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经验表明,城市群发展对于提升国家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以下简称"北部湾城市群")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能形成整体带动效应,不但能加强北部湾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而且也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发展探索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加强资源整合、高效地创业学习,提升创新效率是新创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厘清资源整合、创业学习和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有利于创业团队更加有效地进行创业活动。为厘清上述三个变量的内涵及其关系,作者提出了相对中庸的资源整合概念,并基于问卷调查,探讨了资源整合对创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和创业学习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整合对创新有正向影响,创业学习在资源整合对创新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南长株潭地区在企业自主创新、创新资源整合、科技人才政策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科技投入水平偏低、城市群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创新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建议建立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推进城市群协同创新、构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全面提升长株潭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也是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珠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具有高水平外向型经济、产业机构优化合理、行政区域规划统一等有利条件,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中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论文将从政策协同、资金供给、智力支持和产业载体供给等几个维度对珠三角城市群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内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深度分析珠三角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虽然江苏沿海开发迅猛,取得了瞩目成绩,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难以维持江苏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面实施,新一轮沿海开发必须认真总结过去30年来开发开放的经验教训,通过理论创新推动沿海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创新。江苏新一轮沿海开发必须突出沿海城市群和临港产业带建设,关键是沿海港口建设和构建以淮安和蚌埠为双核的淮河经济走廊,实现港口群、产业带和城市群联动,加快资源整合与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沿海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是城市能力体系中贡献最大、关联度最高,且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竞争力。由于城市本身具有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特点,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文章从创新的视角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为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0-2019年成渝城市群创新质量水平数据,采用修正引力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分析,对成渝城市群城市间创新空间关联强度时空演化过程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十年来城市间相互作用不断增强,整体联系日益密切,但差异悬殊,不对称性显著,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城市间需求与互补活跃,组团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德阳市与眉山市是成德绵乐城市带发展的关键“节点”。城市自身创新联系强度总量“马太效应”突出,“头部效应”异常明显;“双核-两轴-半包围”空间格局凸显,整体呈外高内低的同心圆式分布形态;创新联系强度呈现出“西密东疏、西强东弱”的空间格局,成德绵眉城市带发展势头迅猛。  相似文献   

8.
钟荣丙 《改革与战略》2013,29(2):114-118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和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制高点,而协同创新是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适时的创新模式.文章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特征和协同创新的优越性,甄选了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探索了推进其发展的策略,并实证分析了一些成功典例.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问题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是有关省区创新系统的专门研究不多。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区域创新资源与区域创新系统——基于安徽特色的实证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对安徽区域创新特色,特别是对省级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及创新资源整合路径进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国家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国家高新区面临着发展战略地位不明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资源整合力和辐射能力不高等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国家高新区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创新;优化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冬霞 《特区经济》2011,(9):213-214
从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和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由于无线网络应用和对于在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创新、融合各产业协调发展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无线城市群的建设目标,从发展现状及构建措施等几个方面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无线城市群的建设提供理论及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研发投入对G60科创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路径,实现G60科创走廊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利用G60科创走廊9个城市2010—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分析研发投入对G60科创走廊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驱动一体化的影响效果显著,但对各城市的影响程度不同,龙头城市的研发投入驱动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建议加强上海市创新龙头辐射效应和其他8个城市比较优势,加速打造科创走廊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和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长三角的产品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开始下降,研发和专业服务逐渐向上海集中,中心城市上海和江浙之间存在从产品分工走向功能分工的迹象。事实上,近几十年以来日本和美国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都出现了从产品分工向功能分工的演变:中心城市更多的发挥管理、研发和服务的功能,生产功能则主要由经济圈其他城市承担。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本文在南北贸易模型的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机制及其影响。我们发现,无论是技术层面的如企业异地管理成本的减少,还是制度层面的如针对产业转移的行政壁垒的降低,都会使稳态中经济圈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的产品分工程度降低,功能分工程度上升,并且在稳态中,经济圈的技术进步率和经济增长率增加,居民效用的增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程必定 《乡镇经济》2011,2(1):11-13
文章指出,皖江地区的两个集中区应将构建产业共生圈、产城一体化及跨江联动发展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三个着力点,办出特色,形成活力,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佳宁  罗重谱 《改革》2012,(8):5-16
中部6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操作方略,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实践给予重要启示,即在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中要坚持公平与效益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体制创新与法制创新相结合。中部6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定位是"承东启西、南联北进、整体联动、分工创新、跨越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健全组织机构,使联系常态化;搭建金融支持平台、人才保障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城市群整合发展;构建新型地方政府间互助合作关系;寻求与其他区域的经济合作;培育内部自生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佛山市传统制造业发展现状出发,利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佛山市传统制造业发展优势及劣势,并结合广佛同城背景,利用协整分析法研究广佛两地人才、资金及创新方面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佛山市传统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若晶 《特区经济》2010,(6):171-172
文章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并从交通一体化、产业对接、资源共享和生态共建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城市群已成为国际和区域竞争的主角。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发展已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和温台沿海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城市群耦合机理及形成原因,提出了推进温台沿海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产业发展、城市集聚耦合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关系是指产业集群与城市群这两个集群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非线性关系的总和。实证分析证明,产业和城市集聚的耦合优势将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必须促进产业集群和城市群耦合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区域内各个城市均在积极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金融聚集区、金融商务区试点,提升金融资源的集聚能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金融产业集群。2019年8月,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其中明文提到要"加快金融一体化",依托滨湖金融小镇等一批金融产业项目,积极引进长三角银行、保险、基金、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合肥设立区域分中心,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升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立足合肥的科创及人才优势,安徽省级特色小镇--合肥滨湖金融小镇从设立之初,就确立了"金融+科技"的特色产业定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共词分析研究,梳理出滨湖金融小镇应重点推进"确立人才优先的产业集聚核心逻辑""实现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良性互动""释放金融基础设施项目,助推金融科技落地""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齐头并进""构建产业生态圈与金融品牌"等五大特色产业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