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拥有自己的市场”。“拥有市场”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企业有了自己稳定的市场,因之而来的优势比通过其它战略得来的优势更具有长远的影响力。①品牌资产优势。拥有市场的企业通过实现每个承诺建立并保持了信誉,它在顾客心目中的印象上乘,与竞争对手相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以后,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外资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市场,给低效的国内企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使国内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企业逐渐意识到:适度的竞争和压力可以使组织保持旺盛的斗志,给组织带来活力。在市场和企业双重竞争的压力下,“鲶鱼效应”理论已被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和接受。本文在阐述“鲶鱼效应”的产生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其在国内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从“鲶鱼负效应”及解决措施、“鲶鱼效应”误区、“鲶鱼”管理几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在于日本国内有一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在于日本企业十分重视市场占有率;在于日本企业把服务作为争取消费,战胜竞争对手的有效方法。它对我们的启示是: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4.
以品牌传播为战略平台打造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差别化是企业极其重要的竞争优势。过去,形成差别化的战略平台一直是成本或特色,“新经济”时代,科技的进步使得竞争之间的这两个“筹码”变得大同小异,但是,有效的市场传播依然能使企业,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之间出现区别。市场传播的效果,会集中地通过品牌差别反映和表现出来。因此必须从战略的层面,认识和应用品牌传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大众商务》2009,(7):8-13
创建缝隙企业或者说在空白处创业,是一种全新的商业创意,即在一个现存的市场中运营企业,但采用另一种方式。创业者要把重点放在一个较小的、服务不足的市场上,并且把一种独特的、较好的产品或服务带入这个市场中;不是在大的战场中厮杀,而是要找到一座小山,占领它并拥有它拥有那个缝隙,并且提供优质的服务。把这个市场经营好,你的竞争对手就不会来打扰你。如果竞争对手是一家大公司,那么也许这座“小山”对它而言,太小而且不重要,但对你而言,它并不小。  相似文献   

6.
自国有银行踏上商业化改革之旅,国内金融业的竞争便逐渐开始升温。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内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毋庸置疑,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金融市场格局将逐步打破,新一轮同业竞争将全面展开。本文试从徐州地区企业存款市场入手,运用市场结构威胁、市场细分等分析方法,分析同业竞争方式、竞争程度、竞争手段,通过对竞争对手市场战略分析,综合提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如今,海外市场成了很多直销企业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很多内资直销企业中海外市场往往只是他们在国内宣传的一个噱头,对于其真正的业绩增长以及品牌塑造并无太大帮助,但也有企业向海外市场砸重金开发,最后却“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如何让海外市场这块“鸡肋”真正地上位成直销企业的一餐“盛宴”呢?  相似文献   

8.
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面临众多潜在的竞争对手,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主要的竞争对手,以进行竞争分析并制定竞争策略。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战经验,介绍CCI(企业综合竞争力指数)方法的内涵,以及该法在选定目标竞争对手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中,企业的营销管理如何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这是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适应“两个转变”的必要性营销管理尽快地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需。21世纪对企业来说,既是一个面临严峻挑战、又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新世纪。随着我国买方市场不断完善和强化,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市场经济普及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发展空间同时为世界各国的企业所共有。国内市场空间是否仍属于国内企业,国际市场空间是否有我国企业的一席之地,将是对企业的一场严峻考验。特别是在我国加入 WTO 以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国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面对外部正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只有正视困  相似文献   

10.
与其竞争对手相比,福特在华不甚成功。却为何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漫漫严冬中,急急忙忙将亚太区及非洲区总部“迁都”中国?这个“晚集”是否能一改福特在中国的“熊市”局面?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往纵深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的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环境越来越严峻。在严重的挑战面前,国有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增强企业凝聚力是至关紧要的一环。 何谓“凝聚力”?“凝”就是凝结,“聚”就是聚合。“凝聚力”就是企业中产生的一种凝结  相似文献   

12.
贬同行 虽然商场犹如战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竞争还得讲个规矩。企业可以想一切正当办法宣传自己,但不能随意中伤、贬低自己的竞争对手以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 1995年,在巨人集团集束式投放的13种保健品中,有一种儿童开胃的“巨人吃饭香”,这一产品极其类似当时最畅销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在一份广为散发的册子中,“巨人”的文案人员竟然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据说娃哈哈有激素,造成儿童早熟,产生许多现代儿童病。”“娃哈哈”在当时已经是国内最大的饮料食品企业,“巨人”此举,据“娃哈哈”方面称,单在1995年就减  相似文献   

13.
平实地说,Fuld的竞争情报新作——《商业情报密码》,值得我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一读。因为它能对企业在应对竞争、谋划未来方面有所启迪,如果说你的企业真的要“应对”和“谋划”的话。正如企业极可能要面对的那样,竞争对手不断以低价蚕食你的市场,而你却百思不得其解:难道他们愿意赔钱换取市场份额?事实是他们以低于你的成本出售却还有钱赚。可是,为什么他们还在降价?市场风云变幻,为什么有的企业就能够提前撑起了保护伞?他们怎么知道的呢?Fuld的书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14.
易娟  王静  左桃 《新智慧》2004,(8B):41-4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战略管理成为大势所趋。想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的企业,都不得不高度重视外部环境,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动态。竞争对手会计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三大内容之一,已越来越受到会计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有问必答     
一、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创业之时我应当获得哪些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 (河北) 刘衡 在考虑将经营地点设立何处时,必须调查分析当地的竞争情况。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规模相似、种类相同的企业,因为他们是较实际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要想在国内外市场上保持其强有力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调整企业目标,改善企业的各个方面。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上,应全面地、及时地了解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情况,提高对竞争对手工作的敏感性,监测竞争对手的行为,并进行理性的分析,取长补短,通过学习以求赶上甚至超过竞争对手。 定标比超作为竞争情报分析的一种方法,是实现以上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本专题给出的案例是有关金融产品创新中的定标比超问题,强调的是一种在竞争对手间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入世”之后,云南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一部分也必然融入世界教育之中,云南教育由于自身的薄弱将全方位地受到来自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教育的冲击,情况不容不观。教育市场的竞争不会因为云南的情况特殊而有所降低,只会因为云南较弱的竞争力吸引来更多的强大竞争对手参与云南教育市场的竞争,云南教育的积极应对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开始通过模仿和借鉴竞争对手的产品设计、营销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市场越来越趋向同质化。品牌在当今世界已成为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比企业产品更重要、更持久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福建省诞生了不少国家级品牌和驰名商标,然而目前尚有很多区域品牌在区域外不为人所知。应促使企业加强市场营销本领,制定企业区域发展规划,细分市场,实施战略创新,从而提高福建省的区域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手机市场,是目前国内一个“亮点”市场。据预测,中国手机市场2000年的规模约为3000万台。如此规模、潜力巨大的市场几乎完全被国外品牌所垄断。面对这么庞大的市场空间,中国的企业不愿只看“西洋景”,不甘让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国外品牌“跑马圈地”。康佳、中兴、科健、TCL 等国产品牌手机企业不约而同地推出新款手机,大手笔地进行广告宣传投入,誓在手机市场中让国产品牌扳回一城。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国内学术界有人把1996年称之为“中国企业兼并年”。1996年国内实施兼并的企业至少超过一千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大规模的兼并及收购仅仅局限于国内企业之间,即“内-内”型兼并收购,而“内-外”型兼并收购却不多。相比之下,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兼并收购打入我国市场,并以此对我国大企业发起了进攻。这就逼迫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中国大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