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银行业经历了快速加杠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结构性高杠杆特点较为突出,表外资产相较于表内资产杠杆率更高,中小型商业银行较之大型商业银行杠杆率更高,这也决定了其将成为去杠杆的重点。始于2016年的去杠杆降低了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增速,中小型商业银行因去杠杆更明显而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的占比降低,银行业资产结构也呈现金融同业资产占比减少等变化。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会降低至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变化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银行业资产结构中金融同业资产占比将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3~2013年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建立GMM广义矩估计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该风险承担渠道受银行审慎监管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拨备覆盖率与风险资产占比衡量的银行风险承担成负相关关系,流动性比例与其比成正相关关系。(3)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等越高(监管力度越大)的银行,货币政策对其风险承担影响的敏感性越弱,其中前三者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增加,而流动性监管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金融     
《财会学习》2015,(3):5
银监会修订发布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近口发布修订后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政策框架。杠杆率是指商业银行一级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杠杆率水平越高,表明商业银行资本越充足,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实施杠杆率监管,有利于防止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过度扩张和承担风险,控制金融  相似文献   

4.
在使用条件在险价值(ΔCoVaR)计算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ageRank算法测度每家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权重,并研究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监管对传染风险权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覆盖率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第二,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覆盖率、杠杆率与流动性覆盖率在同一监管框架下发挥了降低传染风险的作用;第三,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覆盖率、杠杆率与流动性覆盖率的运用表现出较差的协同效应.中国金融监管当局需要开发偿付能力监管与流动性监管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成  郑怡 《金融论坛》2014,(2):3-10
本文以中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随机波动模拟市场化利率变化,建立GARCH族模型定量分析商业银行整体利率风险的特征状况,通过计算银行同业拆借头寸动态VaR值,对不同类型银行利率风险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业整体利率风险较大,但同业拆借利率风险尚小;(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波动的杠杆效应显著,利好消息影响大于利空消息,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杠杆效应更为明显;(3)不同类型银行利率风险差异较大,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最高,国有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居后。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7—2019年我国276家商业银行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GMM广义矩估计实证检验了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基于银行杠杆率和货币政策视角进一步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立场会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不同宏观审慎政策衡量指标的影响不尽相同且受到银行杠杆率的影响;银行异质性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产生了显著的不同影响,“双支柱”调控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冲突,适度的宏观审慎政策会缓解货币政策立场对风险承担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破产风险和信用风险三个角度综合考察银行风险,并使用中国60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及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业业务有利于缓解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是会加剧银行的破产风险;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重,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能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会倒逼同业业务的发展并进一步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会扩大银行的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为此,应将同业业务纳入统一授信体系,并适度计提存款准备金和拨备覆盖率;应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建立稳定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机制;要加强对同业业务资金投向和规模的控制与管理;金融监管部分之间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监管同业业务。  相似文献   

8.
对2006~2016年中国140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杠杆变动具有明显的顺周期行为,但是批发融资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业银行的杠杆顺周期性,甚至使杠杆率呈现逆周期效应。批发融资对杠杆顺周期性的缓释作用在资产规模较小、批发融资占比较高以及杠杆率水平较低时较为显著。但2014年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在控制批发融资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逆周期缓释策略,增强了商业银行的杠杆顺周期行为。  相似文献   

9.
基于矩阵法对我国商业银行(2013.6~2015.6)新型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测量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新型同业业务具有较为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且与其规模密切相关。其中,在经历2008年至2013年6月的高速发展后,商业银行开始主动或被动调整新型同业业务的规模与结构,相关业务规模的增长大幅放缓甚至萎缩。相应地,2015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风险传染效应较2013年6月出现了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从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和杠杆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货币调控在金融稳定方面并非风险中性,它与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货币政策放松会相应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有益补充是有效的,银行杠杆水平越低则其风险承担水平也越低,杠杆率监管会减缓或抑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这也为2018年我国“宽货币紧信用”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就完善并协调货币调控、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资产负债表关联的视角,对实体经济各部门杠杆率和金融风险的联动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或有权益分析法和预期损失法测度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后基于门限结构向量自回归(T-SVAR)模型,刻画了在不同房价区制下杠杆率和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1)房地产价格与各部门杠杆率互相推动;(2)总体上居民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府和企业的债务风险,并推高了金融风险;(3)低房价阶段,各部门杠杆率和金融风险互相降低,说明银行信贷此时投放比较理性,有加杠杆的空间;(4)在高房价阶段,政府杠杆率上升导致企业杠杆率和金融风险提高,金融风险则降低了政府杠杆率,说明此时应该侧重控制政府债务积累;(5)各部门杠杆率增速上升也会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对居民杠杆率增速过快、政府债务和高房价的联动需格外关注;同时,应该稳定房价,促进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需平衡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三者间的关系。在此背景下,本文在两部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异质性抵押约束,探讨货币政策如何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进而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本文模拟结果显示:(1)降低利率和强化国企抵押约束可促进稳增长与稳杠杆。推动国企贷款利率趋于市场水平并降低非国企贷款成本,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将增进其政策效果;(2)2008-2016年宏观杠杆率上升主要与国企抵押约束过松有关,2017年后利率对宏观杠杆率的调控增强;(3)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货币政策盯住宏观杠杆率,并根据政策目标和经济背景适时调整利率与杠杆率的内生关系,能够优化货币政策效果。对于降低利率和强化国企抵押约束的政策组合,根据宏观杠杆率的变化同向调整利率水平有利于经济稳步增长和宏观杠杆率趋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42家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及结构特性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业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即同业资产扩张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在同业资产业务结构中,传统同业资产业务(存放同业与拆出资金)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负向效应,新兴同业资产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因而总效应为正。具有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资产业务对风险承担的影响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资产规模较大和经营效率较低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稳健,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慢,而流动性较高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激进,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14.
杠杆率限制与资本监管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资本协议的高级内部评级法框架下,最低资本要求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然而,监管当局与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商业银行存在隐瞒其真实风险状况的动机,而监管当局审查和验证银行风险状况的能力是有限的,这可能导致银行持有的资本过少,从而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定.杠杆率限制可以降低有限负债下的看跌期权价值,提高银行净值,从而提高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次贷危机的教训也要求我国在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过程中应重视初始杠杆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5家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2年数据,应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考察了杠杆率约束对银行资本、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兼顾了杠杆率约束的资本监管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风险水平的逐步下降,银行资本变动与风险水平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面对越来越严的监管标准,监管压力不仅作用于资本相对不足的银行,同样也作用于资本充足性银行,资本水平较高的银行具有更强的资本补充能力,向目标资本水平调整的速度更快。本文认为,《巴塞尔协议Ⅲ》关于杠杆率与资本充足性相结合的监管精神强化了金融风险监管,对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风险计量方法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霞  李博石 《青海金融》2023,(11):58-64
2008年以来我国居民杠杆率持续增长,目前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由此所产生的风险效应已较为突出。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西藏及港澳台除外)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居民杠杆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其风险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居民杠杆率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呈“U”型关系,拐点为53%;房地产和企业债务是主要传导渠道。最后,提出健全居民部门杠杆率监管制度、优化调整居民杠杆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金融脱煤、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下,银行间低成本、低资本占用的同业业务快速扩张,其高杠杆、期限错配的特点在提高银行收益的同时也埋下了风险隐患。本文在详细梳理银行业同业业务主要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银行业同业业务提高杠杆率的机制;通过进一步阐述同业业务高杠杆率对银行的主要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论证了同业业务去杠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后借鉴欧美等国的去杠杆经验,对规范我国同业业务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8年前上市的16家银行2008-2018年的财务数据,对商业银行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脆弱性虽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对杠杆率变动尤其敏感;国有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总体脆弱性贡献占比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易受到资产减值风险的冲击。政策模拟结果显示,增加四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权益资本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杠杆率监管是降低商业银行总体脆弱性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重庆市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测算,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变异系数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等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重庆市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发展情况及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总体稳定可控,但部分行业风险不容忽视;去杠杆短期内会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长期有助于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对商业银行不良率攀升的影响较为显著。据此,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熊彬  邓成波 《财务与金融》2023,(4):41-48+71
近年来,金融科技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体系进行风险控制的新工具。以我国A股市场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构建GARCH-EVT-Clayton-Copula-Co Va R模型,测量样本区间内16家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及系统性风险溢出值,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影响效应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商业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进行风险控制存在增强和减弱两条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能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商业银行规模、总资产收益率、存款负债比、杠杆率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等因素也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