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介即讯息”理论,他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日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相似文献   

2.
于新 《中国报业》2014,(22):95-96
本文以“媒介是人的感知系统及其官能的延伸”这一命题为逻辑起点,从“媒介讯息论”到以“地球村”为隐喻的媒介现实论,再到以“地球脑”为隐喻的媒介智能论,全面解读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认识论的体系构成,并基于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哲学的理论视角进行人与媒介的关系探讨。  相似文献   

3.
“媒介即讯息”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著名论断,它曾被誉为媒介研究的“哥白尼革命”,即扭转了以往媒介研究偏重于媒介内容的局面,将注意力引向传播媒介本身。在报纸、广播、电视占据主导位置的大众传播时代,“媒介即讯息”理论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贬斥为“技术决定论”。而在互联网兴起之后。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和社会构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媒介即讯息”作为媒介研究技术取向的开创性理论,在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内涵外延的廓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洋 《网际商务》2014,(2):76-78
著名媒介学者麦克卢汉曾下过一个精妙的定义一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人的身体能力是有限的,而媒介却延伸了它的可能性,每一种媒介都是对人类身体有限性的一种延伸方式:广播延伸了听力、报纸刊志延伸了视力.电视则同时延伸了人的听力、视力。循着麦克卢汉预言的轨迹,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对此论断并不难理解一一无远弗届的万维网延伸了我们的肢体、感官乃至精神。通过网络,我们能和地球上任何一个人在瞬间发生联系,也能轻易地获得地球另一端正在发生的新闻,跟着多彩多姿的文字影音资料游历世界、拜访世人….  相似文献   

5.
游戏不仅是一种媒介形式,更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实践。以游戏理论视角,从身体、空间、媒介等某一具体维度来分析当下的传播游戏,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游戏的属性。本文认为,对城市媒介实践的研究应回归其游戏的本性,在新技术语境中,重新考察“游戏孕育文化”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在不同维度的运作,探查媒介实践的游戏逻辑。  相似文献   

6.
曾岑 《中国报业》2023,(4):92-93
本文回溯文化记忆相关研究的演变,从记忆的存储媒介这一角度,提出将身体作为记忆的存储媒介是当前文化记忆研究的盲点,以期为文化记忆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引入更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周丽 《商》2014,(19):117-117
网络时代的传播全球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土范围扩展到了全世界,在这进程中,信息以空前的速度进行着自由流通和传播,同时也产生了信息的倾斜。以媒介全球化为前提,文化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国的距离,同时也使各种的文化间问题与冲突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本土媒介该如何应对媒介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与文化影响,将是一个紧迫而艰难的问题,本文将从媒介全球化分析与中国媒介现状分析两方面入手,由此探讨中国媒介在当下挑战中的应对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谷艺萌 《商》2014,(6):154-155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强调了媒介技术对个人及社会的决定性影响,指出了媒介本身对个人及社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讯息;福柯的微观权力观同样肯定了媒介在权力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试图以“媒介”的概念为中心,从“媒介即讯息”和“媒介即权力”两个方面来对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论媒介全球化及中国媒介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媒介全球化时代,媒介全球化开辟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同时它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逐渐加深。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对内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面对国际传播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应对跨文化,跨国界的文化交流,使其在媒介全球化大潮中维护自己的信息主权,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传媒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国媒介,应当也必须做到主动利用先进的现代传媒方式传播自身文化,促使其早日融入全球化中。我国媒体传播须借鉴外国的做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权益,确立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丁蒙宁 《中国报业》2022,(16):20-21
“三农”视频人“华农兄弟”通过运用日常生活片段展现、“在路上”的叙事结构、后台前置以及价值判断的悬置等叙事策略,实现对真实乡村媒介景观的塑造与展演,获得了受众认同并成功出圈。本文基于此,对“三农”短视频的长效发展提出相应的媒介传播策略,旨在实现其可持续价值并探索出未来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戎紫冰 《品牌》2014,(8):23-23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变,报纸媒体建构的传播体系被打破,其话语权受到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媒体要提高自身影响力则需要回归深度报道,突破自身建构的传统话语局限,在更广阔的视角中发挥媒介的传播优势并不断发展媒介对人的延伸功能,以提高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告》2005,(8):188-188
火热的7月蕴含着火热的能量,“中国金牛媒介”北京再次聚首。这是五大金牛媒介——安徽电视台影视频道、湖北电视台微波频道、湖南经济电视台、山东齐鲁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继2005年走进厦门之后.首次进军北方。旨在将“金牛”这一“中国利润核心市场”的理念传播到广袤的北方,为北方的客户提供一种全新的市场模式和操作方法,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国际广告》2011,(1):115-116
媒介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惊人的变革,其背后的推动因素是技术及其对传播机遇造成的影响。我们通过分析,今后可能出现的技术变革及其影响,对2014的媒介环境做出预测,无疑那些能够模糊传统媒介界线并与之“融合”的技术将对我们产生最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传播技术的革新重塑了社会各行各业,我国对外传播新图景的构建不再仅仅是媒体专职工作和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地方、民间和个人的力量逐渐显现。本文以河西走廊中部城市张掖市为例,从德布雷的媒介“传承”观出发,就地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央联动,共同构建我国对外传播立体格局提出一些新思路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侨通过“水客”和侨批馆等渠道汇到家乡的银信合一的家书被称为“侨批”。潮汕侨批作为一种独特的书信,是海内外华人互通来信、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其在使用过程中既有作为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又有其独特的商业广告价值,被时代赋予特殊的传播内涵,因而是研究传播的独特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一边缺客户,一边缺资金,理想做法是发起一场“电视媒介与广告主传播大联盟”运动,让彼此渴望的需求如干柴遇烈火,快速盘活整个广告市场。  相似文献   

17.
《成功营销》2008,(2):24-24
前瞻观点:媒介代理公司的角色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直在演变,渐渐从“幕后策划”角色走向营销传播的前台。 2007年影响力:2007年,尚扬媒介亚太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一年里,公司在亚太地区快速成长,成为覆盖全面的媒介公司,在和几家大型广告集团的比稿中获胜,成为索尼亚洲区的全案代理机构。尚扬媒介亚太也在Haymarket年度媒介机构评选中胜出,赢得了亚太区年度最佳媒介公司的大奖。  相似文献   

18.
杨致文 《中国报业》2023,(5):142-143
媒介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新闻信息的呈现方式、传播速率以及规模,进而重塑整个新闻传媒产业的业务链条与业态面貌。数字技术的发展带动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变化,实现新闻价值的变迁,以“聚合式”“个性化”为代表的新闻传播新形态正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媒介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深入分析新闻传播形态的发展趋势与变革方向,提出应对新闻传播形态变化的策略,以更好地帮助新闻媒体迎合时代主流,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和交互式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介的发展与疫情和舆情的社会传播呈现出一个互动的批判关系。本文以项飙教授在“腾讯科技向善暨数字未来大会2021”发表的演讲从《“社会人”到“系统人”》为题,以此来回应《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作者约书亚·梅罗维茨在书末提出的“我们去过哪儿,我们将去何方”的问题,借此来探讨数字媒介视域下的人类社会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喻国明 《广告大观》2006,(8S):43-44
当传媒业遭遇数字化,传媒生态便发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传统媒介的介质壁垒被打破——媒介的市场竞争不冉仅限于同类媒体间,而是进入“大媒介”的市场洗牌之中;同时,传统意义上“传一受”关系的巨大不对称性:鸿沟渐次被消解,全民出版,全民传播已经不再是乌托邦式的神话;与此对应的传播“去中心化”,使传统意义上强势媒介的“话语霸权”风光不再,事实真相与真理的表达越来越具有多元的特征;如此等等,事实上,我们现在所能够看到的还仅仅是数字化所带来的全部改变的一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