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信用违约互换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目前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应用中愈发显得力不从心。信用违约互换,它可以在继续保持与客户关系的前提下,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剥离出来,以一定的代价转移给其他投资者,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社会中介和服务体系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尚未建立等。应大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尽快完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信用中介和服务体系、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以加强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有效管理其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3.
4.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分析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现状,针对市场发展初期出现的如参与者单一化、定价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提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体系改革途径及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后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可从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构建,不同的贷款定价方式,资产分散化等几个方面来加以防范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版CDS的CRM业务已正式推出,但至今为止CRM是否因构成信用保险而受保险法监管仍然模糊不清。通过分析ISDA与FSA关于CDS与信用保险的相关观点,以及美国有关CDS监管的新发展,尤其是NCOIL有关CDS监管的示范立法,结合我国当前因未明确CRMA、CRMW与信用保险的界限所产生的问题,提出我国CRM监管制度的法律层级有待提高,并可以在相关部门规章中明确规定CRM业务不属于信用保险业务范畴,同时应当在对卖出保护方规定法定比例的准责任准备金或者履约保证金制度。  相似文献   

7.
杨菡 《西部金融》2012,(6):80-82,86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复杂。其中,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原因。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并就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我国的推行,有效满足了市场参与者管理信用风险的需要,但关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税务处理还处于空白.本文梳理我国关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所得税处理的政策,结合国外经验,提出对于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所得税处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自由化,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越来越严重.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商业银行事前防范和预警机制尚未建立,信贷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不够健全,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落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度量的要求来进行风险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0.
信用违约互换产品作为最重要的一种信用衍生产品,已经占据了全球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份额的38%,而这种产品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极不相称。本文通过对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化解信用风险作用机制的分析,意在说明应大力发展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市场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者之间复杂的契约关系,从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视角分析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者之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行为,揭示信用衍生产品在分离、管理信用风险过程中对交易者造成的一些影响。据此提出增强信用风险的分离与管理能力、大力培育信用风险接收机构和转出机构、强力约束信贷市场借款企业等对策,为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提供契约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信用风险管理是针对交易对手、借款人或债券发行人的违约可能性进行管理。我们应借鉴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经验,针对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开发信用风险计算模型,健全信用管理和评级机构,创新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完善有关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关键是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可控,不发生系统性、全局性风险.本文在剖析当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把宏观经济形势研判、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和微观风险管理操作结合起来,加强风险管理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必须有一定的参与主体,即参与交易的金融机构的存在。参与主体须具备结构多样化、集中化程度高、风险素质高等方面的要求,我国发展该产品的参与主体具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因素。为此,我国应架构完善合理的参与主体市场,为适时引入信用衍生产品创造合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是我国征信体系的主体,也是征信体系的主要受益者。由于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缺陷,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情况难以做到全面了解,在信用不对称的前提下进行授信决策,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加强现代商业银行的征信管理,既是商业银行的社会义务,也是商业银行实施稳健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充分考虑影响信用风险的各种因素,利用风险分析平台提供的分析度量服务在各业务子系统中进行风险识别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本行客户、业务和战略相适应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并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调整风险评价模型。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银行健全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培育良好的信用文化,构建有效的风险报告流程和信贷组合管理,落实权责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国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诸多金融风险的最终结果,是引发潜在损失的最主要因素。信用风险的管理目标,是通过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本文深入地阐述了国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变革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市场风险通过衍生产品交易向信用风险转化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商业银行衍生交易业务信用风险产生的机理及特点,以及衍生交易业务信用风险敞口的测算模型及授信额度的核定方法,如固定系数法、CE法、PFE法等,提出商业银行办理衍生交易业务应深入了解银行客户的目的和动机、客观评价客户的偿债能力、核定衍生交易授信额度、尽可能采用风险缓释技术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比较美国、欧盟等对信用违约互换(CDS)监管的最新动向:集中清算与中央对手方制度、保证金与信息透明要求、保险/准保险监管模式,结合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试点的现有制度,分析在对手方风险防范制度上的差异与不足。具体指出我国集中清算制度上尚有不足;强制保证金制度的缺失不仅使保险机构存在政策套利的空间,还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危险;但在对市场的在信息披露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提出我国需要尽快明确上海清算所在CRM交易中最为主要的在登记、结算外的风险防控功能,通过资本计量的优惠规定等手段鼓励集中清算,制定强制的保证金要求,并严格限定保证金水平、担保品标准。  相似文献   

20.
决策理论中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可以直观比较出多家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大小,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四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运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多属性决策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