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我国土地制度的施行使得农户拥有较多小块土地,家庭农场实现连片规模经营的前提是获得规模连片土地,家庭农场与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协商时,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的意愿如何值得探讨。因此本文研究目的是对家庭农场实现规模连片生产提出建议,期望家庭农场实现规模化经营。[方法]博弈分析法。[结果]家庭农场存在从农户手中转入土地困难,转入土地意愿不强的现象,家庭农场弱转入土地意愿的根源在于土地租金过低、农户转出土地净利润过低、实际转入土地意愿过低。[结论]由此文章提出了3点建议:(1)尝试"确权不确地,确地不确人"的确权政策(2)创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所(3)工商资本下乡租田的做法需谨慎。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小农户承包农地制度下,家庭农场农地流转关系具有长期不稳定性,农场要长期经营下去,必须有更高的单位农地净收益才能维持长期稳定农地流转关系。本文通过对家庭农场规模经济原理剖析认为,在小农户也可利用土地托管、农业服务市场等提高经济效率背景下,家庭农场仅通过扩大农地规模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平均成本,不能保证单位农地更高净收益,必须通过规模经济基础条件全面建设以同时深化横向规模经济、纵向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才能形成单位农地更高净收益,建立长期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3.
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优区间范围如何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户最优经营规模是在可利用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约束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所作出的决策,这种决策基于农户可耕种能力而计算。笔者将农户基于耕种能力计算的农地最优规模作为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低标准,因为这是农户实际可以达到的规模。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出发,笔者将使农户种地年收入与其家庭强劳动力外出务工所获得的非农受雇收入相同时的经营规模作为适度经营规模的上限。经过最低标准的测算,笔者发现:在平原类型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推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从经营组织方式来看分成了家庭经济和合作经济。本文联系合川县的实际,就家庭经济与合作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谈点看法。家庭经济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单位,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或劳动服务的一种经济形式。合作经济是指农村劳动者为了克服  相似文献   

5.
刘建 《农业经济》2008,(1):60-61
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是农区和农户经济的发展.中部地区农户经济组织具有规模小、兼业经营和专业化程度低的特点,加快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发展农区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化农区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农户经济组织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新化县农户收入增长、结构变迁的实证研究,发现贫困县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份额减少,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增长越来越依重于工资性收入,家庭劳动力的兼业化倾向日趋显著.并且通过与沿海发达地区农户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实现贫困县农户收入增长,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的根本在于加快贫困县农村劳动力的兼业性转移,尤其是向农村第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农村地区,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和稀缺的金融资本往往制约了农户的创业决策。本文以静态职业选择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人力资本、家庭融资对农户创业决策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采用CFPS2016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家庭融资对农户创业决策的直接影响和联动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家庭受访者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工作经历以及家庭正规和非正规融资的规模,对农户创业决策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扩大外部融资规模对人力资本水平不同农户的创业决策影响不同。对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农户来说,外部融资支持政策对创业决策的促进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南京市高淳县的357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农户渔业用地投资现状及各部分资本投入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以寻求经济发达地区农户渔业用地资本投入行为的内在规律,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被调查农户当前对于渔业用地的资本投入总量普遍偏低,渔业生产效率下行压力明显;(2)受访农户的固定资本投入规模与流动资本投入规模不协调,资本回报率面临走低风险;(3)各因素对农户资本投入总量、流动资本投入量和固定资本投入量影响的显著性、作用程度不尽相同,但存在共性,户主从事水产养殖年限、家庭人均收入、鱼塘承包规模和鱼塘周边建设项目情况对农户各项资本投入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家庭农场在今天被视为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但从全球农业经营主体的演变和中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历史传承看,家庭农场源于农户经济,是未来农户经济的发展取向,本身有着巨大的发展和壮大空间,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前瞻性。家庭农场的基础是农户经济以农户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是全球农业的普遍规律和共同选择。我国家庭农场的主体本源是农户经济,从长时期的历史跨度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10.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确定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如果存在,则是怎样的一个关系。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DEA分析法——BCC(VRS)。研究结果: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正向或负向的线性关系。研究结论: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农户粮食生产效率随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规律;过于狭小的土地经营规模使得绝大多数粮农家庭规模报酬递增显著,其粮食增产增效具有较强的上升潜能;农户存在大量的劳动剩余,家庭从事非农产业用工量的适当增加反而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背景下,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户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以萧圣庙村为代表的该地区农户,发挥人均土地相对宽裕、劳动力较为丰富的区域优势,形成了家庭规模养牛、手工编织等特色产业,出现了农村三个产业链均衡发展的局面,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也应看到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影响着农村经济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别基于规模经济视角和农户经济福利视角,考察典型中部地区湖北省的农地流转经济效益。研究方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从规模经济视角来看,农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存在规模效益,说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可进一步通过农地流转扩大农地生产规模,提高农地利用效率。(2)从农户经济福利视角来看,农地流转促进了转入户农民收入的增长,此外,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其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也越大,表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然而,农地流转对转出户的家庭收入并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转出户多为常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地流转前后其家庭收入均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且从事非农劳动的时间未发生显著变化有关。研究结论:在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的过程中,应根据政府不同的政策目的,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的农地流转推进政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全国4省1 039户农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在规模经营背景下影响农户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的相关因素,进而为改进农业技术培训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文章在控制农户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特征及地区特征的基础上,将农户分为规模经营农户和普通小农户两类,构建零膨胀负二项模型解决样本数据存在的“零膨胀”问题和“过离散”问题,分析影响规模经营农户与普通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相关因素。结果 是否规模经营、家庭劳动力比例、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等家庭特征变量,户主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户主特征,乡镇农技员数量以及地区虚拟变量,是影响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因素。其中,规模经营农户的平均农技培训参加次数显著高于普通农户,为其1.276倍,规模经营户的农技培训参加次数发生率之比要比非规模经营户高27.6%;家庭劳动力比例对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次数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户参加农技培训的可能性提高61.3%;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合作社成员参加农技培训的发生率之比要比非合作社成员低26.6%;户主年龄对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存在负向影响,户主年龄每增加1岁其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可能性就会降低1.1%;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平均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的发生率之比显著提升;而乡镇农技员数量对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就地区而言,相对于黑龙江地区,四川、河南地区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结论 年龄相对较小、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户更倾向于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且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政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应当更多地向青年农民、规模经营农户倾斜,且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培训政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全面实行家庭承包制以后,大量的(不是个别的)社会调查、科学的(而不是先验的)农业技术经济和农本核算实验证明:“兼业化”在现阶段是农户家庭经营的一种优化模式。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粗浅的论证,以引起批评和争鸣。 兼业化是相对专业化而言的。农户的兼业化生产,即在农户各异的生产条件和规模中,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多种项目经营,生产各种不同产品以及劳务活动。由此而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13年山东和江苏两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识别影响农户需求型配给和供给型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人口特征、经济特征、金融环境和地理特征等因素对农户需求型配给和供给型配给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影响农户是否遭受需求型配给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获得过正规渠道贷款、银行借贷利率、到银行网点距离和鲁西地区虚拟变量;影响农户是否遭受供给型配给的因素主要有:上年家庭纯收入、上年非农收入比重、家庭经营耕地面积、上年礼金支出、是否获得过正规渠道贷款、到银行网点距离、正规金融市场效率、正规金融市场规模、鲁中地区虚拟变量和苏南地区虚拟变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西北旱区传统小农户、传统大农户和组织化的家庭农场3种形式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SIDF模型分析其投入产出情况。研究发现,家庭农场与传统大农户的技术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小农户,且生产中存在规模报酬递增,表明从传统小规模向较大规模组织化经营的转变能够提升单位产出和技术效率;家庭农场的水资源利用率较高,是西北旱区农业的一个合理选择,但其技术效率与传统大农户并无显著差异,表明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共存仍是近期我国农业的理想选择。此外,文中推导为SIDF模型中投入产出弹性和规模报酬系数的解读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2005年对贵州铜仁地区展开的农户金融行为研究调查问卷.运用Probit模型分别对包舍强制性约束的广义农户保险需求以及自主条件下农户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①包含强制性约束的广义农户保险需求以及自主条件下农户保险需求是有差异的,而代表了农户自主支付意愿的保险需求信息对保险公司而言才是有价值的信息;②两个模型在家庭财富变量的作用方向以及数量大小方面有较强的相似;④户主年龄以及家庭规模在广义农户保险需求模型中作用方向为负.而在自主条件下为正;家庭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在广义农户保险需求模型中作用方向为正.而在自主条件下为负;家庭劳动力负担率、教育程度、土地规模影响广义农户保险需求.而不影响自主条件下的农户需求。  相似文献   

18.
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及其正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江苏、河南和甘肃三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为例,根据2010年8月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及其正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政策的认知程度、家庭生产经营总支出和家庭房产与耐用消费品总折价对农户正规借贷需求有正向影响,而家庭总收入对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则有负向影响;②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总折价和家庭总收入对农户,其正规贷款可获性有正向影响,而贷款规模对农户正规贷款可获性有负向影响;③不同地区的农户,其正规借贷需求不同。要提高农户正规贷款的可获性,首先,政府部门与相关农村金融机构应对具有不同正规借贷需求情况的地区提供不同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政策;其次,应创新农户贷款担保方式,发展多元化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并完善农户信用评估与贷款担保机制。  相似文献   

19.
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需关注五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规模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问题 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二是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规模经济有两个模式:一个是以美、加、澳为代表的以大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模式;另一个是以日、韩、台、荷为代表的以小农户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现实逼出来的办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农户承包耕地主要是按家庭人口划分的,同时宣布了15年不变的政策,给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实行这样的土地制度,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应当看到,它是在农村二、三产业和商品经济尚未起步,绝大多数农民还滞留在土地上,为求得温饱而奋争的情况下推行的.农户以承包地作为保障家庭生活和发展家庭经济的主要依托,随着人口的变化,必然提出相应增减承包地的强烈要求.这就需要采取比较科学的方法,对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