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俄罗斯外交曲线与外交变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外交有确定的內容,那就是普京执政后对与独联体和欧洲外交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有对与美、中保持稳定关系的明确意识和自觉以利益作为俄罗斯外交取舍的基本原则。俄罗斯外交方针处于演化过程之中,立国十多年,呈现了由西向东、以东制西、东西平衡和相互制约的运作曲线。俄罗斯外交变数反映俄罗斯在具体外交实践中的矛盾态势,它由外部环境引起,由内部利益所驱使,发生范围广且频率高,给中俄合作带来局部干扰,但一般不会影响两国关系的总体进程。 相似文献
5.
6.
7.
“八一”前,记者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生产部,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军队企业转变观念,如何适应“保军为民”的需要,走向市场,走访了生产部负责军队企业管理的领导。令人欣慰的是,绿色营房中,军队企业的领导们,已经摒弃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树立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新思维,已经取得了军队企业大踏步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特别通行证”。据悉,前些年,军队汽车修理工厂在实施“军转民”过程中,不少工厂把生产整车作为主攻目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技术和资金,开发出了诸如“松辽”、“山鹿”、“猎豹”、“沪陵”、“燕京”…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试图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演变过程、近期俄罗斯外交的重大举措及俄罗斯外交前景展望三个方面对处于变革时期的俄罗斯的外交进行一些研析。一、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演变过程综观俄罗斯独立以来的外交历程,其对外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推行亲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俄罗斯外交政策是在继承原苏联“新思维”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对其作了较大调整和发展,从“苏美缓和”发展为亲西方一边倒。这是由独立后的俄罗斯的当前利益及长远利益决定的。俄独立之后,国内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其眼前任务是摆脱危机,迅速实现经济、政治制度转轨;而长远目标是“融入”西方,同西 相似文献
10.
印度自 1 947年独立以来 ,为了巩固政治独立 ,建立和加强经济自立地位 ,主宰南亚次大陆 ,主导印度洋 ,并最终实现其成为世界大国的外交和安全战略目标 ,在半个世纪里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本文将印度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战略分为两个阶段 :不结盟、中立阶段 (2 0世纪 50~ 60年代初 ) ,结盟、与苏联的“特殊关系”阶段 (2 0世纪 60~ 80年代 ) ,以分析印度在冷战期间外交战略的演变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缘安全观、东西方文明结合、均势外交、宗教救世主义和大国理念,这些因素在俄罗斯漫长的对外交往史中对其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一直延续至今。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理解和预测当前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中国环境外交完成了历史性转变,已经基本具备了与国际环境机制接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中国争取环境利益的基本资格。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国民在钓鱼岛海域事件上激愤情绪的反映,以及中国政府强硬的外交姿态和采取的制裁措施,宣示了中国在主权问题上不可退让的决心和态度,震憾了日本政府和日本国内各界。为此,有舆论认为,在钓鱼岛海域事件上中日政治与外交严重对峙的不断升级,以及中国制裁措施的实施,其事件的余波和制裁措施的后续影响将严重阻碍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甚至担忧中日经贸关系会因钓鱼岛海域事件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有关问题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日经贸关系将有可能从此步入一个相对低潮时期。 相似文献
17.
9月7日,中国主权钓鱼岛海域发生的撞船和非法扣押中国船长事件,在中日关系上引起轩然大波,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中日政治与外交关系骤然紧张。钓鱼岛海域发生的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中国国民的情感,对此,海内外中国民众对日方侵犯中国主权和非法扣押中国船长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掀起了一波声讨浪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表示钓鱼岛主权和中国公民权利不容侵犯的同时,随即宣布对日实施制裁措施,制裁措施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外交、经贸、旅游、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这是中日恢复邦交以来中国对日实施的力度较大的一次制裁。 相似文献
18.
19.
国家利益与外交决策--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罗斯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力求从理论层面解读俄罗斯外交。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罗斯外交 ,最根本的特点是 ,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国家利益的内涵 ,进而揭示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随后探讨了俄罗斯国家利益与外交决策的互动关系 ,并进一步预测了俄罗斯外交的发展趋势 ,最后总结了这种互动关系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新普京时期俄罗斯外交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普京面临的外交困境,探讨了新普京时代下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走向。认为俄罗斯为了保证国家利益和大国地位将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将在斗争中持续发展,与欧盟的关系将稳中有升,同时大力推进独联体一体化,这是其外交政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