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增长中劳动就业效应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英  吴新文 《经济师》2003,(11):65-66
文章利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和奥肯定律 ,对我国经济增长中劳动就业效应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和实证分析 ,得出经济增长是解决我国当前就业压力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动态优化方法分别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最优增长基本模型,在这些基础模型上,分别从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动态一般均衡实质和生产函数设定及实证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优增长模型与西方经济学增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后者的理论基础为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或新古典的均衡价值论;前者是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高度统一,后者侧重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3.
崔洋  王大飞 《经济论坛》2010,(9):125-127
本文根据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建立了包含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我国省级经济增长模型,基于1993~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我国省级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来看,知识产权水平都对我国省级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沈伟 《经济师》2008,(11):75-76
目前关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以barro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及davoodi和zou在barro模型基础上得到的多级政府支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这些理论模型虽然精确刻画了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但是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实证研究模型却存在两个缺陷:首先,只能从财政支出角度描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不能反映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文章从财政职能角度入手,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分为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并分别将其通过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来反映。这样就建立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究模型,解决了文献中实证研究模型理论基础的两个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20年来,新经济地理学得到空前发展。它将空间概念纳入主流分析框架中,利用中心-外围模型研究集聚与分散的问题。比较而言,传统的区域经济学更多从区位理论角度,讨论产业政策、地区经济增长等话题。新经济地理学从一般均衡分析出发,弥补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的缺点。因此,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范式基础上,当前的区域经济研究多从实证角度讨论地区经济增长。中国的区域经济学研究更关注在改革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内生增长动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命题。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对考虑环境后的内生经济增长研究。内容包括:一是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主要有新古典增长和内生增长两类模型;二是围绕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从实证研究、计量模型和理论解释等方面进行评述,最后给出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长期经济增长的外生性问题,本文利用Mankiw,Romer和Weil(1992)提出的实证分析框架来检验平衡增长路径下的经济增长模型,借助这个框架重新考察了索洛增长模型中的变量,并对几个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和TFP增长率进行了估计.根据对模型和增长率的估算结果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即长期经济增长与储蓄率等行为变量显著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很难由外生增长模型来解释.因此,未来的实证研究方向应主要集中于对内生增长模型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均衡增长理论与演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增长研究中形成了均衡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增长理论两种范式,前者包括索洛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后者是由演化经济学做出的。两种范式有着共同点,但也在哲学基础、基本假定、分析框架、分析方法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创新政策制定应从两种范式的比较和借鉴中获得启发。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叶莉  郭继鸣 《现代财经》2004,24(3):28-31
本文从内生技术进步层面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理论入手,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进而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分析考察了中国将外商投资存量作为产生外溢效果的知识栽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终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岳鹄  易露霞 《当代经济》2010,(15):115-117
本文在巴罗的政府支出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使用1952-2006年年度数据为样本区间,对财政赤字和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收支赤字(盈余)和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短期内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增长呈正向冲击,长期内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增长呈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学从诞生起就开始关注和研究经济增长原因。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先后经历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12.
张岑遥 《经济师》2005,(11):42-42,44
把制度纳入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过程,贯穿于西方经济增长思想史的始终。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制度因素经历了从外生到内生、从重要因素或中性因素到关键因素、制度的内涵与外延都不断拓展的过程。文章主要分析这一进程、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发展趋势,并比较了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在制度分析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李雪峰 《生产力研究》2005,98(12):31-3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把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带入到了内生经济增长阶段。本文综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两大主流模型——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的特点,将罗默模型的中间产品种类扩大的思想转换成一个产品研发(R&D)部门引入卢卡斯模型中,从而建立一个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在此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运用1978年 ̄2001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研发(R&D)投资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把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带入到了内生经济增长阶段.本文综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两大主流模型--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的特点,将罗默模型的中间产品种类扩大的思想转换成一个产品研发(R&D)部门引入卢卡斯模型中,从而建立一个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在此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运用1978年~2001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研发(R&D)投资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浅析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更是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的问题。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不断地对经济增长进行探索。正是由于经济增长与全世界人民的福利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已经不能解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促使我们探求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以更好地解释世界。因此,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进行探索,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事实入手,首先界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概念,然后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阐述,分别对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增长理论)和新增长模型(内生增长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可见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由技术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市场结构由完全竞争到垄断竞争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当代经济》2023,(1):81-87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增长理论的重要特征是通过构建生产函数建立经济增长模型,从而分析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假定没有技术进步,将经济增长仅看作劳动力和资本存量扩张的结果;到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的,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来自技术进步;再到假定所有技术变迁都是内生的、渐进的,源于“干中学”生产中累积的经验、教育,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研发投入或劳动专业化。由此看出,技术进步在现代增长理论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外生到内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历来被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分析所忽视。本文通过扩展传统的增长核算理论,将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投入要素纳入生产函数中,并利用中国1978—2009年数据对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每年拉动1.16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赵珍 《经济研究参考》2014,(23):42-45,78
正一、引言经济增长历来就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资本、技术进步、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之后,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逐渐拓展。各国学者分别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论证。20世纪80年代后,卢卡斯、罗默将人力资本作为内生的经济发展要素纳入了经济增长模型,建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使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成为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析,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 增长的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了重要扩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20.
彭芳梅 《经济前沿》2010,(5):102-108
城市增长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城市增长理论可划分为内生城市增长理论和外生城市增长理论。本文重点阐述三个城市内生增长模型即外部性城市增长模型、新经济地理城市增长模型和超边际城市增长模型及其主要思想;围绕“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聚集”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综述相关经验研究;简单总结和评述内生城市增长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城市增长提供理论借鉴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