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桥水道是长江中游的重点碍航水道,枯水期汉阳边滩淤积展宽,航道过于弯曲,形成碍航局面,因此2010年汛后开始实施了武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依据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了航道整治工程实施以来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武桥水道河段总体有冲有淤,冲淤量与上游水沙条件密切相关;河段的河势稳定,河道深泓线走势以及位置基本不变,在潜州洲尾自左岸至右岸过渡范围内有一定幅度的摆动;关键洲滩—潜洲的洲体整体稳定,洲尾位置下延;汉阳边滩年内变化仍然遵循"汛冲枯淤"的规律;年际间变化较大,遇到2013年汛后长时段枯水流量的不利条件,仍对通航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疏浚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江界牌水道整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往研究成果和近期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概述了界牌河段的基本情况和所采取的整治措施;详细分析了长江界牌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前后,该河段主流线、上边滩、螺山边滩、过渡段及新堤夹等的演变发展及航运条件的变化情况;指出整治工程在对界牌河段的河势控制、航道、港口作业条件及堤防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简要分析了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长江航道整治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收集大量水沙、地形资料基础上,对拟建工程所在河段进行了河道演变分析、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并根据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已有的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综合评价了拟建工程对工程河段河势和防洪的影响.防洪评价结果表明:拟建工程的修建对稳定目前金城洲左槽为主槽的河道河势是有利的,不会对河道行洪带来明显不利影响,且对工程近岸堤防工程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长江中游陆溪口水道的演变过程。由于近10年水道上游的来沙呈逐年减少趋势,陆溪口水道河势相对稳定。预测了水道的演变趋势,并提出了整治水道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考虑三峡水库运用后该河段的来水来沙情况的新变化,分别对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的整体工程效果和一期工程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及比较,为该河段航道整治方案的最终确立及航道整治工程效果的合理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珠江东平水道航道整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东平水道整治河段位于珠江西,北两江交汇区,不同类型浅多,水流条件复杂,而行洪干道之一,整治难度很大。在掌握大量原型水文和河道地形资料基础上,进行水动力条件,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演变分析,结合模型试验研究,揭示浅滩成因和形成机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治工程,使东平水道航道整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军 《吉林水利》2013,(5):16-20
首先分析了航道疏浚工程的主要特点、挖槽设计与定线方法、航道水利分析计算。然后针对疏浚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综合影响进行详细分析评定。最后根据重庆长江航道某段缓流区疏浚工程实例,从疏浚深度设计、疏浚工序及回淤厚度以及整治前后溶解氧、高锰酸盐、氨氮、PH和污染指数的变化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航道疏浚工程水文指标中只有溶解氧会降低,其他指标都会上升,其中氨氮指标上升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莲沙容水道河势的基础上,对实施切嘴工程前、后火烧头分流区的河床形态、流场和泥沙中淤分布,以及李家沙水道的分注比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并建立了李家沙水道分流比与水面比降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三沙(福姜沙、通州沙、白茆沙)水道是长江口以上重要的碍航线段,随着长沙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发挥长黄金水道的效益,对三沙水道的治理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水流泥沙运动特性,探讨三沙水道河床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对航道的影响,并提出三沙水道海轮深水航道整治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目前长江仪征水道能满足12.5 m深水航道的要求,但近年来主通航汊道(世业洲右汊)分流比持续减小;右汊进口段"冲滩淤槽",航槽淤积萎缩,航道条件向不利方向发展,因此需要对现行航道实施工程整治,确保12.5 m深水航道畅通.采用数学模型对单项整治方案进行了探索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世业洲头鱼骨坝和左汊潜坝工程可较好限制左汊分流比持续增加,而左汊深槽填槽和左汊进口护底工程效果较差.在单项整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深水航道建设推荐方案,可供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枢纽下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游的水沙特点,对影响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整治线宽度与河宽的比值可表示为整治前后水深比值的指数形式,并采用长江中游周天河段整治线宽度的试验结果来确定指数值,从而得出整治线宽度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应用于长江中游周天河段、窑监河段、牯牛沙河段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适用于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浅滩航道整治线宽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深水航道整治基本原则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江阔水深,航运自然条件优越,通过河床条件的归类分析,结合航道现状和沿江两岸外部需求及限制条件,表明南京以下河段具备建设12.5 m深水航道的良好条件,但同时航道整治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进而从河道综合治理与利用出发,提出了深水航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河床条件较差、碍航严重的典型浅滩河段,提出了初步的整治思路及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平面形态复杂,整治难度大。从上游来水来沙变化、汊道分流比、深泓线及断面要素等方面,分析了该河段汊道近期河床演变特性,主要表现在左汊继续发展,右汊缓慢萎缩。为此,提出了汊道整治思路和整治工程方案,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单方案看,工程规模越大,左汊减流越多;随着潜坝坝顶高程的增加,潜坝对左汊分流控制作用加强。左汊潜坝工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下游土桥水道为一顺直分汊型河道,为解决主通航汊道内常出现水深不足的碍航浅包,且由于其规模及位置不稳定导致的碍航问题,将河床演变分析与二维水流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分析河床演变主导因素,探讨碍航浅包形成原因及航道整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碍航浅包的形成与河道特性及汊道演变密切相关,碍航问题的解决必须在疏浚的基础上配合改善局部河道形态、增加退水过程航槽冲刷力度的工程措施,如丁坝工程和锁坝工程,以达到有效提高浅区冲刷能力,改善航道水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长江下游大量航道整治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探讨和论述感潮河段航道整治设计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径流和潮汐影响,感潮河段中可划分为常年潮流段、季节性潮流段和常年径流段3个区段;根据河型特征和滩槽格局,浅滩类型有单级分汊型、多级分汊型、水下心滩型和水下沙洲型浅滩四种。应综合考虑航道整治影响因素及外部条件,确立航道整治总体原则,梳理得出不同区段设计通航水位及其与上下游衔接,以及整治参数(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度)的确定方法;针对各类浅滩特点,采取相应的整治思路和整治工程措施,整治建筑物包括混凝土构件混合堤和新型生态守护结构。  相似文献   

16.
南、北港分流口河段是长江口河势演变最为复杂、最为动荡的河段,也是长江口河势演变的控制性河段,而该河段演变的重点又在于北港分流主通道的演变。依据该河段多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对北港分流通道的历史和近期演变机理、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近期随着上下游河段一系列涉水工程的实施,明显抑制了历史上北港分流主通道"上提下移"的循环演变模式,但洪水以及扁担沙体的活动性,仍使北港分流主通道的稳定存在较大隐患。结合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综合考虑河势、航道、水土资源利用等因素,进一步提出了稳定北港分流通道的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17.
运用河流动力学理论,推求出整治水位下河槽在冲刷前、后航深变化值的表达式,对表达式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下泄清水冲刷的条件下,通过守护关键可动洲滩,控制航槽不向两侧展宽,同时控制航槽内低矮的洲滩不被冲蚀,使清水冲刷只向纵向发展,就能达到增加航深的目的,这正是守护型控导工程对改善航道条件的积极作用所在。以长江中游荆江藕池口河段和太平口河段为例,计算了这两个河段守护关键可动洲滩后航深的变化值,模型计算值与实测断面概化后得到的航深变化值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守护型工程实现航道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川江风簸碛滩河床演变特性及碍航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风簸碛滩弯曲,分汊,左槽过于弯曲、右槽枯水水浅的特点,确定了削弱左槽,开辟顺直右槽为枯水航槽的治理措施。通过疏浚扩大航道尺度,布置整治建筑物控制河势,增大右槽枯水流量,以保持挖槽稳定。整治后,经一个水文年的水沙作用,碛头坝束流和导流的作用明显,右槽3m等深线贯通,上、下浅区均满足了航道尺度要求,航槽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6—2019年长江防汛与河道查勘新实践、长江中下游洪水与河势的新变化与新形势,以及以往研究基础与成果,总结提出了2016洪水+长江中下游防洪与治河10大新问题,即流域水沙变化、河流情势变化、水文节律改变、河道洲滩演变、干流槽蓄变化、江湖关系影响、水位流量关系、防洪布局调整、河湖治理技术,以及河流管护研究。采用“原因Ⅰ-响应Ⅱ-影响Ⅲ-对策Ⅳ”4级体系,对10大新问题进行了体系分类、关系构建、课题分解与研究探讨,构建了“之字形层次驱动”和“田字形关联影响”2组关系。研究增进了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洪水与河势影响的辨识,强化了对变化条件下长江中下游防洪与治河问题的“层次化”与“系统化”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