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日两国而言,中日关系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2002年中日关系迎来了邦交正常化30周年.当年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国际环境和中日双方各项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日关系进入了重新调整、重新定位的新阶段.展望未来中日关系,理想目标是成为合作伙伴,最坏可能是走向对抗,最有可能的常态则是保持非敌非友状态.中日两国应共同致力于实现最佳前景,避免最坏前景.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环境变化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终结、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以及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最主要的国际政治因素。这3个因素的互动,促使日美两国选择中国取代苏联作为同盟关系所要针对的共同潜在目标,这成为中日之间政治关系冷却、相互猜疑加深的一个根本原因。然而,中日之间的共同利益基础是现实存在的,而在导致两国政治关系冷却和紧张的原因中,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心理的和情绪的成分。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必将成为中日关系新的共同战略需要和两国关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宝耿 《上海经济》2006,(10):77-77
由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和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小泉政权后中日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23~24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中国前驻日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与交流基金会会长徐敦唁、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会长武寅、日本和平交流21世纪代表本泽二郎等60余名中外专家参加,会议由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教授主持。其中”中日经济关系的展望及其对政治关系的影响”引人注目,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刘云 《中国报道》2014,(10):94-94
9月11日,中日韩首尔副外长级磋商未就三方首脑会谈做出定论,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依然扑朔迷离。而在两年前的同一天,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致使中日关系骤冷,背离了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和原则。关系恶化导致两国民众敌对态度攀升,按前日本公使宫家邦彦的说法,“中日既不在和平状态,也不在战争状态;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此为1972年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关系的最低谷。  相似文献   

5.
王浩 《魅力中国》2010,(35):97-97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遗留下来,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钓鱼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中日的和平解决,这是符合世界人民,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的:  相似文献   

6.
<正>71.3%的中国受访者和74.8%的日本受访者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延续2015年以来双方高度重视两国关系的态势。2022年11月30日,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以线上方式在北京、东京发布。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对中方调查数据、调查基本情况和主要调查发现进行说明。日本言论NPO负责人工藤泰志、北京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出席发布会。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剖析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 ,阐述了当代中日关系从来都是战略关系的观点。中日关系是我国外交战略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处理好中日关系 ,不但对处理中美关系、中俄关系都会产生正面效应 ,而且对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任何情感化的言行 ,都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利益。文章认为 ,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应全面理解 ,“面向未来”才是目的 ;同时 ,对日关系还要积极贯彻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作者认为 ,中日战略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并提出了中日两国可以进行战略合作的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以和平友好、共同发展为对日基本政策,并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当前中日关系发展遇到困难,这与日本政府在处理一些问题上举措失当。以及日本国内民族主义、大国主义乃至军国主义思潮一定程度的泛滥有直接关系。当然,日本人民最终是容不得右翼势力的胡作非为和各类错误思潮泛滥的。“和则两立,斗则俱伤”是两千年中日关系史提供的历史教训,需中日双方共同注意,当前尤其要注意从长远着眼,以大局为重,使中日关系的发展不受日本少数人的恶意摆布。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日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是:小泉首相连续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下滑;历史问题继续困扰两国关系;两国民众间的不信任感和互厌情绪在增加;交流协调机能逐渐弱化,两国关系中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加大。在推进两国民众相互认识、改善中日关系的过程中,两国媒体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世明  李言红 《黑河学刊》2013,(1):75-77,137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处于一种"曲折式"的发展局面,重要原因之一是两个国家间缺乏信任。中日之间信任度低的原因主要包括: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长达50年的侵略,成为中国不信任日本的历史根源;两国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国家制度的差异;中日之间的争端使两国国民感情上的距离渐行渐远。但中日双方可以通过"构建共有观念,加强身份认同;深化相互依存;强化‘自我约束’"等路径来构建中日之间的信任机制,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进入90年代后,中日关系的发展遇到了许多矛盾和障碍,两国关系发展的不和谐音时时萦绕耳边。中日关系中问题的出现,是由日本方面一手造成的,如果日本方面不在影响中日关系顺利向前发展的诸多方面做出调整,中日关系的全面趋冷,将是其必然发展趋势。目前,中日双边关系需要重新建构信任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黄明 《科学决策》2006,(3):15-16
2005年,中日在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全面爆发。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及海洋权益问题等旧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能源问题、安理会改革等新的摩擦不断发生。受此影响,两国国民的对立情绪升高,中国国内还爆发了相当规模的群众性涉日游行示威。中日关系正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考验。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中日关系难以根本好转,但也不会走向全面对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谈的中日关系的前景,系指90年代的最后10年乃至21世纪初期的中日关系。正确地预测这一时期的中日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亚太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也为正确制定我国对外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中日两国同属亚洲和世界大国,两国关系如何,对两国自身以及亚洲和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中日关系的前景。一、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剖析影响中日关系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几个:(一)世界格局的变动中日关系不是孤立的,是在一定世界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水平的进一步加强,中日关系的发展不仅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意义深远,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历史遗留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态势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历史问题遗留的背景下实现中日关系的均衡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日复交三十余年来,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的国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日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历史转型期。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修改历史教科书等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与东海大陆架等现实问题,是阻碍当前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三大“瓶颈”问题。因此,恪守中日签订的三个原则,巩固既有成果,提高战略对话层次,以及加强民间交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改善中日关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蒋辉 《黑河学刊》2014,(1):54-55,130
中日两国同居东亚,同属东亚文明,都是黄种人。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持续恶化,严重影响两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互信,甚至可能酿成军事对抗,钓鱼岛危机空前。作为东亚两大强国,中日应以东方文明的视野来认识钓鱼岛危机,并从中日和解与东亚和平的大局出发探索和平解决钓鱼岛危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历史关系的新篇章,使具有2000多年交往历史、一衣带水的两个友好邻邦,在经历过一段不幸的短暂岁月以后,又恢复了正常交往。这是中日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两国卓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百年大计。“饮水不忘掘井人”,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为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们。没有他们在极其困难条件下的勇气与决断,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就会被延缓,就还见不到今天中日关系的丰硕成果。我们要发扬光大中日友好先驱者的开拓精神,把握历史机遇,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开辟中日友好关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由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7月30在长春隆重开幕。这次会议是受中华日本学会的委托并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召开的.会议共历时两天,邀请了北京、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市有关专家、学者和关心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建设及发展的各方人士60余人。吉林大学副校长、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理事长刘中树教授代表吉林大学向大会致贺辞。他说;中日关系同题不仅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问题,它影响着东北亚区域的政治和经济建设问题,也影响着新的雷际秩序建立,并对亚洲及世界和平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美、日统治者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当代中日关系曾一度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但中日两国人民却极渴望实现两国的和平与友好,并为此竭尽心力。中国政府也为此提出了积极的对日政策及实现这一政策的策略、措施,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本文拟对此略以论述,同时亦作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十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中日经贸往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度过了29个春秋,这期间,中日关系可以说是历经风雨,但作为中日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经贸关系却是风调雨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当然其中也不乏问题重重,尤其是近几年来经贸纠纷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中日如何进一步趋利弊害,使两国的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就成为中日学者当前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而从目前的现状入手,分析现存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推动双方经贸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双方所必须共同努力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