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王峰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5):108-10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和非洲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然而在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加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双方经济互补性进行讨论,从多角度探讨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若干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和非洲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然而在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加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双方经济互补性进行讨论,从多角度探讨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若干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3.
沙里赫 《商》2013,(10):38-38
自从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复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非洲国家为应了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逐渐呈现出了联合的意识,参与国际合作也更加积极,区域一体化建设也有所加强。伴随中非双方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非经贸合作在新时期也呈现出了新特点。双方的经贸领域有所增加,经贸往来也比以前频繁,合作程度趋向深化。可以说,这些新的特点,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探讨了近几年中非经贸合作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非洲有4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政要聚首北京,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给非洲大陆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极为强烈的震憾。今年新春伊始,胡锦涛主席又再次踏上非洲土地,访问非洲8国,不仅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发展,而且把世界的目光带向了非洲。世界关注中非合作的走向,更关注非洲大陆的未来,德国《经济周刊》认为:“中国正携手非洲共同崛起”。把“中国因素”与非洲崛起联系起来,现已成为各国有识之士的共同关注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非经贸近60年的发展,中非之间政治与经济联系都日趋紧密。从中非经贸关系着手,回顾近30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概述中非经贸关系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变化,从外媒的评述理解现阶段中非经贸发展的概况,分析中非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需求拉动非洲经济增长5% 南非国家运输集团首席执行官日前表示,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尽管存在风险,但对于非洲大陆的积极作用远大于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非经贸合作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非经贸往来以贸易和对非援助为主。80年代,出现了贸易、投资、援助共同推进的新局面。90年代,中国将非洲列入重点开拓的市场之一,双边经贸合作机会  相似文献   

8.
50年前,中国与埃及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开启了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外交、经贸和文化关系的新纪元。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中非老一代领导者的心血,记录了变化万千的世界风云。50年后的今天,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北京迎来了远道而来的非洲各国贵宾,中非领导人共商大计,勾画出中非友谊与合作的壮丽前景,建立起一座永载史册的中非友谊丰碑。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2011,(Z3):42-47
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发生社会动荡以来,不少人担心这种'街头革命'会传导至非洲其它国家,造成更多非洲国家动荡。利比亚局势恶化后,我国迅速完成了3万多侨民的撤离,但同时留下数百个待建和在建项目,以及数十亿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少企业不禁要问,这三个政局长期稳定的国家尚且如此,今后到非洲投资兴业是否还有安全保证?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是否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贸易》2014,(6):10-13
5月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等非洲四国访问。在金鼬合作方面,李克强表示中国决定向非洲国家增加100亿美元贷款额度,使到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加拿大经贸合作的方向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加拿大两国经贸合作一直稳定发展,两国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会促进其大发展.从中加经贸合作的发展状况,以及资源、技术和生产差异说明两国经贸合作基础和潜力等方面,展示中加经贸合作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并指出促进中加两国经贸合作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经贸合作日益成为两岸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学者们在两岸经贸合作机制选择方面有很大分歧。大陆和台湾同为WTO成员,两岸经贸合作的底线是遵守WTO规则,最高边界是最惠国待遇原则许可的范围。合作底线和最高边界所围成的空间,就是两岸可以选择制度空间。作者认为两岸共同市场是当前两岸最现实的选择,考虑到两岸特殊的政治经济现实,近期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实现经贸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俄罗斯经历了乌克兰危机、西方经济制裁、国际油价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经济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的俄罗斯政治经济战略势必波及中俄经贸合作,进而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本文从贸易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合作方面,基于计量模型剖析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过程及关联因素。研究表明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危机提升了中国在俄贸易伙伴国中的地位,促使俄与中国产能合作的意愿强烈,直接投资和产能合作逐渐成为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动力;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危机对中俄罗贸易有显著负向影响,中俄政治关系对贸易合作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是提高中国对俄罗斯投资、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在俄罗斯进口比重的机遇期,亦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机遇期。经济强势崛起的俄罗斯和经济体系全面崩溃的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均有重要影响,在与其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过程中,中国恰到好处地拿捏平衡其中的大国利益边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印关系处在矛盾的运动之中,由于政治、文化、地理等因素使双方的经贸合作充满了挑战,但两国间的共识大于分歧,利益大于磨擦,两国加强经贸合作的趋势将不可逆转。中印经贸合作的现状、阻力及合作的潜力分析。我国政府与企业要加强与印度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为加快双方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俄林业经贸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观念方面的差异表现比较突出。为了加强中俄在林业方面的经贸合作,新闻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建立一家宣传中俄林业经贸合作的主流媒体不失为一个好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两国是WTO最重要的成员。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表面上看是两国制度造成的,但其背后却与WTO规则交织在一起。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是一个以规则为导向的制度体系,WTO规则虽然在各成员境内没有直接适用效力,但是各成员制定的与贸易有关的法律和政策必须与WTO规则的内涵保持一致。不仅如此,各成员在WTO的地位和彼此之间的法律关系也要受WTO规则和国际习惯法调整。任何涉及多边贸易体制和各成员利益的举动都可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因此,研究中美经贸关系不应停留在两国国内法层面,还应该放在整个WTO规则体系中去分析。同样,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结论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形势下中俄经贸合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金融危机使中俄两国的对外贸易和整体经济都爱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俄罗斯经济已出现衰退迹象。在这艰难时期,中俄两国是为短期利益而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还是共同携手,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已成为决策者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中俄面对金融危机不应各自为战以求独善其身,而应更加密切地进行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合作,尽快启动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谈判,尽早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强化贸易互补和投资互动,调解各自的供求平衡,减轻各自的危机压力,争取双赢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型经济体和服务贸易强国,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中美两国加强服务贸易合作,符合两国经济产业互补优势和发展战略。近年来,服务贸易在中美双边经贸合作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但是相对于两国服务经济和服务贸易体量,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潜力仍有较大成长空间。但是,当前中美服务贸易面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中美经贸摩擦的双重压力,给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项下服务采购计划执行和中美服务贸易合作带来了挑战。在此背景下,中美双方应以共同抗击全球疫情为契机,管控好经贸摩擦走向,为中方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挖掘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潜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非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贸易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近年以40%左右的增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同时,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占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低、中国与各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水平不均衡、进出口结构单一的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从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国际贸易统计年鉴(2009)》和国家统计网得到的权威数据数据,从总体贸易水平、进出口结构、贸易集中度等方面对中非贸易进行分析,揭示了中非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找出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非洲国家,可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20.
贸易摩擦视角下中俄经贸发展障碍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进入高速增长期,与此同时,其发展也交织着不和谐的音符.中俄贸易摩擦多起因于转型中的灰色清关,其内因在于中俄贸易基础的不对等,诱因则是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这些因素在未来的变化趋势说明,中俄经贸发展目标的实现还面临一定的障碍.就此,我们应通过制度、观念、贸易方式、营销手段、预警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