区域分解显示: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集中度在同时提高;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内部集聚程度越高,越发达的地区反而越低;公益性的行业集聚程度低,而商业化程度高的行业集聚态势明显。对影响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产业特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产业的资金密集程度越高、中间投入需求程度越高、政府管制水平越低、开放程度越高的服务行业,其集聚度越强,而产业的知识密集特征对服务行业集聚度的高低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鉴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显重要,人们希望知道哪些因素显著影响到人力资本,其中城市化水平、城市集中度等通过经济集聚强度而明显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城市化通过刺激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城市集中度提高带来的规模优势与外部不经济双重效应使其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两面性。依据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虑省份之间的异质性及空间相依性,分别建立非线性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人力资本积累高度正相关,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城市集中度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地区城市集中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化、城市集中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结论对于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一国之内税收竞争的增长效应更多地受制于对外开放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旨在从贸易开放的视角实证考察税收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 SLS )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方面,贸易开放与地区间税收竞争存在一定程度的策略替代性;面板门限模型( PTR)的运用,发现不同区域贸易开放度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税收竞争增长的类“N”效应。在考虑到贸易开放度区域异质的情形下,地区税收竞争依旧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注重税收竞争对政策工具的“精准”投放。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我国31个省域1997-2012年的相关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政府公共支出对人口迁移的生产率效应和税收效应、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对净迁移人口的影响单调为正,生产率效应显著为正,税收效应不显著。人口迁移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地区之间呈现区域竞争性,地理位置相邻地区之间呈现区域协同性,且这种竞争和协同关系具有滞后性。公共支出规模等因素不仅对本地区的净迁移人口有显著影响(直接效应),而且对其相邻地区产生溢出效应(间接效应)。短期看,直接效应远大于间接效应;长期看,两者的差距缩小,间接效应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4.
为检验进出口贸易对成渝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效应,收集2010—2018年成渝城市群42个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进口贸易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即进口贸易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存在负的间接效应,说明出口贸易抑制了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这是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地区聚集的结果。因此,成渝城市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地区的交流与联系,充分利用进出口贸易的外溢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研究贸易开放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双碳”目标下提升我国能源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0年我国地级市的数据,探讨不同城市贸易开放对当地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开放不仅在短期对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长期也会有效推动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分区域进行稳健性检验,其结果依然成立。基于研究结论,应当进一步推动贸易对开放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积极影响,重点关注能源效率较低但有一定提升空间的城市;吸引优质外资流入,提升绿色技术水平;采取综合措施协调贸易、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和大样本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和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住个体微观特征、产业特征及地区特征后,贸易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开放对工人技能溢价有显著的降低效应;教育对我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有单位工人获得更高工资,女性受到显著的性别歧视,同工不同酬现象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活成本指数视角,利用2002—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13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贸易自由化引致的进口关税削减对中国城市生活成本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活成本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不明显。贸易自由化会直接降低中国城市消费品和间接降低服务性消费生活成本指数。城市异质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小城市、高互联网覆盖率城市、中西部城市以及高市场化程度城市的消费福利影响相对更大,某种程度上能有效调整区域差距。研究结论揭示了中国贸易自由化在城市微观层面的利得影响,为实施贸易自由化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出版业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涓  刘柳 《价格月刊》2010,(7):20-22
采用我国出版业文化产品1996年~2008年的贸易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分布进行系统描述结果显示,我国出版业文化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产品结构较为互补,且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市场集中度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中国199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加工贸易额对贸易开放度进行修正,引入一步SYS-GMM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中国能源消费、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地区差异性。研究发现:能源消费和贸易开放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扣除了加工贸易量进行修正后,贸易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贸易开放与能源消费交叉项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即贸易开放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间接地制约了能源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能源消费和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中国东中西部之间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具体而言,能源消费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贸易开放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却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门槛模型回归方法,利用中国27个省市1985-2007年的地区制造业数据,在贸易开放的视角下对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随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逐步增大,存在门槛效应。在开放条件下,集聚主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影响,而集聚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却为负,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制造业地区集聚的负外部性以及重复投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