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天津财会》2009,(1):29-31
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目标、风险态度上并不完全一致,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很容易为追求代理收益而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而产生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如何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实施对代理人的监督与约束呢?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应运而生。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而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企业集团董事会派驻的.独立于派驻企业.  相似文献   

2.
财务总监制度的建立是现代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多层次、多元化经营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科学化、严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内容。财务总监委派制是保证集团公司从组织上和机制上采取对经营者及其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监督的制约措施。国有企业推行财务总监制度的理论依据财务总监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体制下,为适应日趋复杂的企业结构,由资产所有者在企业中建立的旨在加强财务工作运行和财务活动监控,由特定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措施等因素有机组成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机制的总称。财务总监作为投资者的"人格化"代表,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担负监督职责,强化对经营者的约束、管理和规范企业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认为,企业独立享有自主经营权并不意味着对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监督的排斥,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财务总监委派制就是从产权角度代表所有者利益对经营者行为.行使规范和约束等权力的监督制度。具体来说.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是指:在同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出财务总监。  相似文献   

4.
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必然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在这种代理关系中,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目标、风险态度上并不完全一致,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很容易为追求自身代理收益而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对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是降低代理成本、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财务总监在行使对企业筹资、投资、用资、耗资等一系列财务活动的监督职能时,总是要与财务计划、成本控制、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许多财务会计的具体组织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财务总监必然有一定的管理职能。从普遍意义上讲,财务总监是由企业的所有者决定,体现所有者意志的,并负责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财务总监产生的方式企业按投资形式可分为股权集中型企业和股权分散型企业。国有企业集团属于股权集中型企业。对于股权集中型企业集团来说,其董事会是由主要的大股东控制。企业集团是否…  相似文献   

6.
时钰  严泰 《企业经济》2003,(11):154-154
财务总监制,即国家凭借其所有者身份,由有关产权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向国有独资,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经营,并对重大事件建立厂长、经理与财务总监联签制度。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会计监控机制松懈、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全面整顿和规范财务会计的工作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委派财务总监是其重要的举措之一。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也引发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财务总监制实行中的一些问题略抒己见。一、财务总监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发…  相似文献   

7.
何谓财务总监,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其在不同的企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履行不同的职责。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基本上属于监督型财务总监,其与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平行设置,代表所有者利益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总的来说,财务总辈的监督主要可分为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国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设置了总会计师岗位。1990年国务院批准发布《总会计师条例》,使总会计师制度更趋成熟。近年来,在有些国有企业中,特别是大中型集团化经营的企业中,又出现了财务总监岗位。财务总监是作为企业所有者利益的代表,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及所属大中型国有企业整体财务活动进行监控的专职人员。目前之所以要在国有企业中建立不同于总会计师制度的财务总监制度,最直接的诱因是为了避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乱收乱支、投资盲目失控、国有资产流失;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的产生及其意义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一些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企业经营者粉饰经营业绩,做假账,虚报利润,导致资产不实,恶化了企业资产的质量,滋生和扩大了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投融资管理混乱,乱投资、担保或只投不管,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有的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出现所有者主体虚置与经营失控、子公司经营者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效率低下、资源损失浪费严重等经营和财务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前企业的财务…  相似文献   

10.
财务总监是指由企业所有者决定的,负责对企业的财务和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及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总监代表的是所有者利益,行使着所有者管理财务的职能,只有企业的所有者才有资格委派财务总监。  相似文献   

11.
孟卫山 《西部财会》2005,(11):45-46
财务总监监督机制亦称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指在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由董事会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并授权其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组织和监控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种所有权监督制度。它是从产权角度去行使权力.代表所有者利益对经营者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来自产权约束的监督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郭双  程柏树 《财会通讯》2004,(11):59-59
国家所有者财务是指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对其出资及其运行状态所进行的管理,确保出资的保值增值。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是“国家所有者财务”和“资产经营者财务”的统一。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之一和其他出资者一道,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管理委员形式直接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如有关资本权益变动、  相似文献   

13.
国家所有者财务是指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对其出资及其运行状态所进行的管理,确保出资的保值增值。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是"国家所有者财务"和"资产经营者财务"的统一。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之一和其他出资者一道,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管理委员形式直接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如有关资本权益变动、重大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财务预决算的审批、投资项目的决策、利润的正确分配等,资产经营者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负责日常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4.
王满 《基建优化》2000,21(6):33-35
财务总监制是顺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监督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度残缺,对经营者监督乏力的状况,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将剩余索取权分配给经营者,让经营者成为公司的股东或虚拟股东,使经营者与其他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取向完全一致。 在一个没有激励机制的企业,经营者要么表现平庸,得过且过,要么就流失到体制外,跳到外企或私营企业中去。因此,企业需要有某种机制,能调整利益关系,使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取向与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这种机制是什么呢? 国有企业机制不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激励机制。一个企业最需要激励的是经营者。 经营者低收入的“机会成本” 一般而言,企业中经营者的利益取向与企业利益是不一致的。经营者是人而不是神。经…  相似文献   

16.
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的财务总监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务院和各省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继成立以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体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财务总监,理论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在不同企业,财务总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履行不同的职责。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监督型财务总监,与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平行设置,代表所有者利益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某种意义上可称为总审计师。二是财务负责人型财务总监,除了性质上仍代表所有者利益外,在工作方式上与财务经理、总会计师并无明显区别。但无论是以哪种方式工作的财务总监,其重要任务是进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吴俊 《财会通讯》2008,(4):81-82
一、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有效的财务监督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因素之一。为维护出资者权益,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授权机关,按一定程序和标准,选派监管代表,对企业整体财务进行专业、专职监督和控制是完全必要的。(一)有利于有效监控企业内部运行伴随“两权”(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和“两种职能”(国家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职能与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离,国有资产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可以有效地规避和控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可以对产权资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促进资本保值与增值,维护所有者权益,并对代理人(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监督,减少代理损失。  相似文献   

19.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近几年来,理论界对财务目标的确定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论,到今尚无定论。主要提法有:产值最大化目标、职工收入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等。我们认为,在不同的财务环境下形成的财务管理目标,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对于产值最大化目标,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独立自主权,因而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目标,而职工和经营者收入最大化目标,忽略了国家及其他投资主体的利益,容易导致经营者行为短期化,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对股…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在两权关系上存在着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内部人控制愈演愈烈以及外部监管市场不完善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经营者实施适当的监管,进而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监督体制。财务总监委派制作为一种法人治理手段和财务管理体制这样的制度安排出现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