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以来,人民币一直有很大的升值压力。降低或稳定利率可以减少货币升值的压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国际金融的核心问题之一。汇率政策的调整是一柄“双刃剑”,会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各方面以及对其他国家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有弊。这种利弊常常错综复杂,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很难简单地得出一成不变的结论。因此,汇率政策调整必须十分慎重。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果然兑现了其人民币汇率调整“出其不意”的预言,2005年7月21日晚19点零1分,国内外市场上喧嚣近3年之久的“人民币升值论”突然成为现实,一纸《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6号)宣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水平均发生了变动,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施10年之久的非正式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寿终正寝,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美元霸权的世界货币体系下,面对日益增加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让美国产生人民币汇率可以谈判的预期。  相似文献   

5.
王建 《浙江经济》2004,(5):33-33
中国没有必要改变目前的汇率政策,人民币利率也是以保持稳定为宜。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决定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波 《世界经济文汇》1997,(1):44-47,22
  相似文献   

7.
6月19日人民银行发布报告,再次突出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引起关注。不过,经过全球经济危机,笔者认为应该不会像2005年一样出现人民币单边兑美元升值的情况。但仍有必要梳理一下基本的定义,特别是要尝试用有效汇率的概念替代挂钩美元的汇率,才能有效推动在2005年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汇率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有关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说明作为一个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大国而言,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确定与调整对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已经超越了纯经济的范畴,同时成了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我们的分析认为,当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确存在某种程度的低估,但是从更为广阔的视角上看,人民币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币汇率的非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和整个宏观经济的非均衡运行状态。应该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同时,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增加浮动的幅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与货币、财政政策协调一致,与其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及其变动趋势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外贸宏观环境比较紧的情况下,外贸企业特别是外贸专业公司在经营上举步维艰,处于要扩大出口规模,难以保证效益;要讲究效益,有可能失去客户和市场的两难境地。在出口退税欠款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不少外贸企业寄希望于人民币贬值,借此扩大出口。对此,笔者根据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分析,认为在近期,国家有关部门不会因外贸企业暂时经营困难而人为降低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逯梦寒 《特区经济》2014,(2):127-128
自2002年末以来,国际流行的人民币升值"陷阱论"正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呼吁人民币亟需升值,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应作何选择?中国货币当局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并就汇率制度进行怎样的改革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笔者认为,对于人民币是否升值的取舍,不应该只看到其表面上的利益和好处,而应该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因此通过本文分析论述,笔者认为,当前经济的状况下,人民币汇率宜保持稳定,人民币升值就当前经济形势来讲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1.
升值幅度的确定——为什么是2%? 2%的升值幅度的确定,实际上主要考虑的是中国的贸易顺差总体规模以及特定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企业的适应能力。2004年我国商品贸易和服务项目顺差是32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不到2%,加上考虑到中国的出口弹性和进口弹性,从总量上来看,2%的升值幅度基本上可以促成实现商品贸易和服务项目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12.
购买力平价理论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经济学家围绕其展开了一系列重要研究.由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成立需要严格的前提条件.所以很少有人相信其在现实世界能够得到完美的实现,但是我们凭直觉认定购买力平价经过某些修正.可用于判断名义汇率水平是否合理。不同的机构和经济学家对不  相似文献   

13.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在1美元等于8.7元人民币的水平并轨。一年以来,虽然国内零售物价指数上升了20%,成为改革以来物价上升最高的一年,但是,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贬值,如果减去通货膨胀率,实际汇率甚至升值了20%,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仍以20%的速度增长,而且在8月份在绝对数量上超过了进口,使得1992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所造成的外贸逆差,首次变为顺差。而且外汇储备比上一年同斯增长了30%,达到了31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杨帆 《特区经济》1993,(11):47-48
<正> 人民币汇率,正在经历一个从单一计划牌价,经双重汇率,向单一市场汇率的过渡,最终实现自由兑换。1988年设立外汇调剂市场,开始实行汇率双轨制;1992年牌价汇率由定期调整改为微调;1993年由于心理预期和外汇投机因素增强,调剂汇率发生了剧烈的市场性波动,7个月之内,人民币调剂汇率竟然3次大浮动,每次上下都在20%以上,说明了人民币已经从牌价汇率的连续贬值,发展到调剂汇率在波动中趋于下浮。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已经极为扩大,国际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国内经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国际通货膨胀大量向国内转移,而国内通货膨胀却不能向国际转移;人民币没有期货市场,汇率波动的巨大风险和损失全部由企业承担;在人民币向自由兑换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诱发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广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压力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趋势从1994年汇率并轨时即确立,只不过由于连续15年贬值造成的思维定势、国内出口利益集团的利益动机、国际金融风暴造成的贬值预期和新自由主义教条以为外汇管制必然造成汇率高估等原因,使人们不敢相信而巳。人民币“稳中有升”的趋势可以再延长5—8年,在此期间人民币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国家可以通过扩大汇率浮动范围,放松外汇管制,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一方面消化升值压力,一方面逐步实现“浮动升值”。本文通过历史和理论分析,论证了人民币升值期的根据和影响,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以汇率为中心调整国内外经济不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袁欣 《特区经济》2005,(8):63-64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纯盯住美元,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前日基础上直接升值2%。这是中国宏观经济在逻辑和现实中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国际收  相似文献   

17.
汇率之争已经成为中美贸易问题的核心议题之一,美国指责中国进行"货币操纵"以获得不公平的贸易优势,并认为这个问题应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框架内解决。在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管辖分工,无论从"行为论"还是"结果论"看,中国的货币和汇率政策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的义务并不冲突。同时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认定中国的汇率政策构成"汇率补贴"的多种货币措施的可能性不大。在通过多边规则无法达到目的的情况下,美国进一步加强单边行动,继续通过国内立法向中国施压,并将该问题提交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但这种做法的前景并不明朗。解决中美汇率之争的最佳办法是:通过已建立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双边机制并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在经济及货币领域内帮助中国建立起有助于实现汇率市场化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汇率自由化。  相似文献   

18.
19.
20.
驳人民币升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廷亮  张洁 《山东经济》2004,20(5):28-30
2003年以来,人民币受到西方以及我国周边一些国家的强烈升值压力。人民币币值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升值论者主要依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高额的外汇储备、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等原因来要求人民币升值。作者深入这些原因的背后,发现这些原因中一些是某些国家出于本国的政治、经济意图,一些是对中国总体经济形势、具体经济现象的错误判断与把握。目前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尚未成熟,维持人民币较长时期的汇率稳定,延缓升值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