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评级行业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具体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着信用评级机构数量多、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评级结果的社会影响力较小,核心竞争力不足,信用评级业缺乏独立性和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问题;并提出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监管体系、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标准、增强信用评级意识、培养专业评级人才的对策,以此促进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问题都是以危机事件为诱导的:危机发生前,监管比较宽松;危机发生后,加强监管。信用评级机构更是以其媒介信息、风险预警、监管等功能倍受监管者的青睐。学界对是否需要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的问题存在较多争议。本文以公共利益理论为基础,对信用评级市场进行分析,发现信用评级市场也存在失灵现象,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刘晓阳 《现代商业》2013,(4):157-158
信用评级体系在我国虽然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历程较短,在具体操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缺少能够适宜我国国情的信用评级体系,这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是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信用评级体系的涵义入手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构建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辉 《商业研究》2004,(22):124-127
近二三十年来,国际性评级公司纷纷与很多亚洲国家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联合,或是在亚洲建立分支机构,一些亚洲国家的信用评级机构也在陆续建立,亚洲评级行业的发展呈现一些明显的特点。上海的信用评级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可从亚洲同行的发展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郭杜刚  段文清  蒋海铭 《商》2012,(21):129-130
我国的的信用评级发展明显滞后,评级事业的发展需要解决市场主体对信用评级重视程度不高、行业自律性不强、人才储备不足及评级市场规模受限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业通过对各种金融资产的偿还能力或投资风险作出优劣评级,为金融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引导其投资行为,从而直接影响一国金融资产的定价、资本市场利率的形成和货币汇率的波动。再联想到之前欧洲债务危机时期,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不断下调其主权信用评级,加快危机的扩散,沉重打击了欧洲金融秩序的稳定。我们更加坚信本土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借贷信用评级制度是构建网络借贷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网络借贷的特殊性,网络借贷信用评级制度也不同于其他信用评级制度。对比较为成熟的银行信贷信用评级制度,网络借贷信用评级体系还很不完善。通过对比分析我国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特点和网络借贷信用评级的特殊性,从基本原则、法律完善、机制设计三方面提出构建网络借贷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提高公信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核心竞争力,收费经营模式存在缺陷,信用评级机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监管和规范评级机构行业的法律法规滞后等。我国应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加速改造目前存在利益冲突的商业模式,建立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从制度上引导内外评级相结合,刺激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
信用评级是广大投资者识别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信用评级机构是对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和把关的重要平台。然而调查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中出现的诸多失误,使金融市场失去了可靠的“防火墙”,最终酿成了全球金融海啸。通过解读美国政府改革及发展委员会听证会的各项材料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剖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危机中的疏失。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信用评级业监管的滞后与不足,在此次危机中需要重新审视信用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信用评级监管的调整,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促进信用评级业重新发挥其金融风险防范的功能。我国是信用评级发展的新兴国家,信用评级业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国外信用评级监管存在的问题给我国以极大的警示,我国应吸取此次教训,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保障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评级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看门人",具有风险预警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而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评级机构推波助澜的行为反而加剧了危机的蔓延。因此,对危机视角下探讨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评级改革:仅改分饼方式不治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云  景兴宇  潘慧峰  唐柳 《新财富》2010,(12):164-167
信用评级业与全球信用市场一同发展壮大,是金融产业链中独特而关键的一环。结构化产品市场的兴盛繁荣,为信用评级巨头带来了滚滚财源,也为其惨败埋下了伏笔。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评级失误的巨大破坏性引发了公众对行业巨头的口诛笔伐,信用评级业改革成为欧美全面金融改革的一顼重要内容。在关于信用评级业改革的讨论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是利益冲突和经营模式。许多改革设想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肩邕否达到防止金融危机复发的行业主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金融危机的一个教训是,转移风险并不等于消灭风险。同样,信用评级业监管改革将旧有的难题转化为新的难题,前路仍旧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13.
各国因发展阶段与国情不同,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很大差异,使得各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过程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评级市场的集中度看,国内外评级机构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世界上主权评级中超过90%的业务由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机构经营;我国尽管真正具有规模的评级机构数量有限,但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评级技术方法上看,目前以三大机构为代表的美国评级机构,除了业务量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之外,评级技术也非常成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之下,我国评级业业务品种匮乏,评级技术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从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看,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业尽管也不是完美无缺,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格局,在信用评级业监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信用评级业监管尽管在主要内容上与国际监管实践基本一致,但监管措施仍然是粗线条的,缺乏可操作性,与较为成熟的国际监管模式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应扶持大型本土龙头信用评级机构,增强信用评级机构创新意识,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协调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时代的信用评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王力 《商业研究》2002,(23):132-133
信用评级业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重心,即将到来的电子商务时代对信用评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Certification Authority,CA) 结合起来,构建综合信用机构,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是个极具竞争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信用评级机构的角度进行探讨,系统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信用评级产业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从产业安全的基本理论出发,科学审视信用评级产业内涵,对于科学厘清信用评级产业安全本质特征,正确制定维护信用评级产业安全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看,信用评级产业具有寡头垄断、技术知识密集、公共性及声誉机制等特征。信用产业安全指一国信用评级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自身没有危险且不会使该国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产生危险的状态。信用评级产业安全除了具有战略性、综合性、紧迫性、系统性、层次性、动态性、策略性等产业安全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基础性、波及性、脆弱性等自身独有的特征。信用评级产业安全包括信用评级主体安全、客体安全、产品安全等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7.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已有百年历史,在全球占据了大量的评级市场份额。而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对国际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经验进行分析,尤其是金融危机中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出现的问题,对发展国内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行业,使信用评级在其合理范围内得到充分使用,促进金融市场的高效平稳运行,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国外主流的信用评级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回顾了古典的Z评分模型法和现代的credit metrics.credit portfolio view和KMV三种方法,对我国的信用评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评级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我国的信用评级已有10余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在企业债券市场的评级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加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规范管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波 《商业时代》2006,(21):55-56
本文借鉴标准普尔和穆迪的信用评级体系,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方法,重点阐述适合我国特点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