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旧社区改造工作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实现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积极探索老旧社区绿色低碳化转型路径。首先梳理了社区尺度碳排放核算、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碳策略研究现状;其次归纳总结了老旧社区绿色低碳改造面临的转型挑战;最后提出了基于“策略—机制—评价”的路径:(1)以社区碳排放科学计量,溯源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社区整体和单独减碳空间,探索精准策略;(2)依托议事会、活动平台搭建,构建社区多主体参与、协作机制,有效推进社区更新;(3)建立全过程、分等级的社区改造评价体系,同时应对反馈能够及时优化,扩大示范效应,吸引市场化投资。  相似文献   

2.
胡熠  靳曙畅 《财会月刊》2022,(6):111-118
实现“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和经济低碳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探究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理论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碳排放的外部不经济等机制降低碳排放。实践方面,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聚焦五条路径: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低碳生产生活体系、完善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以及优化碳排放行政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数字经济时代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密相关。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下,数字化转型是生产生活新旧模式之间的转换桥梁。数字碳中和的全新理念亮相时代舞台,对建筑、能源、化工、钢材等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路径。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建筑行业,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基于“双碳”发展目标与绿色资源配置背景,本文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作用机理,论述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构建影响达峰进度的因素分析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支持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结合达峰情况,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选取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视角分析产业集聚特征及对碳强度的影响,旨在探究推动碳达峰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与实施路径。结合经济学理论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影响碳强度的机理,并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碳强度存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和空间上的集聚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强度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方向与对本地的影响相一致;专业化集聚短期内可降低当地碳强度水平,而多样化集聚的影响则是长期性的;各细分产业的集聚影响存在异质性,集聚程度越高的产业对碳强度的抑制效果也越强。此外,技术进步和政策冲击分别在短期和长期起到降低碳强度的作用。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优化低碳治理的区域协同机制,制定长效、可持续性的低碳治理策略,以及以技术创新与政策规制作为双轮驱动等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为发电企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徐州/铜山华润电力有限公司以国家战略为引领,以行业发展为引导,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通过实施动态的能效管控,发挥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创新开展数字化全流程节能降碳管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具有火电企业特色的高效、清洁、灵活、低碳、智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中央对进一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双碳”目标的导向下,城市更新行动成为推动其实施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城市更新和“双碳”战略在贯彻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从“战略与背景、需求与趋势、范式与路径、方法与行动”四个角度构建起研究的逻辑关系。研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更新行动新范式可以从顶层设计、广泛实践、适时总结、创新攻关和多元参与等方面探索。研究认为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低碳城市更新实施路径体系可以设想由目标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来构成,具体城市更新行动可以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完整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智慧运营、社会综合治理等八个方面进行实施谋划。研究揭示了“双碳”战略和城市更新行动具有内在关联,力图为“双碳”战略和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双碳”战略的提出,目的在于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但必须借助一定的政策手段来实现“双碳”目标。环境税费改革能够肩负起促使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任,通过引导企业重视绿色技术创新、加大环保投入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程等途径,对企业绿色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助推“双碳”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可见,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推进环境税费改革是加强环境治理和解决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低碳转型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为探索国家审计推动低碳转型的作用路径,采用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对低碳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试点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煤炭能源消费占比、促进绿色技术进步、保护林草资源等途径助力低碳转型。进一步分析发现,审计试点对低碳转型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外溢效应,且在政府审计独立性较高的地区、审计机关负责人具有监督背景的地区、低碳政策实施地区以及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地区,审计试点推动低碳转型的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双碳”目标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标准的构建,也为国家审计推动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持与政策注脚。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支撑电力企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数字化转型,B公司通过构建数字化人才成长认证体系,畅通数字化人才职业成长路径,以应用能力标准及能力认证双向牵引数字化人才成长,旨在运用科技力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本文介绍了案例企业实施数字化人才评价体系的背景,分析了现存问题,提出了构建思路和建议。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以“双碳”为目标的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碳预算已成为企业践行低碳发展战略、实现碳约束的重要推动力。高排放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如何构建和应用碳预算体系成为企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紧扣“双碳”目标背景,以高排放企业的碳预算体系构建为切入点,将碳减排目标与企业碳预算体系紧密结合,通过对碳预算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企业碳预算编制体系与碳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双碳”目标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全新开端和战略选择,意味着中国以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成为“双碳”战略实施的主战场。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和双奥之城、国家低碳省市试点,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十四五”时期是北京市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完成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谋划期和起步期,任务重、要求高。本研究围绕如何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北京贡献,基于将北京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首尔和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碳排放基础现状、气候目标与路径等进行比较,揭示北京市碳中和的主要挑战与面临形势,对北京市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城市发展要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减少城市居民生活领域的用电碳排放是我国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衢州个人碳账户试点政策正是聚焦居民生活领域的创新减排手段。通过对衢州个人碳账户试点政策内在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个人碳账户“数据采集—数据核算与普惠—价值转化”的闭环运行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DID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个人碳账户政策可以有效抑制居民生活领域用电碳排放;同时,从政策动态效应中可以发现,衢州试点政策的实施具有滞后性。最后提出形成可持续的城市个人碳账户使用的内生动力机制、完善城市个人碳账户核算和标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城市个人碳账户数字化改革等三方面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双碳”目标对企业提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企业绿色治理,有助于加速“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混改国企绿色转型迫在眉睫,而绿色治理作为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却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各种问题亟待探寻和解决。基于此,以“双碳”目标为研究背景,以混改国企为研究对象,对混改国企绿色治理转型的现实需求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寻梳理,并提出“政府—利益相关者—混改国企”三位一体的绿色治理实现路径,解决“双碳”目标下混改国企存在绿色治理意愿不强、保障条件匮乏、互动协作能力不足以及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确保混改国企在价值共创中实现政府引导与监督、利益相关者多方推动、混改国企治理机制动态调整的多元共生的低碳绿色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5.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孪生城市”作为我国未来城市治理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故而,当前城市宏观尺度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到中观尺度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技术(LIM)都需要进行适配于“双碳”需求的更新升级。因此,从“双碳”目标出发,对城市信息模型的构成体系和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政策引导、行业标准、软硬件设施和人才储备等方面进行分析考究,可窥见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和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小企业培育竞争优势和提高生存能力的关键所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新兴产物,通过万物间的广泛互联、赋能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精准供给,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不竭动力。本文基于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探讨驱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制造、数据化运营模式和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关系进行系统剖析。这既能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进行生动描绘,也能为数字化转型尚未成功的中小企业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茜 《西部财会》2023,(4):20-2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开征碳税是达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选择。目前,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节能减排政策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作为促进碳减排的政策工具之一,碳税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立足碳税开征的现实基础,归纳征收碳税的必要性,分析实现“双碳”目标下征收碳税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戴厚良 《国企》2021,(1):36-36
中国石油数字化转型框架方案是,坚持“价值导向、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平台支撑”总体原则,按照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实施数字化转型,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建设和云平台为核心的应用生态系统建设,打造“一个整体、两个层次”数字化转型战略架构。  相似文献   

19.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我国低碳农业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存在水平低、不全面、不均衡、碳汇压力大等问题。建议统筹好低碳与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各相关主体利益、碳排放与碳汇、政策推行与农户积极性激发等方面关系,从宏观引导与顶层设计、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打造样板发挥示范效应、完善低碳农业财政金融机制等方面整体推进低碳农业发展,保障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戴建平  骆温平 《财会月刊》2023,(17):137-144
本文立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多边价值创造视角,从供应链数据质量、数据透明度以及数据驱动协同度三个层面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平台理论、价值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支撑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核心能力,即供应链数据处理能力、数据融合能力以及数据治理能力,详细探讨能力内涵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在建构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各主体多边价值共创,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机理,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一是构建供应链数字化映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强化供应链数据质量管理;二是加快数据融合,为数字化供应链提供数据互联共享,提升供应链数据透明度;三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驱动供应链协同,实现供应链网络化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