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广臻 《辽宁经济》2009,(2):102-102
红山文化的主要遗址分布在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和阜新市、河北省的承德市等;红山文化的主要积石冢遗址位于朝阳市牛河梁、赤峰市敖汉旗草帽山、阜新市胡头沟、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斯台等:主要祭坛遗址位于朝阳市牛河梁、东山嘴,赤峰市敖汉旗草帽山。从遗址的情况和考古报告看,红山文化遗址恢宏,红山文化积石冢主人地位崇高,红山文化祭坛作用巨大。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群有中心大墓,为当时社会中心人物的葬所。这些中心大墓的主人就是当时的“大英雄”,次大墓的主人也当为“英雄”。  相似文献   

2.
徐豪 《中国报道》2023,(7):24-27
<正>以祭祀礼仪、玉礼器使用为核心,礼制已经成为红山社会团结、发展和秩序建立的基础。“辽宁西部山区东山嘴、牛河梁遗址发现的红山文化‘坛庙冢’这种三合一的建筑遗址,有点类似于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太庙与明十三陵。”1986年7月,牛河梁遗址发掘出祭坛之后,《光明日报》刊文称。  相似文献   

3.
赵珺  徐豪 《中国报道》2023,(7):16-17
<正>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辽河流域地处东北亚地区与中原的交通枢纽位置,自古以来,农耕文化、渔猎文化与游牧文化在此交汇,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红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红山文化晚期的牛河梁遗址,是一个具有都邑规格的“圣都”,将中华文明源头追溯到5000多年前。红山文化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直根系”,敬天崇祖、崇龙尚玉等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元素均源自红山文化。  相似文献   

4.
辽宁牛河梁遗址多处遗迹与神话传说惊人吻合 在华夏子孙中,很多人都听说过“女娲补天”的故事,但多少年来,关于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一直是个谜。日前记者到辽河流域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采访,惊喜地获知这里许多重要的发现都与女娲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所独具的地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日前,辽宁省文物考古部门对外发布红山文化最新发掘成果。除了在牛河梁遗址周边发现大型生活聚落址外,考古人员通过考古发掘还形成很多新成果,这给“红山古国”原生型文明起源增加了新的证据。新发现:出土人骨测定显示食谷物为主新认知:红山先民从渔猎走向农业定居  相似文献   

6.
黄帝最早活动在辽河流域,是从辽河边、从牛河梁走向世界的。人们热衷牛梁河红山文化其实就是希望解开五帝(尤其是黄帝之谜)。一是传说中的黄帝是否确有?二是牛梁河红山文化是否与黄帝有关。笔者花了26年所做的破译红山文化的密码求证红山文化的创造者,加之综合近期的关于红山文化的研究成果,可进一步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陈珂  王哲 《中国报道》2023,(7):46-49
<正>对于已经逐渐步入公众视野的红山文化而言,如何让遗址“活”起来,让博物馆“火”起来,让红山文化真正“红”起来,是一个重要课题。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辽冀蒙三省区交界的辽宁省朝阳市境内,抵达这里后,碍于山梁交错、植物繁茂,并不能立即看清8.3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的全貌。从公园门口进入,循着内环路,能到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和祭坛、积石冢保护展示馆,它们是游客来此的主要参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宁 《东北之窗》2012,(14):23-25
著名考古专家苏秉齐说,牛河梁红山文化代表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美国古生物学家奥斯特罗姆说,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在如此关键的时间,保存如此完好的、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上看,北方民族和汉民族间的交住相当早,也相当频繁。早在远古时代,北方民族和汉民族就开始了经济、政治往来,从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址里,可以看到,红山文化的彩陶,其在陶质、制法、器形、彩绘图案的布局和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仰韶文化的某些特点,另外,红山文化器底的纺织物印痕,也与半坡的纺织法和特点大致相同。而小河沿文化遗址中石棚山墓地出土的高足杯、镂孔豆、把壶等器物,与山东大汶口出土的彩陶丕、罐式盘豆、镂孔豆等很相似。其他的象富河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砂筒,形深腹罐其器壁横压“之”字形  相似文献   

10.
<正>红山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内核,在整个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缺席。红山文化历时1500余年,分为早、中、晚三期,每期又可分为早、晚两段。早期距今6500—6000年左右,是红山文化孕育和形成期;中期距今6000—5500年左右,是红山文化全面发展阶段;晚期距今5500—5000年左右,红山文化发展进入鼎盛期,并最终形成红山文明,进入“古国”阶段。  相似文献   

11.
魏功钦书艺     
禾子 《今日重庆》2004,(5):72-75
“功亏点墨,钦慕万家书。”一看这对仗工稳、且有几分幽默的嵌名联语,便可以揣度出功钦先生之学识、嗜好和人品。功钦先生是重庆乃至全国都有名的书法家。他的名气,不仅源于他参加的各级书展和举办的个展,也不仅源于许多报刊荧屏的评介亮相,还源于给不少园林、名胜、遗址、广场、道桥、报刊、学校、店堂以及民间收藏等题写的墨迹——“功亏”是谦虚,“功成”才是真。  相似文献   

12.
座落在柴达木盆地托素湖边的“外星人遗址”,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车安宁先生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科普杂志《飞碟探索》2002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走近青海外星人遗址》一文,谈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意见。首先,车先生认为在托素湖边“绝不存在生前文明的遗址”;其次,他认为“那是外星人遗址的可能性也不大。”那么,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车先生在“走近”观察之后,得出了如下的结论:“20世纪30年代末,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封锁了海上石油通道,在中国最需要石油的时候,被切断了石油进口。由于战争的需要,当时国民…  相似文献   

13.
对天水市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广阔  宋睿博  庞娟 《发展》2007,(6):51-52
一、引言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境内湿润多雨,气候宜人,素有陇东“小江南”之美誉。同时,天水还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伏羲庙”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大地湾遗址保留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的珍品;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4世纪到20世纪1600年间的7800余尊雕塑;还有南郭寺、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工作后的一年,有一个朋友请我吃饭,酒过三巡.他出语惊人:“据我看,不好的女上司,像鲨鱼,凶神恶煞全无半点温柔,特别是到了更年期的女上司,所以今后你的上司一定不要是鲨鱼女人,她会兼有葛朗台的吝啬和母夜叉的无情……”  相似文献   

15.
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桐乡罗家角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遗存,可以证实我国的野生稻被驯化为栽培稻由来已久,农业发展有着7000年左右的历史。民以食为天。稻、梁、粟、麦、黍、稷,孕育了人类文明,赋予了社会发展恒久的驱动力。“黄帝之王……不利其器,烧山林,破增荣”的“刀耕火种”,开创了人类历史的辉煌;播种百谷的神农、泽披千秋、为万世顶礼膜拜;1987年荣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造福人类,功在现代。如今,在江西一个偏远山村出现了一位引人注目的朱新华。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现代…  相似文献   

16.
素有“紫塞明珠”美誉的承德大地,历史悠久,古迹荟萃,风光独特。五千年的红山文化、两千年的燕赵文化、三百年的山庄文化在这里交融,凝聚成无比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在经历了作为清朝陪都的繁盛之后,“明珠”黯淡。几经沉浮,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再次唤醒了承德大地,让“明珠”重现光芒。  相似文献   

17.
《发展》2009,(4):158-158
徐霞客从小就对考取功名不感兴趣,总想着有一天,能远走高飞,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次,他把《山海经》给带到了书馆里。先生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课,他却在下面看自己的书。先生责问他,徐霞客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长大了要去做司马迁、班固那样的人,像他们一样游遍天下。”先生听了,非常生气,就把这事告诉了他父亲。  相似文献   

18.
“玉树”在藏语里是“王朝遗址”或“部落遗风“的意思,被喻为万山之宗,百川之祖,相传是格萨尔王建立的岭国所在地。那里的人们一直坚信,只要在格萨尔王的指引、嘉纳玛尼堆的祈福和朋措达杰山的护佑下,玉树就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19.
魏和梅  王永强 《发展》2008,(5):147-148
一、诞生于黄浦江畔,成长于黄河之滨佛慈开辟了国药工业化生产的先河,是我国民族工业,特别是中药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929年,佛慈药业由爱国实业家玉慧观先生创建于上海闸北区。企业在创立之初便倡导“中药西制”的思想,引进国外一些工业生产设备,通过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将我国传统中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的六味地黄丸等一批产品精制浓缩,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之际,林口县各界群众在“八女投江”遗址前隆重集会,举行“八女投江”75周年纪念大会,共同缅怀先烈、牢记历史,弘扬和传承“八女精神”,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仰,为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图为纪念大会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