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沪港通的实施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里程碑事件,本文基于国际资产定价模型(IAPM),采用PSM-DID方法检验了沪港通的实施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应。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可以使沪港通标的公司价值显著提升,在更换政策时间、虚构处理组、替换核心变量后该结论仍然显著;拓展性检验结果表明,沪港通通过增加资本市场流动性、改善公司治理、降低系统性风险等机制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2014年"沪港通"的实施作为外生事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沪港通"政策对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沪港通"政策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沪港通"政策对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我国后续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沪港通交易制度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项重大突破,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政策,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标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沪港通政策对标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需通过香港地区投资者的活跃交易来实现.此外,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正向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不仅扩展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机替代"动机持有金融资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沪深港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沪深港通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20年沪市和2012-202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Staggered DID),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沪深港通资本市场开放机制有助于降低股价波动性,且该作用在治理水平较低、代理成本较高以及没有QFII持股的公司中更为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沪深港通制度通过引入境外投资者,吸引更多分析师关注,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外部监督水平,进而降低股价波动性。本文研究丰富了股价波动性的相关文献,为中国深化资本市场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DID方法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更换变量衡量方式、更换样本选择区间以及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受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7.
张鈃 《新会计》2021,(9):13-15
融资约束是企业发展的重大阻碍,资本市场开放能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是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资本市场开放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文分析了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原因和资本市场开放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途径,对资本市场开放缓解异质性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差异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扩大资本...  相似文献   

8.
庞家任  张鹤  张梦洁 《金融研究》2021,486(12):169-188
本文基于沪港通和深港通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中国内地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政策风险和市场环境等因素所限,沪港通在初始阶段并未对沪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产生显著影响,但随着政策进一步完善、市场逐渐稳定和交易不断活跃,其对股权资本成本的降低效果于实施两年后开始显现;深港通建立在沪港通的制度基础和运行经验上,其在开通后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资本市场开放影响股权资本成本的竞争渠道和信息渠道,发现深港通对股权资本成本的降低作用主要集中在投资者竞争程度较高,或是公开信息质量较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的股票样本。  相似文献   

9.
庞家任  张鹤  张梦洁 《金融研究》2020,486(12):169-188
本文基于沪港通和深港通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中国内地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政策风险和市场环境等因素所限,沪港通在初始阶段并未对沪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产生显著影响,但随着政策进一步完善、市场逐渐稳定和交易不断活跃,其对股权资本成本的降低效果于实施两年后开始显现;深港通建立在沪港通的制度基础和运行经验上,其在开通后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资本市场开放影响股权资本成本的竞争渠道和信息渠道,发现深港通对股权资本成本的降低作用主要集中在投资者竞争程度较高,或是公开信息质量较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的股票样本。  相似文献   

10.
朱琳 《青海金融》2021,(8):31-37
本文基于沪港通政策的实施,采用双重差分法探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能够提高标的公司的会计信息透明度,深入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后的积极作用独立于其他相关政策,沪港通通过引入境外投资者,改善标的公司的信息环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本文研究结论对沪港通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了证据,亦为后续资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2014年11月17日正式启动的"沪港通"和2016年12月5日正式启动的"深港通"都将注定成为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两者对于深化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人民币走向世界舞台以及香港金融圈的扩展意义重大。"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启用为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进行双向开放与彼此连结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两地资本主义市场的良性运行和互利共赢提供了可能。本文首先简述"两通"的基本含义和发展历程,后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结合,阐述"两通"在资本市场开放中产生的影响,紧接着探寻在开放中存在的风险,最后为促进"两通"平稳运行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2.
阮睿  孙宇辰  唐悦  聂辉华 《金融研究》2021,488(2):188-206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保护股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是否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中提炼可读性指标衡量信息披露质量,使用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沪港通”机制实施以后,标的公司(纳入“沪港通”的A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提高。这一结论对不同的估计方法、样本区间及控制变量组均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盈余操纵水平较高、股价信息含量较低的企业,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更好地改善其信息披露质量。本文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行为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为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2009-2022年A股企业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绿色投资者进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吸引更多绿色投资者持股标的企业。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绿色创新水平,以及促进企业实施绿色行动和社会责任承担,进而有助于吸引绿色投资者进入。约束性条件检验表明,在高污染风险行业企业、高管环境注意力高的企业、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资本市场开放对绿色投资者进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代彬  翟誉皓 《投资研究》2023,(7):114-134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中频繁出现的商誉“暴雷”异象引发了政府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以2010-2020年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基于PSM-DID模型探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商誉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以及强化高管自信程度加剧企业的商誉溢价;另一方面,其引入的境外投资者会优化企业的经营治理,能够遏制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同时,产业内竞争强度不但削弱了资本市场开放对超额商誉的促进效应,也弱化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商誉减值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境外资本在低信息透明环境与国有企业中对超额商誉的影响更为强烈,而在高信息透明环境与民营企业中对商誉减值施加了更强约束。本文的研究揭示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企业商誉的影响可能具有两面性,若高管在境外资本的“怂恿”下盲目并购扩张容易导致商誉泡沫“一触即破”,而只有在充分发挥其治理改善效果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到“满而不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沪深港通这一外生事件,探讨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实施后,沪深港通标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提升。在进行更换回归模型、剔除干扰数据等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仍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应在两职合一、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此外,资本市场开放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应在高成长性和低成长性的企业中无显著差异。本文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微观效应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开放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钟凯  孙昌玲  王永妍  王化成 《金融研究》2018,457(7):174-192
本文基于“沪港通”这一外生政策,探讨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股价异质性波动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能够降低“沪股通”标的股票股价的异质性波动,且在“沪股通”活跃成交股样本中更为明显;深入研究发现“沪港通”通过促使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从而降低股价异质性波动。本文研究表明“沪港通”实施对于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亦为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变革如何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金融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以高管在职消费为切入点,利用沪深港通这一外生政策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高管在职消费水平.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改善信息环境、提高货币薪酬激励效果以及促进股利支付等途径抑制高管在职消费.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高管在职消费的外部治理效应亦存在持续性.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拓展了在职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亦为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开放。沪港通和深港通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制度,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将2010—202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沪深港通制度的落地实施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治理能力在沪深港通制度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在融资约束较大、规模较大以及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中,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能够发挥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4年沪港通开通这一外生事件,建立PSM+DID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开通有效降低了我国企业融资约束,该效应在民营企业、非跨国企业、地方司法效率和市场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样本中表现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能通过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外部监督程度两种渠道来降低企业陷入融资约束困境的概率。沪港通有利于释放企业融资约束,为我国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系列政策的推行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运森  黄健峤 《金融研究》2019,470(8):151-170
资本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九大强调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沪港通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启促进了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不透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机制分析发现,沪港通开启后,公司信息质量的提高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增加是股票市场开放影响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最终标的公司在沪港通开通后经营业绩也得到提升。本文结论表明,股票市场开放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这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