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企业世界》2004,(4):10-10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于学军博士近日在接受《中国改革报》采访时认为,未来我国的人口问题将从以总量矛盾为主逐步过渡为总量和结构矛盾并存的局面。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人口转变的战略机遇期,用经济学家的话讲是现在我国正处于“人口机会窗口”的开启期。这个窗口  相似文献   

2.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3,(9):26-26
"一线城市不应放松限购"近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采访时称,温州微调"限购令"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将由行政主导逐步转向市场调节,但房价上涨动力充足的一线城市不应放松限购。当前多数房企认为政策层面预期向好,对房地产行业而言调控长效机制的出台是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3.
再造主人翁     
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问题既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特别是在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如何解决这一课题就显得更为紧迫。1996年1月8日《经济日报》发表了国家体改委生产司等单位以《企业家怎样看待企业改革》为题所做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1094名企业领导者中,竟有155人认为“工会作用可有可无、应弱化不应再发挥作用”;有348人认为“职代会作用可有可无、应弱化、不应再发挥作用”!这些话出自某些企业领导人之口,且人数众多,问题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大量调查表…  相似文献   

4.
四年前曾综合十二个理由,讨论过流行的中国”崩溃论”(愈来愈弱)与中国”威胁论”(愈来愈强)。我的结论是审慎乐观。当时的话是这样写的:我个人对大陆经济的观察,一直建筑在三个”如果”上.如果大陆持续改革开放;如果国家资源能做有效分配;如果总体经济能维持高度成长,尽管它有不少困难,我持乐观态度。只要有这三个“如果”,中国就会有能力,也会有时间,来处理它的难题。中国前总理朱镕基曾强调:“改革是通往繁荣惟一的道路。””我们将做好每一项承诺。”“如果中国不是以极其认真的态度面对改革,为何要让自己接受世贸组织规则的束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际视角出发剖析了国有银行本身所导致的弊端以及需要进行产权改革的根源,指出了当前两种关于银行产权改革的理论缺陷,并认为两者之争实质上是银行产权改革的内因与外因之争。文章认为银行产权改革是势在必行,但必须要在考虑既有约束的条件下审慎进行,如果无视这些现实,极有可能导致银行危机。因此,在银行产权改革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和完善一国金融基础设施和监管水平,惟有如此,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美国工程院院士、耶鲁大学电机系主任马佐平教授日前在参加世界华人论坛时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中国产业未来的发展发表了看法:“中国和广东要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有二:一是要政策方向和重点要选对,二是要大力培养和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7.
萧灼基教授在接受“改革日报”记者采访时,就企业走向市场与企业家的关系时指出:目前,企业家对自己的地位比较满意的只占1.9%,不满意的占42%,一半左右的无所谓.归纳中国企业家的所处矛盾交点大体有:新旧体制和新旧政策的矛盾;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的矛盾;摊派是否顶住的矛盾(目前93%的企业家不能拒绝摊派);管理者和所有者的矛盾;管理人员、企业家、职工三者间的矛盾;企业家的主观能力与市场变动状况的矛盾;先富和共富的矛盾.萧教授认为,若不很好的创造条件,为企业家排忧解难,企业家们是不能很好的创立新型企业的,这也影响了企业真正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8.
杨启先在《中国改革报)撰文认为,我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在具体部署与推进改革的实践中,较好地处理了五个重要方面的关系:1.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党中央专门作出的《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从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经济改革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2计划经济与币场经济的关系。如果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要搞币场经济,不仅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上通不过,实际上难度也很大,肯定行不通。为此在处理计划经济与币场经济的关系问题b,无论理论和实践都采取厂逐步…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房子是多还是少了?如果中国的房子是少了,那么什么时候能够达到平衡。我认为中国的房子是少了,而且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大致持续市场平衡。 那么,基于中国房地产未来走势的基本判断,我们在房地产的政策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呢?去年以来,中央、各地方、各个部委屡屡出台房地产业调控政策,我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谈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编按]  相似文献   

10.
观点快递     
预防性调控并非经济过热 曹和平强调要用市场机制遏制无序扩张2003年下半年以来,钢铁等行业投资增速,今年第一季度中央实施了调控政策,于是,很多人认为中央的决策是由于经济全面过热而制定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把中央政府在宏观上采取的预防性措施,解读为宏观经济在整体上全方位过热的指标,恐怕有逻辑上的漏洞。首先,政府的预防性措施不是经济全面过热与否的指示器,而是决策层根据经济指标作出的管理反应。其次,传统宏观经济的观察变量不是判断中国经济整体是否全面过热所需要的充分指标。中国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日前就企业改革与管理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他认为,改革和管理都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改革是动力,管理是基础,两者都不可偏废。他还对记者说:“你们这本杂志生逢其时”。最后,哀宝华欣然为本刊题字:担改革道义,著管理文章。  相似文献   

12.
你害怕媒体吗?是否听到媒体要来采访就皱起了眉头?是否认为大部分记者就是来“找茬”的?是否为报纸上刊登了不属实的新闻感到气愤却又无奈?这些顾虑会使你在危机中宁可选择沉默,或是用生硬的态度对待记者,就算是勉强接受了采访也是套话连篇。这样的反应很多人都曾有过,那只是因为没有掌握媒体、新闻、记者的特点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中国要不遗余力地扩大出口,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出口。不要因为出现贸易顺差就控制甚至减少出口。在调整出口政策时,理应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中国现在的贸易顺差在日益扩大,这给人一种错觉,好象中国的国际贸易出现了什么大的问题,中国商人在国际上好象犯了什么大罪一样。我们要以一种正确的心态来看待中国日益扩大的贸易顺差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排除一些误区,了解一下中国目前贸易顺差的日益扩大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国际上甚至于国内的一些同志都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低成本的产品大量对外倾销的结果,也有一些外国政府认为是中国政府执行所谓重商主义政策的结果。实际上都不是。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主要在《资本论》中完整地表述出来。它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革命和建设能否取得胜利,主要取决于党所遵循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是否符合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通过学习《资本论》,使我们基本上认识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会被更先进的社会主义所取代等一系列问题,从资本主义这一反面加深认识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财经热点     
正中国经济政策要用好"战略定力"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4月11日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接受中方媒体采访时说,制定经济政策要有战略定力,从中长期发展态势和中国经济基本面来分析。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有充分潜力实现7%至8%的增速。如果因为一时的短期波动而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损失的是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土地改革要以农地流转为突破口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在出席"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  相似文献   

16.
会计委派制是根据我国现行会计体制管理的弊病和财务造假流行的现实而提出的一种对策,无疑具有合理的成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但笔者认为广泛推行会计委派制还存在着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难题,并且它还引发了一系列法律、制度、管理和操作的现实矛盾。这些难题和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不利于委派制的普及和推广。同时笔者认为对会计委派制的作用要辩证地分析.一分为二地评价.它并非根治财务造假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堪称奇迹。已有研究大多停留在讨论哪些经济政策和制度变革促成了这个奇迹,较少涉及为什么中国政府能够采取正确的政策和制度变革这样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本文认为,三个因素决定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成功,即中性的中央政府、地方分权和选贤任能的官员选拔体制。中性政府保证国家层面的决策不受利益集团的干扰,采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和制度变革;地方分权给予地方官员强烈的发展动力;选贤任能的官员选拔体制保证地方官员执行中央的政策,抵消分权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这三个因素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价格改革第三次闯关,发改委价格司郭剑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现阶段在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涨价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提升。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来带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经济体制与产权结构之间的诸多矛盾,而国有企业就是这种矛盾的重中之重。要解决这种矛盾,就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笔者从分析中国国有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必要性入手,深入探讨了当前国有企业在股权多元化改革道路中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国家对经济特区的具体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收缩性调整;与此同时,认为特区开放不应再依靠优惠政策的观点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特区政策理应被逐步收缩调整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无可怀疑的公理和必然趋势。但是,根据对世界经济特区的考察和对我国发展全局的研究,我们认为:我国经济特区政策只能强化,不能削弱。一、特殊政策:特区的本质特征继续保持和不断强化国家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这首先是由特区的本质特征决定的。特区的本质特征就是特殊政策。众所周知,我国原先并没有特区。现在被称为特区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