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明堂,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人,壮族,排行第八,小名黄八,后来人们称呼他为"八哥""八叔"。他性格豪放,敢为敢当,20多岁就组织"三点(合)会","劫富济贫,杀官保民"。"黄八"声名传遍南疆当时广西匪患严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03年和1905年广西爆发了各族人民起义。在起义力量的打击下,清军的士兵逐渐分化瓦解,散兵游勇和会党相结合,壮大了反清斗争的力量。在这  相似文献   

2.
<正>"瓜",在四川话里就是"傻"的意思,"瓜娃子"就是傻小孩。在广西壮乡马山,壮族小伙韦情在家人眼里就是一个"瓜娃子"。2015年,壮族小伙韦情从广西大学毕业。那时,班里大部分同学都选择留在城市希望通过报考公务员有个"铁饭碗"。他却去了一家专业对口的农资公司,从事农业化肥售后服务工作。刚走上岗位,他经常出外勤,几乎跑遍了广西各区县,结识了不少水果种植户。在出外勤的过程中,韦情与  相似文献   

3.
<正>郑献甫(1801~1872年),原名存纻,别名小谷,常自称识字耕田夫、草衣山人,他是出生在广西象州县白石村的壮族人。他集教育家、经学家和作家于一身,是19世纪中期岭南文学巨匠、朴学大师,在历史上被誉为"两粤宗师"。辞官归田教书育人郑献甫父亲是乡村塾师。受父亲影响,他从小苦读,十分用  相似文献   

4.
《农家之友》2014,(9):31-33
<正>梁庭望,广西马山县人,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著名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学者。他论证的"隆安是世界重要的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的理论成果有力地证明了壮族先民古骆越人也是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技术的民族之一;他提出的关于中国南方越人3000年前已到达美洲的学术观  相似文献   

5.
<正>明代武缘(今南宁市武鸣县)人李璧,一生在浙江、四川、云南等地为官,他恪尽职守,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景仰。李璧(1473~1525年),字白夫,壮族,武鸣县陆斡镇覃李村人。祖先十代务农,到了他的父亲才当上"潮阳北山驿丞(掌管邮传迎送的小官)"。在父亲的影响下,生性聪敏的李璧从小勤  相似文献   

6.
<正>他从小跟枣打交道,26岁就当上了村长。本想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没想到却血本无归。32岁那年,他东山再起,跟一颗红枣死磕了20年,竟把公司做到市值百亿!他就是"好想你"的创始人石聚彬。石聚彬出生于河南孟庄镇,恰好赶上3年自然灾害,全村人都没有什么口粮吃,只剩盐碱地里的大枣树,因此也被叫做"救命果"。5岁时,石聚彬就很懂事,常常拎着小竹筐去卖馍。但是,  相似文献   

7.
<正>眼下正是明前茶上市的季节,笔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他自3岁开始,坚持喝茶80多年,研究茶60多年。他有句名言:"饮茶一分钟,解渴;饮茶一小时,休闲;饮茶一个月,健康;饮茶一辈子,长寿。"让我们看看如何喝茶能把其好处发挥到最大。108岁是茶寿"‘茶’字拆开来,可变成几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涟源市天气转晴,春阳高照,在三甲乡秀峰村的田间地头,天天会出现26岁的湖南"乡村好青年"李达长和他25岁的妻子"娄底市种粮大户"李蓉辉夫妻俩的身影。今年,小两口带头组建的涟源市强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流转,再加上以"五代一包"形式承包了良田共计2200亩,为了今年能继续有一个好收成,他们在早早谋划和忙碌着。2009年7月份,李达长从长沙职业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他当过知青,也做过体育老师,34岁时他改行去银行工作,到了45岁他又辞去银行经理的职务说是要去创业,种一种奇特的水果。这种水果一年只绿40天,谁抢到货,谁就能赚钱。看符致飞是如何凭借45岁那年的决定创造出如此"受欢迎"的财富。谁抢到谁就能赚钱的水果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进入11月,每天都有很多人拿着钱、追着一个叫符致飞的人要买一种水果,因为谁抢到这种水果就意味着谁能赚到钱。符致飞手上的这种水果不仅外形独特,一年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3月23日,年仅48岁的四川广安岳池县蔬菜局局长沈乾文,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猝然离开了人世。他走得那么突然,给亲人、同事和朝夕相处的农民留下了无尽哀思……"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蔬菜就是他的命根子"、"全县蔬菜产业能有这个规模,是他拿命换来的"、"他就像一头拓荒的牛,从不知疲倦"……一直以来,岳池的老百姓在默默地诉说着沈局长在农业一线奔波的日日夜夜,以及他为全县蔬  相似文献   

11.
<正>"免费体检"本是一个很人性化的字眼,然而一些基层卫生系统的官员勾结不法药商借此大做文章,非法牟利,最终锒铛入狱。今年42岁的欧阳芳是湖南郴州市桂阳县城郊卫生院院长。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6年,倒也安心,唯一不满意的是,乡卫生院收入少工资低,每月只有2000多元。他就经常想如何能创收。后来创收的渠道倒是找到了,但他却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而随他"一路同行"的还有他的上司和拉他下水的药商。  相似文献   

12.
<正>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19篇访谈,76幅图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打拼的"好后生";一个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的"好青年";一个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他15岁来到黄土地时,曾经迷惘过、彷徨过;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是什么力量让  相似文献   

13.
正王和顺是一个通过会党活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长起来的壮族政治人物。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他"慷慨扶义而起","虽蹈九死而不悔也"。而面对清廷的威胁利诱,他"则始终一节,歼胡之志泰山不移","劝降之书束而为薪,炊果可熟,宁历艰险,未尝稍贬节操"。参加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后,他追随孙中山,屡立战功,因此获得了"论功不让黄廑午(即黄兴)"的赞誉。  相似文献   

14.
网事     
<正>84岁老人退休攒钱24年捐款27万84岁的老人秦岩章有自己的幸福秘诀,给自己的人生做起了"加减法"。他目前的退休金一个月3480元,除了每个月几百元的生活费,全都用在做好事上  相似文献   

15.
<正>1999年,20岁刚出头的齐岗从农校毕业,不顾村里人的嘲笑,偷偷借钱在自家地里搭建了一个蔬菜大棚,因为当年"小赚一笔",第二年家里人不再反对,支持他扩大规模,但因拥有流出土地意愿者较少,经亲戚朋友多方活动,直到2011年年底,共增加土地300亩。2012年,28岁的刘大卫决定结束4年的北漂生活回乡"干点正事",不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他,并非农学科班出身,但在"包工头"父亲的"财政资助"下,当年一次性流转土地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吉林省农安县40多万农民来说,有个人可谓家喻户晓。在电视上常能见到他农业科技讲座的身影;在"12582"专家热线上常能听到他解答农民生产技术问题的声音;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常能留下他的足迹。他,就是被吉林省农广校系统誉为"专家型"校长、被吉林省农委评为"农民喜爱的专家"、被广大农民誉为"难不倒的老蒲"的农安县农广校校长、高级农艺师蒲树双。"老蒲"的人生有三次重要选择:上学他选择了学农;参加工作他选择了基层场站;农广校需要有农技推广经验的校长时,他选择了农广校。三次选择他都没有离开农  相似文献   

17.
养鸡每年能挣百万,他却开起了与养鸡丝毫不沾边的影楼,不拍婚纱照,而是拍"婚纱爱情剧"。他叫刘波,27岁,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前刘村的农民。11月1日,在他的影楼,刘波向记者讲起了他创业过程中的"惊人一跳"。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大年初八,30多岁的中山市民众镇接源村人陈汝强想在叔叔陈达志的房子旁边修一栋房屋,他多次敲门呼叫叔叔时,却一直没有回应。当他最终破门而入时,惊讶地发现60岁的叔叔躺在床上已死去多日,尸体已经变成"腊干"。村民们称上次见他已经是去年清明节前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9.
大医人生     
<正>2009年,国家第一次评选出了30位国医大师,平均年龄85岁,裘沛然是最年长的一位,当时96岁。裘老不仅是中医临床大家,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大家。他很少生病。每每有人向他讨教养生之道,他总老老实实地回答:"做人大度才是养生的关键。"他晚年所好,聊天、象棋、写诗、吸烟。其中唯吸烟似乎与养  相似文献   

20.
周元     
李之涵 《农家之友》2013,(10):35-36
周元,字凯之,壮族,1894年生于明江县(今属宁明县)洞廊村,年幼家贫,给本村富家牧牛,分担家庭生活担子。贫困的生活使他早熟。时满清皇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恨,反帝反清的斗争风起云涌。在革命浪朝的推动下,1910年,未满16岁的周元毅然离家,参加南方国民革命军,投身到推翻清朝的革命洪流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