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张安 《新西部(上)》2009,(11):90-90,89
我国于2001年修正的《著作权法》中,首次规定了著作出租权,完善了我国著作权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的《著作权法》中关于出租权方面的规定不足之处正在日渐的显现出来。因此,应扩大我国出租权客体的范围,完善我国出租权的法律责任。并建立"公共借阅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魏梦迪 《魅力中国》2014,(10):316-316
著作权是规定作者依照法律对自己的作品拥有的专用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制定著作权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作者的合法权利,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促进社会的进步。而著作权法中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则是对作者著作权的限制,目的是保护公众受教育、取得知识、进行学术研究的权利,同时便于信息传播等。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包含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法律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尚存在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3.
庄静 《特区经济》2007,(7):215-217
衍生作品是一种基于前作的基础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但其独立性比演绎作品等更为明显。基于立法的预见性和经济学的分析,在现有法律制度无法规范衍生作品时,应该及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护其著作权。在具体实施中,首先要在立法上对此类作品的法律进行界定,同时应将其纳入著作权制度中进行统一管理,相对于授权程序,应规定著作权人一项告知义务,以最终达到解决衍生作品权利不稳定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群体性、延续性、整体性、地域性和相对公开性等特征。目前我国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权属界定不清、维权意识不强、法律完善不够等问题。做好其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应提高认识、规范发掘和播散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途径和行为、加强著作权保护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李闲 《黑河学刊》2012,(7):76-77,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37条规定了表演者的义务。通过对该法条规定的解读。研究当今社会卖艺乞讨行为是否在《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内。根据调研结果,从法律视角了解公众对卖艺乞讨行为的认知度。对于这种普遍被漠视的处在著作权保护边缘的行为,应当如何具体运用法律来规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析保护作品完整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作品完整权作为著作权中重要的人身权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其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文章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含义性质入手,结合各国立法规定,从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对保护作品完整权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于著作权法第17条的理解,法学界可谓各有千秋,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司法实践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致法律适用方面没有科学的标准可以参照,不利于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健康发展。笔者试从民法和著作权法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对所谓的委托创作制度进行必要的阐述,同时对所谓的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加以探讨,笔者认为,所谓的委托作品著作权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应当归属于委托人,如需要由受托人享有,可以直接适用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权转让及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不必由法律另行规定。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知识产权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被推向了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网络新媒体技术为新闻作品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新传媒空间发展秩序尚不规范,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漏洞被不断放大,相关侵权的案件数量日渐攀升,完善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法律问题。社会对于新闻作品的著作权没有给予相当的重视以及新闻作品的缔造者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相当数量的新闻媒体和自媒体个人为了一己私利,在尚未获得作者许可的情形下肆意使用、转载、抄袭他人的新闻作品,这也是导致新闻作品纠纷案件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严重损害了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论网上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上作品引起的著作权纠纷日益增多,网上作品著作权保护具有不同于传统著作权保护的特殊性,传统著作权法对其的保护是不完全的。因而,文章提出了通过扩大网上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并重新界定合理使用与侵权使用的界限,以实现对网络时代著作权人的有效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案件是我国自著作权保护的刑事立法建立以来,全国首例因侵犯著作权而由公诉机关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1979年刑法典没有关于著作权的刑事保护规定:直到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著作权的刑事保护才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1997年3月修订的刑法典全面吸收了<关于惩治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的内容,第一次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犯罪.  相似文献   

11.
网络作品一般既符合传统作品的构成要件,又符合法律关于网络作品的特别规定,包括上网作品和网上作品。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时依然要适用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这四个最基本的构成要件。网上著作权侵权主要有将网上作品下载并发表到传统媒体上、将传统作品上传到网上、链接、浏览以及网页抄袭等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现阶段的司法实务中,离婚案件越来越多,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夫妻共同财产的表现形式也日趋多元化,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和处理显得更加困难,其中涉及著作权的分割大多比较复杂且缺乏审判实践经验可借鉴。现有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离婚案件中著作权争议的处理规定也较为笼统。本文探讨了著作权的分割条件,分割办法以及合作作品的分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加强著作权保护并不意味着只重视著作权人的保护而忽视其他方面,在加强重视知识产权的时代,优秀的作品不应该因为强调其权利保护而与众多使用者隔绝。一味地强调版权保护是非正常的现象,势必造成权利人与使用者双方的损失,权利人的作品无法汲取公众评价的养分;使用者不能有效的接触作品,信息获取受到阻碍。著作权有了法律的保障,又通过集体管理这一有效的权利行使模式来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作品使用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加有序、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通俗小说著作权问题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末清初通俗小说的传播中,作者往往没有版权意识,也不具有著作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没有法律的保护;二是因为作者生活穷困,无力刊刻自己的作品,遂靠出卖版权为生;三是文字狱也使作者不敢争取自己的著作权,爱以笔名代替真实姓名。明末清初通俗小说著作权不明的情况,给作品的归属问题和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作权法》对于著作权的保护,有以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主要内容的16项具体权利,可谓保护充分,却因公民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以及相关部门未能尽责履行保护职责,导致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严重,各类盗版行为仍然猖獗。这是与我国传统的知识产权观念薄弱以及制度不足紧密相关的。而金融学上的信托制度则为著作权保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制,可以依托信托制度推动著作权集体保护制度,同时依托信托制度以融资手段提前实现作品价值。这对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并且实现版权信托可以认为是信托行业的一个创新,也是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著作权法律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著作权保护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界限。著作权的专有性或法定垄断性决定了著作权滥用往往会涉及限制竞争问题。为防止著作权的滥用,著作权的行使必须受到相应的以反垄断法为中心的法律控制。因此,积极借鉴外国经验,构建我国著作权滥用反垄断法控制体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各国相继采用了刑法保护手段,我国也设立了侵犯著作权罪,对侵犯他人著作权情节严重的行为予以严惩。文章探讨了司法实践中如何考量情节是否严重、当事人和解对著作权罪的定罪量刑有何影响等相关法律问题,并指出由于实践中侵权行为的复杂性,不能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作过于绝对的理解,应充分考虑到侵权行为产生的社会危害性等各项因素,避免因机械地适用有关规定而导致刑罚的滥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为文化产品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优质平台的同时,也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及侵权责任,为解决网络作品侵权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条例的实施对于均衡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网络著作权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家喻户晓。有关盘古创世传说的发源地,众说不一。“盘古神话故事”竟然引发了著作权纠纷,官司从一审到二审,引起业界广泛关注,2008年11月,河南省高级法院作出了二审判决。业内人士称,这是我国首例神话传说著作权案。当前,在国务院尚未出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的情况下,该案判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具有标本意义。同时,作为此案背景的两地争抢历史文化发源地情形,在我国其他地区也很普遍,此事件引发的思考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臻 《亚太经济》2006,(5):54-58
如何对计算机软件提供充分而不过度的保护,这是各国立法选择和司法保护上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通过对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可知计算机软件兼有专利权和著作权客体双重属性,并且软件专利保护优于著作权保护。本文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发展进程及其不同阶段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