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在广东珠三角地区的427份农民创业者问卷数据,采用交互分析方法,比较两代农民创业者的社会资本要素以及创业现状的差异。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明,新生代创业农民的社会资本与其创业组织形式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显著,而上一代创业农民则表现为不显著;市场、政府、金融与技术等正式网络社会资本,及父母与亲朋的社会关系、资金资助等非正式网络社会资本与两代农民创业者的创业行业选择、创业绩效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胡宜挺  王天然  常伟 《农村经济》2021,(11):114-123
基于代际差异视角,运用2019年安徽省7个市6092份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对身份认同感、社会互动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身份认同感、社会互动对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代际差异在身份认同感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且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身...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代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 《农业经济问题》2012,(1):52-59,111
文章基于江苏省农民工调查数据对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代际差异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江苏省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总体上已经达到"半"市民化以上的水平,但存在着显著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高于第一代农民工;Gfilds分解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内部城市融入程度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受教育水平、收入、社会资本和外出务工目的;进一步的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显示,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城市融入程度差距的89.03%应归结为禀赋差异,系数差异所导致的城市融入程度差异仅占10.94%。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江苏省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高于第一代农民工;收入水平、社会资本和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在城市融入程度的不同分布水平上,受教育水平对第一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的差异更大,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作用更大。因此,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必须考虑两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影响因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朱垒  李放 《农村经济》2012,(5):86-90
基于对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存在的代际差异。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和参保行为的代际差异,并通过比较影响新生代和传统农民工参保行为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分析代际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率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个人因素、就业非正规性、移民倾向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江西调查样本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存在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性别、家庭负担、打工是否压力大、总收入趋势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存在影响程度的差异;婚否、土地流转意愿、离职综合因素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影响程度也有较大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超  周艳波 《农业经济》2015,(2):114-115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第一代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对持有土地的认知、人力资本特征、外出务工目的、务农经验及年限、家庭情况、收入情况这六个影响因素来分析比较代际差异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的农地流出倾向。结果表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将农地流出的概率要高于第一代农业转移人口。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全国10个省份1032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交互分析、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农民养老风险、策略与期望的代际差异。研究表明,农民养老风险并不非常突出,但代际差异明显;农民养老策略,形成了一种以独立养老为主、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会养老为补充的福利三角框架,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农民独立养老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养老保险正在被农民所接受,家庭养老在农民养老策略中处于基础和稳定地位;在面临养老困境时,农民依然把最大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但其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9.
本文农民工的外出就业动机有明显的代际差异.随着出生时代的推移,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中的生存型经济动因减弱,而个人发展的非经济动因增强,本文认为,农民工观念意识的变化与其建立在"库存知识"基础上的思想关注焦点和考虑主题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这将会对既有的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改革探讨——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为造成我国外来人口在城市中困境的原因除了政府的宏观政策方面,外来人口自身也缺乏相应的保障自己权益的基础。解决该问题首先应该改变政府的宏观城市控制观念,在放开户籍政策的同时要消除外来人口的流出性障碍,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城市的管理与服务政策和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民作为兼具职业和社会双重身份属性的群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社会分层的底端而备受歧视。为揭示农民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及其历史变动过程,本文通过连续型社会经济地位评价法,采用分层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先赋性因素与后致性因素对农民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父辈社会地位对子代农民社会地位的影响在1950—1970年经历下降后,1980年开始出现增强的趋势,代际继承的作用经历了先降再升的历史转变。子代农民教育对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随时间推移呈现出U型特征,职业变动的影响深深地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后致性因素在社会结构开放的趋势下作用越来越强。宏观层面的制度和结构因素变动在形塑着农民社会地位的形成,致使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随社会结构和制度情景变化而呈现出波动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融合对缓解大龄未婚男性面临的各种压力极其重要。本文分析了2010年覆盖全国范围的"百村调查"数据,发现社会融合的强弱存在婚姻状况差异和地域差异: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融合程度弱于已婚男性,东中部地区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融合程度弱于西部地区,但即使如此,西部地区大龄未婚男性仍更倾向于离开村庄进行更广义的社会融合。促进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融合不应仅限于通过给他们提供各种参与、联系的途径来促进其社区内融合,更应该通过促进他们的产业转移来融入城镇以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和probit回归方法,依据采集的518份全国创业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资本(即社会网络)对农户识别创业机会及创业机会属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嵌入社会网络的规模正向影响农户识别创业机会的概率;社会网络中的弱连带网络规模和联系频率越大,农户识别创新性机会的可能性越大,但强连带网络对复制型创业机会影响不显著;创业农户的教育经历、外出务工经验、创新能力、浓厚的创业氛围均是影响农户机会识别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区际产业转移是要素在空间层面的转移和重新聚集的过程。由于一国之内劳动力市场不能有效分割,欠发达地区无法保持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资源优势。本文基于劳动力流出大省安徽省的统计年鉴和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劳动力跨省流动趋势及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安徽省劳动力跨省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增加,但占总流动人口比例有所下降,新生代劳动力正成为跨省流动的主要力量。本文研究也表明,东部地区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尚未完成,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支撑条件在中部地区并未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的社会融合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住房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自有住房对农民工形成城市身份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纠正可能的选择性偏误后,所得结果依然稳健。(2)政策性住房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不显著。合理的解释是,当前以公租房为核心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未能发挥有效作用。(3)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显示,主观社会地位认知是住房状况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中间机制之一,即住房状况的差距使得农民工主观社会地位认知产生分化,进而导致其城市身份认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级生态市建设为政策前提,以平凉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3个方面构建了平凉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用功效函数构建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平凉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这10年间平凉生态城市综合协调度逐步提高。综合协调度从2002年的0.242(不协调)逐步上升到2011年的0.7588(比较协调),平均以每年0.05168速度在增长,平凉生态城市建设经历一个"不协调—不太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的渐进型发展过程。2011年平凉市各县区的生态协调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华亭县、崇信县、崆峒区、泾川县、庄浪县、静宁县和灵台县。聚类将平凉市7县区分成4种类型,即华亭与崇信为高度协调型、崆峒区良好协调型、泾川、庄浪与静宁中等协调型、灵台基本协调型。研究结果与平凉市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表明所建立的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是与该地区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的。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比较优势的动态增进,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实证分析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要素结构的变动情况,即资本与劳动力的有机构成变动;二是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动分析;三是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对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影响分析。提升资本要素的有机构成,拉动劳动力、资本、技术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乃至信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流动,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当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考察他们的主要特征、社会关系状况,分析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探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措施,引导这个群体健康发展,逐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这不仅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和政策设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含义出发,通过国有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社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国有林区社会结构重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国有林区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结构重构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