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维贫困及其度量研究的最新进展:问题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维角度把握贫困的实质,逐渐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同.在这种背景下,多维贫困的具体度量成为近年来贫困问题研究的焦点.本文从贫困维度的确定、贫困主体的确定及多维贫困度量三方面梳理了学者们在多维度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及所用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并做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地区时间贫困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与社会性别分工所规定的家庭责任,使女性面临工作与家庭责任的双重压力。本文运用时间贫困的概念,即工作时间超过某一特定时间并且得不到足够休息与闲暇的情况,度量了农村地区男性与女性受时间这种稀缺资源的约束程度。通过分性别的时间贫困的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农村已婚女性是最容易遭受时间贫困的人群,当地劳动力结构转移对男性与女性发生时间贫困的概率影响有所不同,女性受到的边际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长期对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进行积极关注和探讨,但是对心理贫困概念的厘定尚不够清晰,尤其是与心理问题、精神贫困等概念产生混淆,在实践中甚至出现相互替代使用的现象。立足新时代背景,本文认为大学生心理贫困是指大学生个体或者群体因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非积极心理品质状态。新时代大学生心理贫困主要有成因多元性、表现多样性、度量复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脆弱性能综合反映家庭贫困和因各种风险所导致的消费波动性。基于对家庭脆弱性的定义和效用函数形式的设定,使用CFPS数据对中国农村家庭脆弱性进行度量,结果表明多数农村家庭是脆弱的。针对农村家庭亲友间频繁的送礼现象,尝试把礼金支出额作为家庭脆弱性模型的解释变量之一,计量结果表明:以礼金支出额为代表的社会资本能有效降低中国农村家庭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5.
石冰  李卯卯 《全国商情》2012,(14):12-13
消除贫困,始终是人类为实现社会公正、平等、正义的远大目标和理想。然而直到21世纪,尽管世界经济年年增长,社会财富日积月累,但贫困却在全球蔓延,消除贫困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发展问题中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依附理论的概念和主流观点的梳理,借用依附理论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依附与被依附关系,阐述世界贫困现象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进而分析如何解决世界贫困问题,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丽  马娟 《全国商情》2009,(18):92-93
目前,农民工仍是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此群体的贫困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对此群体的贫困问题的研究不容忽视.农民工的贫困与其他群体的贫困不尽相同,有能力的原因也有制度排斥的因素.现在农民工的贫困问题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是能力的缺乏和获取资源话语权的缺失.所以应从社会政策和农民工自身努力两方面使农民工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越来越严重,并给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城市贫困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因此要缓解城市贫困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社会救助;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并扩大覆盖面;加强职业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性别和贫困的关系研究是建立在贫困对男性和女性具有不同影响的认识基础上。旅游扶贫是消除民族地区居民贫困尤其是妇女贫困的重要途径。在探讨旅游业发展、性别和削减贫困等复杂关系时,要从性别视角分析广西旅游扶贫背景下,个体家庭出现的经济、资源等动态变化,从而揭示旅游扶贫在实现经济脱贫的同时,女性所面临的多重困境。据此认为广西旅游扶贫领域需要纳入社会性别视角,制定有利于消除妇女贫困的倾斜政策,启动社会性别预算项目试点,建立分性别的旅游就业统计指标,从而深入研究和理性选择未来广西民族旅游扶贫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欠发达地区农民成为长期忍受经济贫困、文化贫困和生态贫困的弱势阶层.实现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发展,应重新设计乡镇政权的职能与机构,以制度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全球性的社会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河北省作为我国贫困县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扶贫困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促进脱贫的快速发展,切实帮助贫困地区人口解决长远发展问题,应加快并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与扶贫开发系统机制的构建,以实现"十二五"期间消除绝对贫困和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在世界上普遍存在,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贫困现状与反贫困理论,分析了贫困问题与公平发展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贫困问题是对执政党的严峻挑战,实施反贫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战略.执政党的工作应以反贫困为重点,要有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传统贫困治理方案成效的减弱和脱贫攻坚中负面激励现象的多发,贫困治理体系亟待创新完善。基于"工作换福利"思想的公益性岗位扶贫,通过对农民主体性的激发,对其参与权、决策权和发展权的保护与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治理中的福利依赖和负向激励问题,而且促进了贫困个体收入增长、社区融入和能力提升,有效助推脱贫攻坚的同时也使得乡村治理获得显著改善。公益性岗位扶贫方式紧扣乡村治理的核心主体,通过调动贫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公共服务意识,使其在工作报酬之外还获得了超越个体与单个家庭的集体的认同感、存在感、幸福感等多重福祉,有效增强了村庄内源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旅游扶贫是安徽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由成本、收入和非经济要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安徽旅游扶贫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经济地理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布局,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30年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与理论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30年的开发式扶贫跨越了农村经济改革和小规模的区域扶贫、大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计划、"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与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四个演进阶段,政策实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区域开发式扶贫政策措施在过去30年的实践中也产生了很多需要认真反思、总结和研究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农村扶贫战略对贫困的识别与认知、贫困标准、扶贫方式和扶贫瞄准机制等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调整和转换.依托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和就业的并重增长,促进开发式与救济式扶贫并举实施,将是下一步农村扶贫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贫困特别是发展贫困的彻底消除,仅仅依靠经济增长难以实现,关键在于教育。发展教育,政府加大财政性投入义不容辞,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个人参与也很重要。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迫切需要慈善教育的参与,但慈善偏好的缺失或淡薄却制约了慈善教育的发展。要转变慈善观念,培养慈善偏好,必须通过教育慈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私有财产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标志着经济分析视角在新世界观探索中的初步确立;《哲学的贫困》从李嘉图体系出发批判了蒲鲁东在价值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观点,标志着马克思对待劳动价值论立场的根本转变;《雇佣劳动与资本》就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剩余劳动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阐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初步创立。  相似文献   

18.
旅游扶贫颇受重视,已经成为提高农村人口社会生活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喀斯特地区旅游发展存在需求驱动局限、供给动力滞后、扶持力度不够、社区参与动力不足、中介协调缺失等现实问题,应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建立由旅游者、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及旅游中介组织五大要素组成的旅游扶贫动力模型,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协调与完善,并从政策、资金、技术和角色等方面给予模型运转支持.  相似文献   

19.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反贫困是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的三位一体,即法律手段反贫困是根本,行政手段反贫困是工具、程序,经济手段反贫是实质。贫困一定程度上是民法的必然结果,民法的反贫之路是行不通的。反贫困对法律机制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或多样性,需要宪法、行政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及经济法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