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的“第二个飞跃”与农用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正国 《特区经济》2006,(12):132-133
土地制度的安排与改革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前程。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是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现行土地制度制约着第二个飞跃的实现,需要调整和完善。土地私有化不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土地制度改革在于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构建农地财产权新的框架,以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
农地使用权股份化利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我国农地使用权股份制改革,必须以保障农民权益,稳定与发展相结合、充分实现农地效益为基本前提.其制度设计应该完善现有的个体农户的农地使用权股份化制度,促进个体农户经营有机联合;建立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实施股份合作制经营,促进集体共有财产权与个体农户农地使用权有机统一;循序渐进将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的最大优越性,是彻底打破“大锅饭”。使农民真正获得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千家万户发展生产的巨大积极性,从而使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农村生产力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但是农村从温饱迈向小康,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农业生产实现集约化、商品化和企业化。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实现农业的第二个飞跃,农民搞规模经营,把农业当做企业,这是解决土地抛荒的有效办法,是实现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农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第二个飞跃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在深圳进行农村城市化改造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原有合作制的基础上,实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村城市化股份合作公司是对原有农村集体资产按股份合作制章程规定的办法,明晰集体资产归属,以资产合作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形式,是集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市以经济联合社和经济合作社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形成了土地以集体统一经营为主、农民收入以集体福利分配和从事二、三产业所得为主的经营格局。只有对农村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化改造,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经济特区开始进行农城化改革,对集体经济进行了第一次改制。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诞生,推动了农城化股份合作公司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并在实现特区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城市居民“两个转变”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农城化股份合作公司的发展,股份合作制的局限性和制度缺陷日益显  相似文献   

6.
张婷 《魅力中国》2010,(23):86-86
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制度安排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农村土地能否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农地制度的内涵,然后详细地分析土地改革阶段、农业合作社人民会社体制阶段、土地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及土地流转了这三个阶段的农地制度的产生和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农地制度的未来改革总方向,并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永佃制、私有化的内涵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7.
该文分析了台湾地区农地政策与城乡共同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还权于农民、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的第一阶段,“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第二阶段,以及在农地使用权流转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三阶段。台湾地区通过推行农地流转来实现农地规模化、集约化运作,为实现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也正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必然经历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努力探寻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台湾地区农地制度变革对于我国大陆农地制度改革与完善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8.
<正> 宝安县农村兴起的股份合作制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成果,是农村改革深化的产物。这种股份合作制形式多样,其中横岗镇实行的是集体经济通过股份合作制形式实现管理和分配,包括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联社、镇股份公司三级股份合作制。由于对股份制的不正确理解,因而有人对股份合作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怀疑,拟在此谈谈我们的看法。一、农村现行集体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我国农村社区的基本单位是村。“村”原是地域性的概念,但居住在同一村的独立经营个体农业生产者,通过经济联合而结成统一的集体时,“村”就具有了经济关联性内涵。这种经济联合,使全体村社成员成为村社范围内全部基本生产资  相似文献   

9.
黄丽 《乡镇经济》2008,24(9):51-5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充分依靠土地的保障功能。通过对南海农村的调查,得出农地股份合作制是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得以实现的制度保证。欠发达地区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推广必须通过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王成艳 《山东经济》2005,21(6):113-116
我国农地制度曾以帕累托式改革绩效实现了向集体制度的变迁而被世界所瞩日。然而,农村经济在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我国农地集体制度面临着种种困境,并制约了制度潜力的发挥,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向着产权明晰化、使用权制度多样化、法制化以及配套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劲 《现代乡镇》2008,(4):15-18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项创举。实践表明,农村股份合作制对明晰农村资产产权,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等方面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农村股份合作制在实践发展过程中还在制度规范、政策执行、管理监督体系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促进农村股份合作制健康、有序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构造新型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的“两个飞跃”与股份合作制──邓小平同志关于农村改革的一条论述文/马恩成一、①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的许多指示和理论概括,成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1990年他又推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剪除人...  相似文献   

13.
《四川经济研究》2006,(10):41-43
农业企业化.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较为充分的地区.在坚持党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三权分离”的原则.深化农地经营制度改革.明确农户承包土地的财产权.搞活土地经营使用权.促进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加快农业经营主体从传统分散的自然农户向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和法人农户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自然农户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着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瓶颈因素的制约。只有这两个制约因素得以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顺利推进。本文就如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如何进行现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建立村社制度是建立最低成本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将股份合作制引入农村土地经营体制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产权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农村土地制度从经营体制层面推进到产权层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迅速发展。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在深化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完善和发展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潜力分析对股份合作制的源头可以作很远的追溯,但对人们影响最深的则是50年代初期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它保留了农民对土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4次阐述过农村集体经济,“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高瞻远瞩地预见了农村集体经济东山再起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度量和监督劳动的成本高昂是导致“公有公营”的土地制度瓦解的根本原因。承包制下的“集体所有,分户经营”的土地制度,在一定时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暴露出制度缺陷。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发展适度规模经济,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①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飞跃”的理论.是在我国农村改革10年以后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SO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指明了“两个飞跃”之…  相似文献   

19.
于朝印 《山东经济》2011,27(1):74-79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日益成为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经营规模化、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承包经营权是农地股权产生的基础和依据,要构建更加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农地股权制度,必须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切入点,针对实践中农地股权配置中的缺陷,对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流转制度进行完善,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使农地股权成为农民在获得承包经营权后基于土地所获得的另一项法律上所确认的权利形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党和政府进行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具体到农村基层首先是一场集体生产资料的分配运动。通过评级定产、产量定户、抓阄分配等环节,将耕地、资金、生产工具等集体生产资料下分到户,这是农村实现“包产到户”的关键。资源分配是农村由集体化体制向分户经营体制转型时期的焦点性事件,其中既伴随着老农、干部的顾虑与担忧,又饱含着农村百姓的期盼与憧憬,而这种矛盾则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国家政策和地方实践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激荡涟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