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而形成的特定的分配。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调节市场的重要经济手段、经济杠杆。尤其是在改革不断深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税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无论是对宏观控制,还是微观调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林业税费改革势在必行林业税收是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组织财政收入、积累经济建设资金起了很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税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从1994年起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税收制度。作为…  相似文献   

2.
一、林业税费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林业税费种类繁多、负担重。据调查,目前国家规定的针对原木、原竹的税收有:农业特产税,在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各征收8%,加上10%的地方附加,实际税率高达17.6%;增值税计征税率为13%,对初加工产品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4%;城建税,分区域不同按应交增值税额的1%、5%、7%计征;还有教育费附加,这几种税合计起来为木材销售价的20%左右。育林基金和维简费两项合计占木材售价的20%还多。还有林业保护建设费每立方米5元,森林病虫害检疫费每立方米2-5元。另外,加上地方各级制定的各种收费,使得林业税费负担一…  相似文献   

3.
林业税费负担一直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国家陆续取消了森林资源补偿费、林业建设保护费.2005年又取消了除烟叶外的所有农业特产税,林业税费负担有所减轻,这标志着我国林业税费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就目前森工企业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林业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事关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伟大事业。林业无偿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它所承担的税费项目多,负担重的问题并未得到合理解决。根据在辽宁林区的调查,对木材经营和加工十分不利的因素突出表现在木材税费负担过重上。“谷贱伤农”、“木贱伤林”,沉重的税费制约了木材的经营和加工,挫伤了林农造林营林的积极性。切实减轻林业税费负担,关键在中央政府。一是要减税;二是要减部门收费;三是要减不合理收费。 一、林业税费现状和问题 1994年税制改革后,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木材经营征收的税费有…  相似文献   

5.
林业税费负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仅关系到林业税费自身体系的建立,林业基金制度的存亡,而且关系到林农及社会力量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关系到林区县财税来源的稳定与平衡,关系到整个公共财政体系的确立,关系到林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  相似文献   

6.
<正> 税费是当前林业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集体林区林业税费负担重已成了共识。然而事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林业的超负荷来自哪些方面?这一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本文拟就以上几个疑问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林经学界及所有关心林业的同仁。(一) 集体林区林业税费名目之多实属其它行业罕见。国家、地方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所规定的税费有产品税、城建税、特产税、育林基金、更改基金、林政费、经营管理费、教育费附加、伐区设计费、检疫费、防火费、农林开发基金等十几种,占木材销售收入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7.
林业税费改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重要的机制。长期以来,林产品价格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方面是没有合理的全过程生产成本核算方法,另一方面就是林业税费在成本价格中所占比例太高。过高的税费负担,使得从事林业生产经营者获利能力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制约了生产要素向林业生产领域流动,挫伤了林农的造林、育林、营林、护林的积极性,阻碍了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步伐。 最近,国家投巨资准备在“十五”期间全面实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这是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的重大举措,也必将为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林业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林业税费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在林业税费改革方面已前进了一大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以辽宁省的林业税收为例:1.税费的现状辽宁省的林业税收是以木材生产销售为主要征收对象。现行的经有关机关批准的林业税费项目共有20余种。如果按照规定的标准征收,这20项税费约占销售  相似文献   

10.
林业税费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作为社会效益,林业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林产品、林付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安排社会劳动力,提高社会就业率,巩固国防建设;作为生态效益,森林可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作为经济效益,林业可提供大量的税收和创造外汇。林业的三大效益与人类息息相关,而林业的税费特别是木材的税费与林业的发展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合理的林业税费可提高林业积累,使林业良性循环。过重的税费会使林业杀鸡取卵,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因此研究、探讨林业税费问…  相似文献   

11.
清代前期,满族统治者为保护祖宗的发祥地,把东北划为“四禁”地区,森林得到较好的保护。但其他地区,随着人口过快增长,为安抚流民、解决粮食问题,清政府不得不采取鼓励毁林开荒的政策。致使各地森林大量消失,由此所引起的生态后果极为严重。由于永定河、黄河、长江等河流经常泛滥,清代皇帝多提倡河堤植树,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解决国家财政,供统治者消耗,清代在各地设税关征收林业赋税。清朝政府虽颁布过一些与林业有关的护林植树诏令或条文,但没有全国统一的森林法规。地方上的山林保护,主要依靠乡规民约。因而护林碑大量出现,但所起作用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2.
试论清代农业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宗殿 《中国农史》2005,24(1):60-66
本文从土地生产率、粮食亩产量、新生产部门、生态农业、农学著作及养活的人口等方面论述了清代的农学成就,并指出其在中外农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同时,对于清代农具和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冯志杰 《中国农史》2006,25(4):24-30
本文对晚清时期农学书刊的出版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该时期农学书刊出版的基本态势、特点、重要出版物及其对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晚清时期农书出版沿着传统农书与翻译引进西方近代农学出版的两条轨迹演进.但前者不断趋于衰落,后者则呈现出比较强劲的发展态势。晚清时期农学期刊的诞生,是农业科技传播领域的一个创举,也对近代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地权分配的南北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冈 《中国农史》2004,23(3):46-51
本文计算清代前期休宁及遂安两县地权分配之吉尼系数,两者均远低于河北之获鹿数字,证明以往认为南方地权高度集中之看法不正确。  相似文献   

15.
王长富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6):321-326,333
在满洲时期 ,大东沟植物区系的森林资源丰富 ,材质优良 ,当时称为东洋第一木材市场 ,对国计民生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清朝双绝”之一。但是不久就被俄、日军国主义者大肆掠夺 ,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 ,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政策的失误 ,特别是“重取轻予”、“重采轻造” ,未能建立符合林业科学的森林作业法 ,导致出现了“两危”的局面。为了挽救天然林 ,恢复阔叶红松林的地带性顶极群落的面目 ,建议施行“抚育式择伐作业法”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清朝双绝”之一的东北林区本来面貌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中晚期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其遏止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中晚期,我国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人们广泛开垦山地,种植玉米,许多地方出现了“遍山漫谷皆包谷”的景象。大面积的山地开垦和玉米种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官方和民间对开山种玉米的利弊有不同认识。在四川、湖北、湖南等省,政府对开辟荒山种植玉米的行为基本上是听之任之;但在浙江、皖南和陕南等地,政府和民间曾采取多种积极措施,遏止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衣保中  叶依广 《中国农史》2004,23(3):115-123
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清末以来,随着东北区域开发的全面展开,尤其是林业产业的兴起,大量木材被采伐充作用材和原料,并作为一种重要贸易品大量输出海外。俄、日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也乘机大肆掠夺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滥砍盗伐使东北地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相似文献   

18.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规费调查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宇  肖平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4):242-246
在对福建省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方集体林区林业规费征收、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林业生产的影响。总的来看,南方集体林区普遍存在林业规费种类多、规费挤占严重、用途改变、规费的分配对林农不公平以及政府公共支出缺位等问题。合理的林业规费体系的建立应包括取消育林基金、维简费和各种不合理的收费,保留林业保护建设费等少数费用,完善林业部门中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以及明晰森林产权等。  相似文献   

19.
清光绪年间,湖北武昌县樊口地区,外江内湖的水系特征,内乡与外乡的畛域之见,使得当地民众就是否该修建樊口闸坝,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水利冲突。并进而引发了以湖广总督李瀚章和兵部侍郎彭玉麟为代表的反对派和支持派,双方就水利工程涉及的农业、渔业、商业、航运、水利安全等诸多领域展开争论。樊口闸坝事件,体现了晚清地方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及国家与民众有关大型水利工程的决策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秦进才 《中国农史》2006,25(2):90-98
本文从北京清代寺院经济活动的可靠记录、北京清代社会经济活动的缩影、大觉寺清代历史的真实记载三方面,探讨了北京大觉寺发现的契约文书的史料价值,为研究清代社会经济史提供了新的资料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