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良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23(2):1-3
阐述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8项特点,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提出了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新内涵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中国农民大规模的从贫困落后的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产物,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对缩小东西部的差距,促进我省农村的脱贫致富将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地位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但近二三百年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农业和农村长期停滞和衰落。建国后,为了发展工业,不得不采用剥夺农业的方式来进行积累,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农民生活与城市有极大差距。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性发展,但很快它的弊端也显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苏南地区最低保障农业与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苏南地区最低保障农业与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任远一、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经济活动现代工业进入农村,给传统的农业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苏南作为高度工业化的农村地区,这种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苏南地区平均每个村庄社区有1360人,常住人口1331人,平均... 相似文献
11.
重视“返乡创业”增强县域经济整体发展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中后期,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从封闭、落后的农村向现代化的大都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使外出农民实现了劳动力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进入90年代中期,正当大量农民还在为“外出”奔忙时,一部分外出较早,并获得一定成功的成都者,逆出而归,回到家乡,开始进行办厂、开店等创业活动。虽然返乡创业者在返乡农民中所占的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创业行为却体现出返乡的积极意义和潜在的巨大力量。本文将对农民“返乡创业”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14.
自1999年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人才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呈现就业"涌向"城市的"扎堆"现象。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符合国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解决就业市场供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乡镇、农村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广阔的创业空间更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这类初创者成功创业。本文通过调查统计,试图了解当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愿,并对如何促进大学生赴农村创业意愿提出可行对策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蒙城县农村经纪人,靠科技市场实现种、养、加,产、供、销直接对话,搞活了农 村经济,被农民亲切地称之为“红娘”。特别是在农产品商业化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农民 经纪人及农业中介服务组织,通过传授技术、提供信息、开拓市场等架起了与农户、产地与 市场的桥梁。目前,该县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已发展到92个,农村经纪人6800人,联系各类专 业农户12万多户。该县板桥、坛城、乐土等乡镇的棉花专业合作社在种前与棉农签订产销合同,并提供优质 棉种、化肥、农药及棉花栽培技术服务,棉花收获后企业直接到产地收购,减少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6.
17.
划定“两区” 稳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凌启鸿为妥善解决稳定发展农业和加快经济建设在用地方面存在的日益尖锐的矛盾,保证农村各业协调发展,并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1993年12月和1994年8月分别制定了《江苏省基本... 相似文献
18.
19.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模式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项巨大成果,这种经营模式既有集中统一经营的优势,又有分散经营的灵活性,很适宜我国目前农村的生产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给农村经济注入了很大的活力。但在实际中由于操作不当,把握不准,也引发出了一些矛盾。一方面,在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是近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如何立足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低保新模式是经济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出发进行分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借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农村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立法先行规范化,资金来源多元化,运作程序制度化”的中国特色的农村低保新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