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将新药研发业务外包到中国,推动着我国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北京市作为国内科技资源和高技术人才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成为国外大型制药企业、研发机构选择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或寻找合作伙伴的首选.本文根据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登记的涉外合同数据库,分析了北京市医药研发外包行业的现状、特点、优势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新药研发合同研究组织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我国的新药研发应采用合同研究组织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在世界新药研发行业研发外包市场日益增长及研发费用增加的国际环境下,CRO是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和风险平均化的产物。结果与结论合同研究组织模式是中国今后新药研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睿智化学的高成长得益于最近几年全球新药研发外包行业重新布局,中国CRO(医药研发外包)行业的高速成长,当然我们在研发产业链的延伸也非常重要。”睿智化学CEO惠欣看着公司2008年超过3.1亿元营业额,欣慰溢于言表,毕竟睿智化学从公司成立,到今天不过6年多时间。  相似文献   

4.
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支术市场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研发外包服务(主要是离岸外包)成为这一产业中最耀眼的明珠。本文根据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登记涉外合同交易数据库,分析了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外包行业的现状、特点、市场规模、优势领域等情况,同时也分析了研发外包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笔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将新药研发业务转移到中国,推动着我国新药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本文利用系统分析与典型案例剖析、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业务的模式、特点等现状进行了研究,客观分析了这种精矿转移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十五年前,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RO)从零蹒跚起步,如今以每年20%~24%的速度高速增长。目前全国大概有1000多家临床型的外包服务机构,其中中等以上规模的160多家,在2010年创造了3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十五年来,中国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已从原来技术单一的外包模式向技术复合型外包模式转变;从低水平的外包服务向创新药物等更高技术领域发展;并且还探索出一些对国外和国内研发机构能产生新推动力的外包模式。  相似文献   

7.
“2001年,当我们首次在国内提出做 生物医药的科研外包服务时,别人对此 嗤之以鼻。当时一提服务想到的便是干 体力活,但到去年6月份,国内已经有120 家公司进入这个行业了。”药明康德CEO 李革说自己是新药研发服务行业吃螃蟹 的第一人。 如今,生物医药的研发外包已经悄 悄来到中国,无锡药明康德公司便因此  相似文献   

8.
CRO的兴起是医药市场全球化的一种市场表现,摩根士丹利在2008年的研究显示,在美国从2006年到2010年,CRO行业的增长率远远高于研发投入的增长率。近年来,由于制药业的研发成本持续高涨,外包研发成为跨国制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寻找廉价而高效的“实验室”正成为跨国公司的一个目标。同时,全球制药巨头面临经济萧条、专利到期、新药审批门槛提高等困境,医药研发投入也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美元,对于任何一家参与其中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规模庞大而且利润丰厚的行业。美国制药企业毛利率大约在90%~95%,2002年财富500强名单中出现的10家制药公司的利润总和超过其余490家公司利润总和。不过中国的制药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目前中国只占全球市场的3%左右,大约6000家制药企业中超过98%的企业是在生产国外专利已经过期的“仿制药”,制药企业的利润仅能维持在5%左右。为欧美企业创造高利润的创新药研发,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创新药研发不仅仅能够给企业带来高额回报,还意味着挽救生命。有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患者死亡率大约在50%左右,欧洲大约是25%,美国大约在10%。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抗肿瘤药国内没有,即使有,价格也贵得惊人,一般患者很难承受。但情况已有了些好转的迹象。一位投资中国医药研发外包企业的美国风险投资人士观察到这样的一个现象:前两年投资中国半导体产业时,美国半导体公司20%的研究人员都是中国人,如今他发现美国制药公司中50%的研发人员都是中国人。更大的产业背景是全球制药行业这些年不断演进,创新主体已经从大型制药企业转向中小公司,产业链的不断分解以及成本压力下的研发外包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会。从2000年开始,中国制药市场已经吸引了大批海归人员回国创业,但是国内环境却远非这些创业者想象的那样乐观。创新药研发风险很高,从最初的分子筛选到药物上市,成功率仅为1/5000。在价格战、商业贿赂、低利润的恶性循环中鏖战多年,做仿制药出身的国内大型制药企业不仅缺乏评估风险与回报的能力,更缺乏承担风险的勇气;几十年仿制药生产积累下来的产业惯性,导致无论在政策、法律法规、资本和市场环境上都与创新药研发很难匹配;而从基础性研究到化合物筛选、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等创新药研发各个环节的缺失,也严重制约了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在中国做创新药,在目前看来还是一个相对奢侈的想法。但是伴随着国际制药行业成本上升造成的产业链条解构趋势,中国有机会在全球制药链条中的某些节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这些看起来比创新药“低档得多”的工作,也许将成为中国创新药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于利益考虑,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并呈现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的趋势。对研发认识不断深入,国内逐渐加大了研发投入,促进了医药研发服务的发展。本文对国际和国内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国内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还介绍了医药研发服务业出现的新模式,并对竞争格局、优劣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物医药制药技术迅猛发展,使独立的合同研发组织(CRO)快速发展成为可能。特别是由于新药研发越来越长的周期和巨额投资风险,让传统的医药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把研发整体或部分外包给专业性更强的CRO,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澳大利亚的CRO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其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的CRO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从国家创新体系、税收政装、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澳大利亚的CRO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以此推进我国制药企业合作研发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当前医药领域研发外包的发展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从政府、行业和企业3个层次对我国的医药研发外包进行思考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医药外包产业作为我国当前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风险投资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本文对生物医药外包产业在中国发展的状况和风险投资参与生物医药外包产业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就风险投资在新药研发外包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进而阐述了对利用风险投资促进CRO产业发展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及“重大新药创制”的激励,国内新药研发机遇频生,企业新药研发热情高涨。然而到目前为止,新药研发仍然是我国医药工业的软肋:据浙江省FDA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医药产业上市药品中,  相似文献   

15.
1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将再掀高潮以服务业在全球配置为特点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世界各地,中国的服务外包市场也将掀起一轮新高潮。IDC2005年对美国一千多家发包商的调查显示,中国已经作为其两年后发包的首选地。我们认为,只有结合中国自身经济特点和产业优势,从制造、电信、金融等优势行业入手,将国内外包与国际接包有机结合起来,中国才能在全球服务资源配置中形  相似文献   

16.
美国药品专利链接中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药研发是一个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的行业。据了解,欧美开发一个新药通常需要10亿美元以上,12年至15年时间,并且难度正在不断加大。新药还具有市场广、产品生命周期长的特点,而且随着市场开拓,往往越是到后期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17.
CRO行业的专题选择采访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Shanghai Biochip Co.,Ltd,SBC)高级副总裁金刚博士,考虑的是他不但作为企业方面本身对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有全面了解,另一方面,金博士也是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hanghaiBio Corporation)的总裁,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是上海生物芯片致力于全球生物技术服务外包(CR0)的专业子公司。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物质投入外包和服务外包比率,并以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不同形式的外包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后考察了外包对生产率影响的行业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工业行业中,外包有利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物质投入外包:高技术、低开放度以及大规模行业中国际外包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有两个原创性贡献:一是区分了物质投入外包和服务外包对中国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差异;二是发现行业性质影响国际外包对生产率作用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是根据加快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深化科技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而设立的全国性、行业性科技中介和科技咨询机构,创建于1997年12月。十多年来,“中心”在大力促进我国新医药技术转移,加速新医药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多次获得科技部全国先进集体、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集体一等奖、北京市优秀科技中介机构、北京十大技术转移服务之星等殊荣,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中一支中坚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中心”长期接受中外制药企业、研发机构,投资机构等委托,开展“技术转让和投融资服务,主要包括: 1、新药技术转让服务:包括国内、国际新药技术、药品生产的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和合作开发等; 2、新药技术投融资服务:包括技术项目融资(企业财团、风险投资、境内外上市等),以及政府科技及产业化项目资金申报等服务; 3、新药技术产权交易:为中外制药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以新药产品和技术为主要对象的企业并购服务。  相似文献   

20.
关键技术对一个国家、区域、行业或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利用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同样十分重视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已正式启动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将"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列为重要专题之一.由此可见,新药创制关键技术对于促进我国新药研发,推动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