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芮群伟 《环球财经》2011,(2):115-115
天安门广场最近增添了新地标,一座95米高的孔子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前落座。新闻里介绍,雕像上的孔子,身体左侧佩有一把宝剑。这个佩剑的细节比较有意思。作为至圣文宣王的孔子,一直都给人崇尚文治的印象,克己复礼,半部《论语》便可治得天下。但“剑客”孔子,也许更符合其时春秋形象。  相似文献   

2.
孔子德育首位论的研究性学习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孔子德育首位论与其德育目的的关系出发,认为孔子的德育首位论是由其德育教育的“立己”、“立人”论决定的;以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角度重新解释“内圣外王”的“己立、立人”目的;并着重阐明孔子教育思想中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认为孔子的德育表现为德育首位、终身教育、注意主体性的培育,以及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兼荣并茂”、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等特色,具有鲜明的研究性学习特质。  相似文献   

3.
宝贵敏 《新西部(上)》2007,(7X):116-117,121
该文试对孔子与庄子的治国思想进行比较,二者皆认为治国要以修身为本,追求“有为”与“无为”的结合,并在治国理想无法实现之时,表现出“不进则止”的生存智慧,舍“外王”而回落到“内圣”的境界,同时,二者所构想的理想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与“至德之世”有殊途同归之妙。所以,探讨庄子与孔子的治国思想,其实质在于探讨二者的内圣外王贯通之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论语》文本“雍也”篇章出发,论述“中庸”思想在《论语》中的体现。文章引用历史上的儒家名人对“中庸”的解读,认为“中庸”思想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以一贯之的大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其充分反映了孔子的人生智慧以“执两用中”的思想方法、权变时中的理性精神,适度把握和处理社会生活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寒 《中国西部》2009,(9):120-121
有人说,假如想从香港找一位可以演话剧《茶馆》的演员,那么这个人就是黄秋生。纵观香港影坛,黄秋生绝对算得上是异类:他曾顶着“烂片之王”头衔几十年如一日,却在今天的香港商业大片中扛起了“实力派”大旗。“他是那种你只要给他一个上档次的剧本,他就能做到征服人心的鬼才。”正如黄秋生所说的:人生真的和电影一样!  相似文献   

6.
梁山灯戏     
梁山灯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史料记载,梁山灯戏早在明代正德年间就从民间的“玩灯”和“秧歌戏”母体脱颖而出,距今有近500年历史。2006年,梁山灯戏被成功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进行教学与教育工作。这个教学、教育原则滥觞于孔子。孔子在自己数十年的教学、教育实践中,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一原则。但孔子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这一概念,而是由宋代思想家二程(程颐和程颢兄弟)和朱熹从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如二程说:“圣人教人,各因其材。”朱熹也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相似文献   

8.
慕橙 《走向世界》2010,(7):50-51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从《论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及“和而不同”的儒学思想在世界引发共鸣,再从各国林立的孔子像与孔子学院网络覆盖全球……无一不是传达着这样的讯息:孔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世界走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分析入手,打破以往认为孔子很少谈及利益的说法,重新审视孔子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在中国古代以及当今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他的“为君之道”对于今天的居上位者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为政以德、选贤用贤和以民为本三个方面对孔子“为君之道”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诗礼堂位于孔庙东路的第一个院落内,是孔子故居的纪念性标志建筑。《论语》记载,孔子的儿子孔鲤从庭前走过时被孔子叫住,第一次问他学习《诗经》没有,孔子告诫他:“不学《诗》,无以言”,第二次问他学习《礼》没有,孔子又告诫他:“不学礼,无以立”,孔鲤于是回去学《诗》学《礼》。从此以后,学《诗》学《礼》就成为了孔子后裔的相训。  相似文献   

12.
孔子义利思想是孔子的义利思想,是仁、义、利统一的民生义利观,内涵是援“仁”入“义”,以“礼”为“义”,合“义”取“利”。道德正义价值对于利益平衡的调节作用,不仅体现在个人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上,更表现在企业经营和社会治理方面。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扬弃孔子义利思想,对于实现整个人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仁”是思辩的哲学、“仁”正是特殊的东西、“仁”是成人之道等三个方面来论述“仁”说的哲学意义,针对黑格尔对孔子的不公正的言论进行反驳,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明朝学者严云宵总结为:“泰山岳中之孔子,孔子圣中之泰山。”在国人心目中,泰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圣人。泰山与孔子这“两圣”之间,自古以来关系密切,孔子犹如泰山,巍峨屹立于东天;泰山犹如孔子,文化内涵深邃。  相似文献   

15.
《特区展望》九九第一期刊耕云先生《百病从心生》一文,写得很好,很受教益。但文章把孔子“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的话翻译成“他是这种人,他当然会得这种病啦”则偏离原意太远。 《孔子原话出《论语·雍也》,全文如下: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乎,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孔子弟子冉伯牛害了病,病的可能相当严重,孔子去看望他,说了上面那段话。杨伯峻先生把“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翻译成“这样的人竟有这样的病”是基本准  相似文献   

16.
吴安琪 《魅力中国》2010,(35):171-171
孔子的法律思想,是围绕着“仁”为中心展开的,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剧烈,人们渐渐把“礼”抛在脑后,孔子希望通过恢复“札”唤起人们对“仁”的回忆。  相似文献   

17.
宋玉生,字景璞、号它石、云鹤山人,北京人,1946年生,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曾任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院院士,终身职业艺术家,现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委员会委员。宋玉生先生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喜文弄墨,琴诗书画,无一不好,尤其对画菊更是情有独钟,被誉为“中国菊王”。  相似文献   

18.
赵钰 《魅力中国》2011,(5):254-255
孔子在教育上之所以有伟大的贡献,并且成为万世师表,和其“学不厌、教不倦”的教育态度和高洁的人格修养分不开,其教育评价的艺术更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如何评价孔子及其教育理论和实践?如何定位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意义?本文首先从孔子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入手,剖析其对当代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庸”已成为人们行为处事的重要思想和准则。本文概述了孔子“中庸”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阐释了孔子“中庸”思想理论渊源及逻辑起点:首先,原始巫术图腾时代向人本位转变的观念为孔子“中庸”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次,深远的历史文化及优秀的思想成果为孔子“中庸”提供了理论渊源;再次,社会动荡致使思想纷繁杂乱,基于历史现状,人们渴望能拥有统一理论来指导生产生活;第四,“尚中”观念成为孔子思想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惠民 《走向世界》2005,(6):89-92
端庄、美丽、聪慧、豁达、激情、率真、坚韧、努力,这是本真的她。词汇挺多,涵盖不了全部。全部是什么?是《保卫爱情》中捍卫爱情的现代女性、《淘金王》中被卖了29次的临时妻、《嫂娘》中含辛茹苦的农村妇女、《尘埃落定》中精明阴险的土司太太,还是卸下妆容回归现实的孝敬女儿、漂亮妈妈和娇嗔爱人? 演戏、生活,每个角色都有宋佳倾注的近乎痴迷的心灵创作。对此,宋佳的说法是: “我对自己最满意的就是作为女人,我尽心于生活的同时不失自我,而对于每个剧中角色我都是非常用心地去完成,从不含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