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财政是庶政之母,也是政府用来调控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财政分配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对于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对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财政分配关系中,财政收入规模是直接关系到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之间总量分配,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历来十分重视财政收入规模的选择,并将实现适度适量财政收入规模作为其选择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财政分配体制和制定相关财政政策的主要依据。分税制以来,国家财政收入连续十几年“高位”运行,在财政“蛋糕”逐年做大的“利好”形势下,亟须理性思维、科学分析,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确保实现财政经济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2.
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是我国国有企业工资制度的一项重要政策。工效挂钩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二是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这项政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增强企业活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  相似文献   

3.
从新财会制度看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陈守中一、从新财会制度看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财务关系决定着分配关系,是分配关系的基础;分配关系反映着财务关系,是财务关系的延伸。这是新财会制度所包含着的一个理论基础。所以,欲弄清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分...  相似文献   

4.
税收分配关系主要包括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的税收利益分配关系两个方面。影响税收分配关系的因素很多,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实践,税权划分不合理,是影响税收分配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 保险企业的内部分配机制,主要包括各级公司相互之间的分配关系和各公司职工中的分配关系两个部分。所谓各级公司相互之间的分配是指各级公司能从总劳动成果中获得自己应得的部分,如扣除经营成本,提取企业留利。所谓职工之间的分配是指职工从生产经营中获得的个人消费基金,如工资、福利、奖励。根据我国现行政策,前者应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后者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财经知识     
国家预算——是实现国家职能和任务的重要工具,体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并经法定程序编制、审核和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相似文献   

7.
计税工资是税务部门征收所得税时,用以计算企业人员所列资的标准。计税工资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分配关系,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经济效益和职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工资标准无统一规定的乡镇企业来说,合理确定其计税工资标准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仅就如何合理确定我市乡镇企业计税工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姜春 《草原税务》1998,(6):15-15
税负,是在国家财政、税收法规的规范下,企业向国家缴纳的税款与其经营额(或所得额)的比例、它体现企业与国家财政分配关系的尺度,这一“尺度”是建立在国家财政分配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的、如果这一“尺度”不能实现,那么国家的财政就不能达到合理分配的目的,国家机器就难以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9.
控制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是当前贯彻“治理整顿”方针的重要内容。企业工资总额是消费基金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试对企业实行“工资包干使用”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后,如何加强企业工资的核算和管理谈一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0.
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是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项目“应付工资”的结余数额即工资总额结余 ,由工资基金和效益工资组成。对于这部分企业负债 ,企业职工是债权人 ,应参与管理并选择投资形式 ,达到避免风险 ,资产增值 ,切实维护好职工自身的正当权益。一、现行的工资管理办法体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分配关系1 工资结余资金是应付未付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工资总额是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 ,在所得税前列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职工作为劳动者 ,通过劳动付出获得报酬 ,企业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职工 ,这是生产…  相似文献   

11.
肖小红  许峰 《会计师》2010,(7):37-38
<正>石油税收是国家参与和调节石油资源收益分配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石油税收政策不仅可以真实地反映石油企业的经营绩效,协调国家与石油企业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而且能够促进石油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石油行业消费税设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完善我国石油行业税收政策的总体战略设计出发,提出对石油行业消费税设计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国营企业改革和城市经济改革逐渐拉开序幕,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即第一步利改税改革,将建国之后实行了30多年的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这一改革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了国营企业只能向国家缴纳利润、国家不能向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禁区,成为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3.
叶青  黎柠 《财政监督》2007,(7):30-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国家财政分配出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分配方式上变统收统支分配体制为明确事权、划分税种、确定收支的分税制机制。二是在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上,变单一按劳分配方式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要素分配为补充的分配体制。三是在国家财政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分配关系上,变预算内、预算外分配双轨制为逐渐向预算内单轨分配转变。财政体制的转变,也使财政监督有了新的内容、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樊华 《中国外资》2013,(8):250-251
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居民在个人收入的分配格局上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主要就是收入差距上的持续扩大和增加,几乎已经对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的干扰和影响。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就有必要在理顺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基础之上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将社会分配差距控制到国家以及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当中去。  相似文献   

15.
彭兴庭 《理财》2007,(1):9-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审核工资与效益挂钩方案。通知指出.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工资总额发放的调控,避免工资水平过快增长。对工资增长过快、工资水平过高的企业.要从严审核其经济效益挂钩基数、工资总额基数,将其浮动比例下调至0.6以下.并严格执行新增效益工资分档计提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浮动,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的一个好形式。实行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就是在国家核定企业工资总额包干基数的基础上,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可以随企业经济效益浮动。依照预先规定的浮动比例,工资总额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而上下浮动(增加或减少),这样,企业工资总额就不再是一个固定不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工资,是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取得劳动报酬的基本形式,也是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杠杆。充分发挥工资的经济杠杆作用,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工资的经济杠杆作用?在分配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职工工资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这是工资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本文仅就工资和经济效益联系的理论和具体挂钩的指标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罗辉龙 《涉外税务》2001,(12):62-62
根据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的规定,企业的工资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办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工效挂钩办法;二是计税工资办法;三是在计税工资办法的基础上实行一定浮动的办法.上述三种办法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办法是计税工资办法.此办法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税前列支的工资总额按人均每月800元计算.上述办法的前提是准确确定出企业计提工资所对应的人员,这些人员指企业在岗的所有人员,包括高科技人员在内.若按上述精神(国家现行政策)执行,势必出现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9.
分税制是一种能够较合理地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预算收入分配制度,目前已为世界上众多国家所采用。我国于1990年,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在划清中央和地方事权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并且已经从1992年6月在浙江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夭津市、武汉市、青岛市、大连市、沈阳市和重庆市共九个地区进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试点。试点证明,由于理  相似文献   

20.
政策信息窗     
国家计委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最近,国家计委采取措施,调整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格局。这些措施是: ——加强对工资总额增长的管理。对现行的弹性工资总额计划,用同企业工效挂钩的办法加以改革,特别是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指标;亏损企业工资的增长应同减亏指标相联系,并在挂钩的效益指标中剔除非劳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