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综合开发是由国家立项投资,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的系统工程.它在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要使其真正发挥长期效益的目的,就必须加强投资管理,解决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为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等措施,有效地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概括地说,就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4.
坚持综合开发谋求综合效益○吉安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专页○□吉水县农业开发办我县自1989年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后,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高质量、高标准实施了九年赣中南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 农民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对象的主体,是农业新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农业技术成果只有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吸纳、并应用于生产的实践之中,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由此可见,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深度和广度,直接左右着农业技术进步。因此,研究和探讨贫困山区农民对采用农业科学新技术进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农业综合开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综合开发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战后,日本通过制定系列法律,大力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合理布局农业,推行土地改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日本在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稳定粮食、加快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残膜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并从地膜的生产和使用、残膜回收及再生利用等方面阐述了治理残膜污染的措施和建议,提出了用行政、经济、技术3个手段并用治理残膜污染的措施.指出了残膜的再生利用是保护环境、变废为宝、防治残膜污染的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改进的AHP分析法,通过Delphi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加权修正,均值化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甘肃省2005-2012年节水农业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对甘肃省节水农业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的价值以及各效益间差异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甘肃省节水农业综合效益价值呈逐年较快线性增长趋势;经济效益价值、生态效益价值和社会效益价值间收敛性变化差异明显,其中,经济效益价值与社会效益价值间呈现较强的"U型"效应趋势,具有强离散性,经济效益价值与生态效益价值间呈现显著的"W型"效应趋势,中长期内收敛性弱化,而生态效益价值与社会效益价值效应趋势呈显著的"倒U型",中长期内收敛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把涉及农民致富的经济效益与涉及大多数人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了起来,是发展持续农业的最佳模式,是农民致富与环境改善的双重载体。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举措。淑浦县农业综合开发从1992年开始,历时6年,投入资金2113.054万元。圆满完成了杉木塘项目区、水乐项目区的两期开发工程,并改造中低产田75200亩,改造疏残林50420亩,完成土地治理项目6个,多种经营项目16个,科技项目3个。尤其是水市项目区的建设,经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不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开发任务,而且在规模开发、综合开发、科技开发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1997年省、地验收评比中,均荣获一等奖。农业综合开发开…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根本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和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福建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农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使广大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情况,本刊特请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孙婷婷就农业综合开发的几个问题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发展进程.也是传统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手段。概括地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型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研究了调查区实施新一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以研究区水地为例,小麦、玉米和棉花这三种农作物采用该技术后单产分别提高9.1%、12.2%和13.7%;农民收入分别增加1102元、2040元和2640元;该技术的采用促进了农民施肥的合理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轻了农业污染面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走进天龙房地产开发公司,就会看见墙上“创一流、做表率、树形象”的标语,电话打进来,就能听到“您好,天龙房地公司”的礼貌用语。办公楼里窗明几净,花草、盆景随处可见。好一派现代企业形象。“天龙”对房地产开发市场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这就是,房地产开发应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最美的环境效益、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发展林业生产要坚持市场导向、比较优势和最佳效益的原则.既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要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加大林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力度,建设生态经济型林业。就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凉州区农村残膜污染治理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致宗  瘳永宏  蔺志越  宋双 《发展》2009,(10):54-55
一、凉州区农村残膜污染的现状 被誉为现代农业“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农业节水、增产和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武威市凉州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地膜栽培技术,随着种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地膜栽培面积逐步扩大,地膜覆盖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及蔬菜等。据调查,全区农用地膜使用面积约为50余万亩,地膜使用平均为3.5~4公斤/亩,每年的使用总量达200多万公斤。  相似文献   

17.
何成军 《发展》2017,(9):30-31
把多年来闲置的荒滩戈壁打造成高标准日光温室,让闲滩空地变成产业发展的富地.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的戈壁农业,不仅释放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其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李红 《新疆财经》2014,(5):42-50
经济是量与质的统一体,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需要经济量质协同发展。本文本着全面、系统、科学、可比、可操作、动态的原则构建了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25项指标的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发展指数来综合评价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总体状况。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新疆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稳步提升,提升的速度快于全国,且与全国的差距不断缩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经济总量扩张快于质量效益改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提升快于经济效益,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因此,必须着眼长远,聚焦深层次问题与矛盾,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磐安县充分利用本地山地资源优势,引导和鼓励农民走农业综合开发之路,初步形成了香菇、药材、茶叶三大支柱产业和速丰林、板栗、油茶、杜仲厚朴、黄栀子、蚕桑、杂交稻制种、食用竹笋、猕猴桃、高山无公害蔬菜等十大基地,其中香菇、蚕桑、茶叶、制种等产业基本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1995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43元,其中2/3来自农业综合开发,大大加快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实践看,要提高农业综合  相似文献   

20.
彭治云 《发展》2008,(2):58-59
被誉为现代农业“白色革命”的±世膜覆盖技术,以特有的功能改善了作物生长发育的农田环境而显著增产耀效,已成为石羊河流域扶贫开发、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摺施。在地膜覆盖技术的集成作用下,作物品种、化肥、农药、机械作业等关锾技术不断创新,使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种植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甘肃省武威市引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至今,地膜覆盖技术在武威市农业发展乃至全市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不可低估的支撑作用。在地膜覆盖技术引导武威市农业生产历史性变革的今天,当我们享受“白色革命”带来的丰收喜悦时,也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严峻现实,那就是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大面积农田覆盖地膜,年复一年的投入地膜,加之我们的环保意识淡薄,农化投入品监管机制不健全,残膜拣抬回收技术滞后,以及市场的不可控因素,白色残膜碎片遍布田野,泛滥成灾。这种“白色污染”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相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