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施元凯 《乡镇论坛》2008,(26):12-13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江苏省启东市把多年联创共建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力量,将物质支持、智力帮助和新风传播有机地结合于“奉献农民、带动农村”万人联创共建活动中,以“农村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培育新农民为目标,以倡导新风尚为主线,走出了一条“联创共建搭台、公共服务唱戏”的文明创建新路。  相似文献   

2.
王丽 《乡镇论坛》2009,(8):10-11
“50多个农民‘学生’聚精会神地坐在宽敞的投影教室里听专家讲水稻插播技术;十几个农民‘读者’在整洁的图书室里看书;七八对农民‘运动员’在兴致勃勃地打球;新建的农资超市里一群农民正忙着买化肥、农药……”这是江苏省启东市天汾镇如意村公共服务中心经常出现的生活场景。从2006年起,南通市决定抓住农村公共服务这个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把全面打造农村公共服务中心作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全市各级筹措资金4.62亿元投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丛荔敏  李一澜 《活力》2009,(8):36-3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新农村靠谁来建设?这是当务之急。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表明了建设新农村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应该以农民为主体,要以人为本建设新农村。从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60%,农村人口基数大.但人才资源缺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把丰实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种夏 《中国就业》2006,(10):21-22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在全县47.2万农业人口中,有农村适龄劳动力27.47万人,富余劳动力11.7万人。在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过程中,济阳县坚持“内转”与“外移”相结合,有组织、有培训、有保障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走出了一条由简单的劳务输出到劳务产业进而形成劳务经济的新路子,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今年以来,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余人次,累计达到13.3万人次,其中有组织地转移9万余人次;全县劳务经济年均收入达9.46亿元,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村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电信江苏公司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己任,切实帮助解决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问题,在江淮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农村信息化新蓝图。  相似文献   

6.
修海玉 《活力》2005,(12):11-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近年来,东宁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倾力构筑“六化”格局,加速农村“六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比2000年分别年均增长17.5%和11.1%;镇村面貌发生较大改观。东宁被授予全省农村经济工作先进县和市级绿色外向型农业、主导产业推进、村镇建设先进县,下辖6镇均跻身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百强乡镇”行列,绥阳镇成为全省经济总收入百强乡镇,老黑山镇被评为全省农村经济纯收入百强乡镇,东宁镇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称号,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笔者认为,推进“六化”、达到“六新”是在重农支农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龙岩市工商局积极探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思路.坚持“工商所能、法律所依、政府所想、村域所需、企业所求、群众所愿”的原则.推行“以所带村、服务三农”,把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努力打造服务“三农”新平台.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乡镇论坛》2008,(8):19-21
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按照“充分论证,因地制宜,典型示范,逐步推行”的思路,大胆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认可,并迅速在全区推开。实践证明,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曲艺  胡晓兵 《活力》2013,(10):83-83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激发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承担和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从根本上说.离不开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村是主体,亿万农民是主力。中央决策做出后,农村的形势怎样?农民的意愿如何?我们为此调查走访了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户,调查结果归纳为“五盼”: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是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着力点。建好农村社区也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铺好道路.有助于农村实现“就地城镇化”,有助于农民实现“就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陈博峰 《活力》2011,(12):178-178
近年来,如何破解农村发展相对滞后、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成为各级政府最为关心的话题.国家也为此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笔者认为。作为基层新闻单位的县级电视台.由于受众大多数都是农民.更应该发挥媒体优势,服务“三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唐寒 《活力》2007,(10):34-35
按照“求实创新,服务真诚”的理念,用真心、实心、诚心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送足“电”,以“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为指导,走向基层深入农村,切实了解“三农”需求,通河县电业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其卓越的成就,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交口称赞,被誉为新时代新农村的普罗米修斯。  相似文献   

14.
程丽 《活力》2010,(21):105-10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而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总体目标的核心问题是“农村新、农民富”,实际上是要求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有五个崭新的变化:本质之“新”是社会主义;理念之“新”是以人为本;模式之“新”是自主创新;重识之“新”是发展为重,农民富裕;农民之“新”是农夫变农商。要达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总体目标和五个变化,最基础、最关键性的就是农村法律模式保障总体目标真正的在广阔农村“以法制建设新农村,以法治管理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王乐强  王瑞坤 《数据》2008,(6):62-63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着眼于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关注了“二场、三室”、“三清、三化”和“五通”、“六改”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结合宜宾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五新”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和以“五大机制”作保障的工作总体部署“。五新”目标就是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过上新生活、培育一批新农民、村容出现新面貌、民主管理新机制“;五大工程”就是农民增收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工程、新型农民培育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示范工程“;五大机制”就是强化领导机制、强化目标考核机制、强化组织…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南江县立足县域实际,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扶贫开发为中心,以解决农村“四难”为重点,以“五改三建”为载体,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居住社区化、保障社会化、管理自治化、环境生态化”工程,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发展产业,突出新农村建设新基石——发展特色产业增收。建基地,增大产业总量。一是管好基地增产量。从精心管护入手,抓好金银花、核桃、茶叶等产业基地建设,确保尽快进入丰产期;从扶持大户入手,提…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战略举措.如何深化对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实行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吸纳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20.
伴随中国农村加快推进城镇化,农民大规模转移的迅捷进程,亟待破解的诸多“三农”难题中,农村社会保障缺失和保险服务不足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基本利益,也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