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严兰青 《中国报业》2023,(14):196-197
典型人物报道是讲述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以海南日报短视频栏目《海南自贸港·人物志》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可以从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形式四个方面对融媒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叙事特点进行总结。这能为人物报道提供实操经验,为讲好当下传统媒体的人物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典型人物报道历来是新闻媒体不可或缺的“拳头产品”,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记录和塑造时代英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腾 《中国报业》2023,(5):36-37
随着快读时代到来,短视频盛行,不少人物报道趋于简单化,读者很难从中“读”到人物的精神面貌与思想品质。如何增强正面人物报道的传播效果?体验式报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采写方式,它不仅促使记者沉下身子,改变作风,也因为行文有更多互动与现场描述,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张字婷  贾可 《商》2013,(9Z):197-197
作为一档风格日渐成熟的纪实类专题栏目,《看见》以其平衡的视角、理性的态度、人文的关怀向观众还原一个个公共人物或平民百姓的真实生活,努力刻画这个飞速转型的时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与渴望。无论是节目的制作内容还是编排方式,或是主持人柴静的采访方式、采访细节,都力求寻找深入人心的路径方式,让观众看见新闻中的人,感受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张蕊 《中国报业》2024,(1):188-189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党报内容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地方形象、弘扬时代精神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新时代下,党报驻地记者作为优质报道的第一责任人,要深入挖掘基层人物身上最闪亮的精神特质,发挥好典型人物报道职能。本文多维度研究与探讨了党报驻地记者如何对当地典型人物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6.
苏亦锋 《中国报业》2014,(12):13-1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百姓财富意识的增强,财经新闻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各大媒体有关财经新闻的专版、专栏也越来越多。在财经新闻中,财经人物报道因其关注财经人物的创富经历和心路历程,契合了众多读者的阅读心理而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不少媒体重点做好的报道。但目前不少媒体还是处于如何做好财经人物报道的阶段,对财经人物报道资源的后续开发和利用涉足不多。  相似文献   

7.
韩露 《消费导刊》2014,(7):171-172
《人物》以人物多层次的宏观命运与微观故事解构人物、以视频、微博和博客等配合的新媒体配合报道以及打造业界高端团队着力于文本呈现。同时,本文还对该杂志的封面人物报道发展提供建议,使新闻类人物月刊杂志的封面人物报道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叶晓 《中国报业》2012,(14):29-31
由于文化、政治和新闻取向的不同,中西方人物报道在从题材到写作都有显著差异。笔者将普利策奖与中国新闻奖进行对比,结合国内人物报道现状,在人物选择、主题、结构及记者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中西方不同的写作规律。研究发现,中国人物报道以正面引导为主,倾向于塑造"立体"的人物,语言上糅合了评论、散文等手法,主观诉求较为浓厚。而西方人物报道的主题更具普世性,关注个人命运,选材大多具有悲剧性,行文更强调将人物放置到特殊背景中,立足新闻事件,塑造"平面"的人物形象,强调冲突性和情节的跌宕,并倾向于通过对现场内涵的挖掘来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郑兴 《中国报业》2024,(1):142-143
人物纪录片运用故事化的叙述和艺术化表达,能够引领读者沉浸在影像世界,在深度交融中实现情感的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物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策略也要与时俱进,只有持续追求更新潮的叙事语态、更丰富的表达视角、更立体的呈现方式,才能适应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让人物纪录片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0.
何希 《商》2013,(14):192-192
作为政治人物的隐私权,如果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或者有可能会影响到公共利益时,公众应该有权知道。但在报道政治人物隐私时,媒体只报道关乎公共利益的事实本身即可,应尽量避免过多阐述隐私的细节,以免对相关的人造成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11.
好的典型人物,可以引导舆论,鼓舞人心,影响、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前行。本篇论文结合作者多年采写人物报道经验,例举大量实例,从写故事入手、注重细节描写和以情动人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如何传承并创新,挖掘、塑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平凡人物和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2.
王锐 《中国报业》2023,(11):218-219
在新媒体时代,群众的生活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在我国新闻报道工作中,时政报道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国家政策的传声筒。但当前时政新闻报道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时政报道工作,将时政报道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时政新闻报道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时政报道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宿东 《中国报业》2023,(7):196-197
在智媒时代,新闻摄影报道必须运用创新的理念与方法,以适应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多元的信息需求。新闻摄影报道行业应当提升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增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力度,同时把握好新闻报道视角,健全行业监督管理机制,打造出创新发展新业态,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凝聚传播力量。  相似文献   

14.
倪大辉 《中国报业》2023,(1):110-111
融媒体时代,大众群体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和传播新闻,传统媒体受到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必须改革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另辟蹊径。本文阐述传统报刊做好深度报道的重要意义,并从选题策划、采访布局、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报刊改革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吴婉伶 《中国报业》2023,(2):120-121
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媒体新闻业态的发展,基于建设性新闻的理论视角,通过剖析国内媒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建设性新闻案例,解读智媒时代下我国建设性新闻呈现出的以开放协同促进报道议题多元化、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等实践特征,探究智媒时代建设性新闻应用的优势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级媒体开设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系列报道。"浙江新闻联播"栏目从4月11日开始开设专栏,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的沧桑巨变,讲述浙江儿女走在时代前列、勇立潮头的奋进故事,截至年底共刊播报道40多篇。本文以这些报道为研究样本,探析如何从典型场景、典型人物、典型故事3个维度来增强主题报道的纵深感。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环境、流程和方式都出现了较大变化。新闻报道呈现出时效性强、互动性强、碎片化、个性化等显著特点,新闻内容的创作和报道要更加重视受众新闻需求,贴合受众阅读习惯。大数据时代下,新闻媒体要坚持内容为王,采用全媒体的传播方式,切实提升报道时效性、增强受众体验感、提高报道权威性,确保新闻报道的效率和质量,全面增强新闻媒体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宋国强 《中国报业》2018,(23):82-83
以特征化手段塑造人物典型,是做好人物典型报道的基本规律。特征化手段的运用,需要从特征性的审视、特征化的实施、特征化的协调等多个环节发力。  相似文献   

19.
贾明华 《中国报业》2023,(9):166-167
随着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断融合,电视等传统媒体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对报道和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呈现受众互动性强、覆盖范围广泛、传播主体多样化等特点。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的深度融合,需要关注舆论引导、创新报道方式、科学整合信息、积极展开互动等创新途径,旨在帮助传统媒体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寓)示。通过对作品的外貌描写分析可以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寓示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尽管相学是一种没有科学道理的预测体系,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相学流行,他受此影响并运用外貌描写来暗寓人物命运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一结论如果成立,将是对《红楼梦》预示手法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