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振家 《光彩》2013,(5):20-22
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二三产业,2007年全区非农就业农民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0.28%,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减少到1.25万人,占6.6%.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出现了大量闲置耕地,为农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供了现实条件. 2007年下半年起,上海市松江区探索发展规模在100-150亩的粮食家庭农场(粮食家庭农场是指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依靠家庭劳动力和农业机械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活动),并在2008年起结合粮食家庭农场生产,发展"种粮+养猪"种养结合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2.
人民网报道: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年龄、性别、知识等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地方出现了“老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自中央提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号召以来,各地为了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不仅将劳动力转移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而且通过劳动培训等方式以提高转移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相似文献   

4.
尹建彪 《商场现代化》2011,(18):156-157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制约了农民致富。努力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是我国各级政府始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大量事实却表明,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影响农村、农民、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才能促进河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湖北省A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广泛存在,对该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上述观点,同时也表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政府应该成立专门部门,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从而缩小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7.
赵首鹏  廉文慧 《商》2014,(6):163-163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我经济市发展也因此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欣欣向荣,第二、第三产业因为大量廉价农村劳动力的涌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也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土地规模种植经营,在机械化种植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农民生活也因非农转移就业获得了改善,这说明要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必然要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村人口。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了另一新的阶段,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使过去无限廉价劳动力供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经济生产成本增加,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持续高点不下,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受到劳动力供应的差异而发展不均衡,相对的却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面临严重问题,同时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相关资料的大量阅读,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付江涛  王浩 《市场周刊》2004,(5):129-13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解决农民问题乃至目前二元结构经济格局的关键途径,也是当前一种新竞争。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以工业化为依托,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投资,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妥善处理解决劳动力转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西南部的四川地区尤为明显。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效应,也带来了农村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如何使这些土地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成为了四川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如何合理的转变农村劳动力流失后闲置土地的流转方式,这就需要政府、农民、社会、科研机构一起努力共同实现农村闲置土地的合理流转,最终实现四川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马小娟 《商》2014,(2):206-206
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货币收入进而提升农民的购买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可近些年沿海区域的“民工荒”现象暴露出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存在问题,这种趋势的延续可能会阻碍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介绍,提出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经济具有小城镇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业集群能够吸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民就业压力,并且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产业集群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及其所具有的经济特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带来了基础条件和相关服务,并为创业型农民提供了创业机会。农民劳动力创业培训具有时间长、环节复杂、针对性强等特点,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有效开展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就业环境不宽松,劳动力需求信息闭塞,政府引导不足等问题。应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4.
李梦诗 《中国商人》2024,(1):214-215
<正>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这既缓解了用工紧张的状况,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外出务工,劳务收入已占农民总收入的25%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科学判断经济运行态势,制定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文欢 《商》2013,(19):235-235
本文从“农民上楼”运动的开展及现状出发,对农村、农民、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展开,提出以农民上楼为基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结论认为,科学合理的引导“农民上楼”,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重新布局分配符合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尤其处在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的时期,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分配,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现阶段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农民增加收入的现实选择。本文阐述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并分析了统筹城乡就业对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几点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农民市民化既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条基本途径,又是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农民市民化将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市民化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自治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率,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应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体力型向技能型、分散型向规模型、无序型向有序型、短期型向长期型、普通型向品牌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宅基地“自由之身”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峰 《中国市场》2008,(14):53-54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的生存保障。尽管《物权法》已经对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和买卖说不,但实际生活中宅基地私下买卖和交易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村宅基地的大量闲置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应鼓励宅基地的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20.
于丽萍 《致富天地》2002,(11):15-15
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和农村劳动力增加,今后5年将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每年新半外出打工农民将不少于800万人,流动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