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行业竞争和科技的进步,为贷款异地流动创造了条件。规模不断扩大的异地贷款在促进银行业务发展的同时,缓解了贷款流入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问题,对促进贷款流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同时,贷款的异地流动对银行业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以山西晋城为考察对象,对贷款的异地流动现象作一分析,探讨贷款异地流动对区域信贷市场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宁德农行在支持驻沪“闽东商邦”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设立担保公司、严格做到“三个规范”,有效地构筑了异地贷款“防火墙”,既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又提升了农行的经营竞争能力,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3.
当前,金融机构林立,同业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地处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其贷款市场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依笔者所见,牢固树立扎根农村、立足"三农"、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实的选择,也是长远的发展方向.那么,不同类型的农村信用社,应当如何准确确立自己的目标市场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铜川市企业异地贷款呈现持续增长态势,领域也不断扩展。这为铜川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来源,但对当地金融发展方面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对铜川市异地贷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其成因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发展异地贷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银行、世异地贷款发展非常迅速,由此所带来的监管问题和风险防范问题也变得异常突出。  相似文献   

6.
异地贷款的出现并不断增长,充分体现了资本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银监会执行的是属地监管原则,资金的管理是以行政辖区为主,这令异地贷款的管理出现了真空.为此,中央银行应从前瞻性和预警性出发,对异地贷款的风险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就异地贷款的特点、原因及存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的发动机,对这一地区的辐射能力逐步加强,2002年的数据显示,长三角这一经济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5.8%,创造了18.5%的GDP,贡献了财政收入的25%和出口总额的28.4%.  相似文献   

8.
商俊  牟健 《济南金融》2004,(5):19-21
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贷款业务的发展既是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对驻济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贷款业务的特点、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其成果与问题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地方城乡信用社异地贷款不断增加,异地贷款的占比越来越高。为加强对异地贷款的管理,有效地防范异地贷款风险,最近我们对延边州龙井市城乡信用社异地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周婷 《海南金融》2009,(6):82-83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打破区划限制开办的异地贷款业务呈现出发展步伐加快、规模增大的趋势。异地融资无疑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国内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空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同时也为贷款的有效监督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随着异地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对银行业如何规避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陕西省85家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整体来讲,农村信用社贷款市场份额与其经营绩效呈负相关。进一步分析不同市场集中度情况,贷款占比50%以上的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与经营绩效负相关,而贷款占比50%以下的农村信用社两指标正相关。这就表明应建立适度竞争的县域农村金融市场,以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率,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作用,从而尽快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2.
非对称信息理论与农村信贷市场——兼谈泰国BAAC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非对称信息理论出发,联系泰国农业合作银行(BAAC)的经营实际,笔者认为非对称信息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阻碍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的重要原因。解除金融抑制,实现农村利率自由化并不能完全解决农村正规金融弱化的问题,政府介入农村金融市场应该重点采取制度创新方式,帮助解决农村信息不对称问题,激励正规金融部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3.
农信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产品、新方式、新环境”的“五新”战略,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代办站是农信社涉及生存与服务实力的一项关键性制度,它在形式上嫁接了契约型信用和关系型信用,降低了信息费用与交易成本,有利于服务“三农”。但也存在站点布局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代办员素质低、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体系缺乏、安全防范不足等制约因素,然而目前尚不具备市场退出条件,应加以整顿与规范:实行不同区域需求基础上的差异代理、转变用人方式、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安全装置、创新服务品种、改革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成本决定着农信社定位,而成本的决定变量是明晰的产权与顺畅的体制。农信社最终方面是民营化、商业化。因而以成本为核心来探索农信社改革,旨在为农信社科学定位找到关键依据。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重点关注战略成本、产权明晰成本、体制调整成本。  相似文献   

16.
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我国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提出了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社组建成功以后的管理模式,即省联社管理模式、县一级法人社管理模式与信用社基层社管理模式,并论述了各级管理模式的关键环节与主要内容,这一设计思路可以为推进陕西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式转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资本及其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月开始的以商业化改革、充实资本、提高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改革进展和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能力不均衡的问题。下一步,要按照巩固和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的方向,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做实资本要求、提高资本质量、优化股东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等途径,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政府部门以资金支持、政策鼓励等多种方式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改革,目的是为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改革力度不够到位,导致农村信用社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也极大的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产权结构、业务类型、外来资本冲击三个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在深化发展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也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需要立足于农村信用社自身,尽快建立能够迅速反映农信社体制性和经营性风险状况,适合其营运特点的风险预警系统.本文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利用原型和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在网络环境下设计具有风险警情判断和风险原因诊断功能的农信社运行风险预警系统.具体包括数据维护、参数确定、风险分析、警情判断、警情诊断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信贷市场在融资体系中的优势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各种融资方式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逐步形成替代,使原来在我国居于独占地位的信贷市场在社会融资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生存竞争。商业银行不能再固守传统业务市场,必须实施战略转型,在继续开拓创新信贷市场业务的同时,努力开拓包括直接融资业务在内的非信贷业务,提高综合服务功能。中国工商银行应根据建设综合金融服务机构的要求,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创新机制,建设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