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及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更换实证模型及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对西部与东北地区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促进效应显著增强。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资源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004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在东部,但最终落脚点在西部."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城乡区域视角下的共同富裕是以人为本、高质量和高水平、循序渐进、协调帮扶的共同富裕。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应以“三步走、有条件的重点城市群先行示范、五向发力”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部署,实施农民工安居城镇计划、欠发达地区造血行动、横向和纵向联动互补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服务供给和共享五大举措,化解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4.
郭力  侯丹 《经济界》2023,(4):67-74
基于200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分析老龄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发现在全国及东、西部地区,老龄化会抑制城镇化的发展,且其边际效应递减,而中部地区老龄化呈倒U型影响效应,相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老龄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更深远,未来中西地区城镇化建设应重点进行就近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镇化发展,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阻碍城镇化进程,且边际效应都呈递增趋势。据此提出更加重视高城镇化地区构建完整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在中西部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就近城镇化,东部地区应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化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从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注重各类政策和战略的有效衔接、融合与支撑等方面入手,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七大重点。具体来讲,一是倾力支持“泥沼地区”走出困境、实现重振;二是增强城市群、都市圈对周边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引领作用;三是高度重视省际交界地区合作联动发展;四是注重大区域协同联动与小空间因情制宜的有机结合;五是强化推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政策安排;六是实现区域重大战略间的有机衔接、一体协同;七是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27个省区都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对推进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从省会城市承担的区域功能看,以提升城市能级为导向实施强省会战略,强省会才能强都市圈,省会城市应以提升能级为导向,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展望以提升城市能级为导向实施强省会战略,要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迈向国际化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2—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省级层面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标和共同富裕指数,通过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直接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积极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背景下,教育发展与研发创新不仅直接促进共同富裕,而且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区域协调发展也能为共同富裕提供突破口。建议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机制,科学配置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积极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增加教育和研发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义,也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本质要求.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进而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收敛.基于2013 ~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U"型关系,且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为缩小效应,东部地区有略微扩大效应,东北地区效应不明显.鉴于此,各地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助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刘伟  吕婷  陈阳 《城市问题》2023,(3):92-103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16年、2018年的数据,探究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家庭微观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能有效推进共同富裕,尤其对物质富裕维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创业活跃度等路径影响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对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存在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新型城镇化存在“马太效应”,对共同富裕水平越高的家庭其推动作用越强。基于上述结论,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助力共同富裕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收敛是协调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分析框架,使用全国267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并加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改善资本要素错配情况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时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和政府财政能力差异,对西部、北方、非沿海城市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更加显著。应继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构建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多维测度体系,对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实证测度。研究结果显示:2008—2020年,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整体上稳步提升,可以将其划分为领先型、成长型、追赶型和起步型四大类型;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呈现出“东部整体领先、中部快速崛起、西部逐步提升、东北有待振兴”的空间格局和“南快北慢”的发展趋势,各维度发展存在不协调倾向和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大致表现出先缩小再扩大的发展规律;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增长趋势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趋同”特征。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构建包含农业、农村、农民与城乡融合现代化4个维度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核密度估算法等方式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规律。研究表明:2009~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四大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全国及东、中、西与东北地区的核密度分布位置曲线逐步向右移动。地区内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最大,西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地区间东、西部之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最大,中、西部之间差异最小。据此,应加强农村顶层规划设计,补齐基础服务供给短板;优化特色产业集群,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农业农村新业态模式,健全差异化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郇志杰  张金山 《企业经济》2023,(11):149-16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强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旅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包括旅游活动、旅游消费以及旅游业等多个层面。长期以来,我们主要关注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缺乏从需求侧,也就是从旅游活动、旅游消费等方面的理解,而这些方面对于促进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旅游活动、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角度研究其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建议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众旅游发展、旅游消费扩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区域旅游均衡发展、旅游公共服务提升等促进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最繁荣、开放程度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经济圈之一,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优等生”和“排头兵”。在数字化理论基础上,首先分析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现状,其次探讨了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推进协同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分配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传统总体差异分析及空间自相关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引入核心-边缘模型对各区域不同财政收支结构对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进行逻辑推理与演绎,并利用VAR模型就财政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保障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要大于生产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而且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规模越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差距会越大;中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无显著影响;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性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强,政府应根据本辖区的自身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带动着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社会中共同富裕理念影响着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完善。本文探究物产中大和方太集团的企业文化,将之与共同富裕的互动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企业文化对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及企业文化从共同富裕进程中获得的发展,明确企业与社会要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要推进企业文化与共同富裕的良性互动关系发展,企业要探索能够推进共同富裕进程和自身建设的企业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而区域协调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打破了传统增长理论的长期束缚,但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差距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机理如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区域异质性表现在哪里?如何因地制宜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此类问题的深入挖掘有助于加深对区域经济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的理解,也为决策部门和实践部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证据。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十四五”规划乃至国家发展远景的重要目标,新时代下实现共同富裕,要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保障兜底。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群体收入分化、收入来源结构不尽合理、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充分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城乡加快融合、优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均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严格把握环境规制政策导向,推动中国低碳转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基于2010—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从绿色技术进步视角探究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的影响,剖析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具有明显正向推动作用,绿色技术进步在环境规制推动中国低碳转型进程中发挥中介效应;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受环境规制强度门槛作用影响,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进一步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特征,表现为对东部和西部地区低碳转型具有推动作用,而对中部地区低碳转型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究其能否推动共同富裕具有现实意义。依据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深度剖析生态宜居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研究发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显著推动共同富裕。机制分析表明,生态宜居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绿色金融水平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部地区,生态宜居对共同富裕推动效应更明显。因此,应加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