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说百态     
《中国报业》2018,(11):107-107
我国将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近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中国汽车进口关税税率将由25%下调至15%。具体而言,计划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相似文献   

2.
2005年我国将取消汽车贸易进口配额并继续下调关税。至2006年整车进口关税平均降至25%,零部件进口关税平均降至10%。我国的汽车市场将面临重大的冲击。200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旨在WTO原则下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对汽车产业进行有效管理,在全面认真地履行我国入世承诺的同时,积极地应对WTO给我国汽车业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汽车零部件这个产业与一般的产业是不一样的,我们主要定位在售后市场,汽车的某个零部件坏了以后才需要维修,因此我们的产品与维修服务是紧密挂钩的。整个行业“散、乱、差”这样的局面其实已经说了很多年,不过就近几年的发展形势来看,我们的行业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产品质量不断升级换代,现在已经有了欧Ⅱ、欧Ⅲ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汽车零部件这个产业与一般的产业是不一样的,我们主要定位在售后市场,汽车的某个零部件坏了以后才需要维修,因此我们的产品与维修服务是紧密挂钩的.整个行业"散、乱、差"这样的局面其实已经说了很多年,不过就近几年的发展形势来看,我们的行业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产品质量不断升级换代,现在已经有了欧Ⅱ、欧Ⅲ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前言 汽车售后零部件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是市场配置资源相对充分、竞争相对激烈的产业.在当前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的大背景下,把握国内售后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及国际售后零部件产业新的发展趋势,对于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对于企业找准产品发展定位、融入汽车全球供应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入世"对哈尔滨市优势产品价格竞争力的影响 1、给汽车价格竞争力带来的影响. 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规定,我国加入WTO后,汽车进口关税将由目前的80%~100%降到2006年的25%,汽车零部件平均进口关税将降到10%,并取消汽车进口配额,这将加大外国汽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与国有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的进出口贸易量也显著增长。虽然我国汽车产业起步较西方发达国家来说相对较晚,但目前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汽车产业在全球已达到领先地位,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但是在整个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自身的因素以及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形势进行分析与解决。  相似文献   

8.
点击关键词     
《光彩》2006,(7)
数字■国际金价自5月12日创下730美元/盎司的25年新高之后,连续大幅回调。至6月14日最低541.9美元,在1个月内连续下跌近200美元,跌幅超过26%。国内金价也大幅下跌。■从7月1日起,部分汽车进口税率降至25%,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降至10%。我国入世承诺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承诺至  相似文献   

9.
中欧美汽车零部件关税案例的发生,反映跨国汽车企业在我国市场发展的关键是零部件生产要走本土化的道路和与零部件供应商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需要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熟悉相关的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流程,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更积极地应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关税进一步下降背景下实现产业的长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2015,(7)
我国汽车行业迅猛的发展,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提供了良好机遇。汽车零部件行业处于汽车行业产业链条的中间,因此为汽车零部件开发潜在市场是极其重要的,这将加快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WTO后过渡期的到来,我国将逐步取消汽车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并加大降低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价格竞争已退为市场竞争的次要手段,汽车品牌大战已正式展开,这使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成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我国汽车工业已有5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在轿车生产上至今仍然以组装外国产品为主.令人尴尬的事实向国人提出疑问: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是否应该并如何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汽车工业?在此,本文将主要针对乘用车领域就建立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必要性、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途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晓明 《北方经贸》2000,(1):159-160
随着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署双边协议,我国轿车工业的未来由此将受到深远的影响.在协议中,对于汽车是这样规定的,到2006年7月1日整车关税由现在的80%-100%降为25%,零配件关税降为10%,到2005年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 加入WTO,整个中国汽车业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的汽车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属幼稚产业.尤其是体制方面,至今尚未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和现代资本运作形式.在基础工业和零部件配套工业以及产品开发方面还显得薄弱.但WTO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提供了一个发展和完善自我的空间.下面进一步从目前我国轿车市场、汽车企业现状、汽车产业发展阶段和轿车上市公司股票的表现等诸多角度,来分析我国加入WTO对轿车(汽车)工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WTO后过渡期的到来,我国将逐步取消汽车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并加大降低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价格竞争已退为市场竞争的次要手段,汽车品牌大战已正式展开,这使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成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我国汽车工业已有5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在轿车生产上至今仍然以组装外国产品为主.令人尴尬的事实向国人提出疑问: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是否应该并如何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汽车工业?在此,本文将主要针对乘用车领域就建立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必要性、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途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今年起,我国将对上千种进口产品下调关税,关税总水平将下调至10.1%,其中,数码相机及零部件将执行零关税。虽然包括索尼、佳能、奥林巴斯、柯达、富士、三洋等全球主要数码相机厂商积极在我国国内设厂生产,但相关零部件仍要依赖进口,自去年数码相机及零部件开始执行10%、12%的均进口税率以来,北京市场的数码相机价格战频频打响,年初号称主流机种400万像素的国外品牌DC已经降到了2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拜见了上汽大众公司的中国汽车市场知名分析大师饶达先生,就今年汽车市场发展态势及前景请教了饶先生.   笔者:请问饶先生,2004年全国乘用车产销量与2003年同期对比分析的结论如何?   饶先生:今年全国乘用车产销量在245万辆以上大局已定,与同期相比增幅为15%左右.其中轿车增长率约为14%、主流SUV增长率在23%上下、MPV增长率约为30%.相对世界上汽车市场平均增长1.5%,我国2004年也算高速增长了.   ……  相似文献   

16.
巴西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市场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组织了对巴西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市场考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巴西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 在访问巴西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时,协会会长巴图瑞先生(Mr.Butori)、秘书长牟发吉先生(Mr.Mufarej)等协会高级领导人都出席了接待和会谈。他们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巴西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情况,提供了最新的统计资料和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7.
墨西哥在今年1月份按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 要求取消了所有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和国产配件比例(自制率)限制之后,其汽车零部件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逐渐显现,为北美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带来了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在这些年的发展有一点不容否定,那就是的的确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为这个产业的上游产业——整车产业发展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整车产业就进入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期,并一直持续至今,总体来看,发展形势非常好。以具体的数字为例,2001年我国的整车产量仅为237万辆,而2008年已经飙升至930多万辆,基本保持了每年增产100万辆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在汽车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的前提下,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汽车产品特别是轿车产品价格会很快降到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以下。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我国汽车行业已经驶出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步入优胜劣汰的市场成熟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在这些年的发展有一点不容否定,那就是的的确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为这个产业的上游产业——整车产业发展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整车产业就进入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期,并一直持续至今,总体来看,发展形势非常好.以具体的数字为例,2001年我国的整车产量仅为237万辆,而2008年已经飙升至930多万辆,基本保持了每年增产100万辆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