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璟 《开放潮》2005,(8):80-81
近年来,政府部门尤其是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不作为现象明显增多,在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中,案件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如何看待行政不作为的后果及危害性、如何有效遏制及惩治行政不作为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颇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不作为的地位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仅在有关条文中规定了某些行政不作为的具体表现形态。对行政不作为概念的正确掌握是进一步作深入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对于行政不作为之界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虽然观点众多,但是都没有涉及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问题,因而忽略了重要的行政公益诉讼。文章旨在通过对行政不作为界定的缺失,引申对行政公益诉讼的思考,强调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亟不可待。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试点地区之一,不仅是因为贵州省陆续审理了多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还因为贵州省的环保意识一直位列全国前列。对贵州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司法实践的分析研究,能反映出贵州省开展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类型的可借鉴性,对于建构全国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在贵州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较好发展中,也暴露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受案范围、诉讼费用以及司法专业化方面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行政不作为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遏制行政不作为必须在立法上加强对行政不作为的惩治力度;在执法上理顺执法主体,规范执法权限,强化执法的责任制;在司法上完善行政不作为的司法审查和救济机制;在法律监督上完善对行政不作为行为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袁芳  方良平 《老区建设》2010,(14):24-25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行政问责法治化能有效防范行政问责制在执行中走样、弱化,最大限度地杜绝"假问责"。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问责,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关键。通过对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执行不力、效能低下和处置不当等实施问责和责任追究,将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黄垣 《黑河学刊》2008,(2):102-103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同样会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对此种损害,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以法律形式确立这项赔偿责任,对于完善我国《国家赔偿法》和行政立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国内的行政不作为案例颇受关注,探究行政不作为的成因及对策,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在对行政不作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两个案例为例,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行政不作为的成因,并从制度、公务员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提出遏制行政不作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6月29日上午,陕西省政府确认周正龙华南虎照是假虎照,并提请逮捕周正龙。陕西省政府对省林业厅和镇坪县13名相关公务人员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违反有关规定和行政工作纪律与程序,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给予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9.
童瑶 《魅力中国》2009,(1):86-87
我国目前并没有关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现实中,行政机关有许多违法行政行为限于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而无从被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在现阶段,如何确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宗鸣 《发展》2005,(1):46-46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及其后的相关解释性法律文件,均未对谁有资格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做出规定.司法实践中有关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却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因行政主体不作为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应负担赔偿责任。但行政不作为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本文从行政不作为的基础理论,分析我国建立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制度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建议应该对《国家赔偿法》作出具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因行政主体不作为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应负担赔偿责任.但行政不作为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本文从行政不作为的基础理论,分析我国建立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制度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建议应该对<国家赔偿法>作出具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13.
行政自由裁量作为现代行政法中的核心概念,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和研究。从积极方面看,它有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行政管理的价值诉求。然而,它亦是一把"双刃剑",若把握不好,滥用裁量、侵害权利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文章选择从"裁量标准"入手,结合泉州市细化裁量标准,约束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实践探索,在僵化和规范之间寻找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一个"度",以真正实现自由裁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行政公益诉讼作为维护公共利益和保证社会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已成为我国当前法学界一个热点问题。但这一制度尚未在我国建立,使得许多公共利益遭受相关侵害时,因没有人起诉及缺乏相关法律依据而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本文简要介绍行政公益诉讼的涵义和主要特点,分析了行政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并从原告资格角度提出了建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历时两年诉讼才尘埃初定的“政府采购第一案”——北京现代沃尔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现代沃尔公司”)诉财政部政府采购行政不作为一案再起波澜。6月7日,因败诉方财政部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16.
罗薇 《产权导刊》2007,(8):19-21
历时两年诉讼才尘埃初定的“政府采购第一案”——北京现代沃尔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诉财政部政府采购行政不作为一案再起波澜。2007年6月7日,因败诉方财政部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行政不作为是违法行政行为的一种基本形态,它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它不仅直接危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损害了行政机关的形象.行政不作为的成因包括管辖权交叉,责任追求力度不大,行政人员职责意识淡化等.遏制行政不作为现象,应完善立法,加强监督制度的贯彻执行,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行政诉讼中,对行政机关证据的从严审查已成为重要的司法要求。但在许多知识产权案件中,权利人往往利用行政机关在查处中调取相关证据,并在随后的民事赔偿案件中提交法庭。对于一些行政机关不规范取得的证据是否应被采用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本文力图从一件具体案件的分析得出结论:在民事案件中,对行政机关不规范调取的证据,也应利用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则予以规制,以体现司法证据采信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此案虽然是一起普通的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行政不作为争议案,但涉及两起政府采购投诉案件,行为主体分别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等国家部委,采购项目又是国家投资114亿元人民币的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其诉讼当事人的级别之高,标的额之大,在我国行政诉讼历史上引人注目。故从法院受理此案后,媒体纷纷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采访报道,称此案为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后“中国政府采购第一案”。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作为独立的教育公法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双重性,由于高教方面的法律滞后,高校行政管理中某些处分缺乏适度性与合理性,致使一些诉讼案件发生.解决高校行政管理法制化难题,高校与学生双方要进一步认清相互间的双重法律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本着科学合理、注重实效的原则不断修订校规校纪,对重大问题的处理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导下,使高校行政管理走上人性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正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