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城市人口增长极快。全球范围城市化的特点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增长最快。例如:1925年世界上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数仅占全部城市人口的14%,1960年增长到31.6%,1981年更增加到41%。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却有所不同:1952年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人口数占全国城市人口比重曾高达43.8%,1985年反而下降到35%。这期间,增长最快是20~50万人口的城市,这类城市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由16.1%增长到31.2%,增长了一倍。出现这种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是人口、市场、企业、基础设施等可流动资源要素在地理上的集聚过程,即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有效载体,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996年,联合国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上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及预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城市化是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居民,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并使更多人口能够享受城市建设和城市明的过程。城市化水平通常是用“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的,也称之为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是一个含义更广的反映现代城市发展过程和阶段的综合概念,不仅仅是指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同时还反映城市发展的质量,包括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追求政治经济、科学化、生态环境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大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主要受机械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跨入21世纪,为迎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广州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经济运行制度与秩序,建成集贸易、金融、信息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探讨人口增长变化对广州城市今后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八五”时期以来,广州市人口增长分析  广州市辖10个区…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中国正面临城市建设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出现新景观与新热点.超大城市群及区域中心城市涌现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火车头,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结构转型的前提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路径.已纳入"十一五"计划和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中国城市化滞后特点是,起步晚,规模小,基础设施质量差,功能与竞争力弱,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来潜力大;大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首位度高;"后来居上"与"后发劣势"并存,整体处于城市初级化水平,现阶段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对策是把握人口增长与区域差异双重压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城市化指标,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承认农民是市场主体,保护进城农民利益.消除制度性障碍,积极培育新兴城市及城乡贯通机制,创造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6.
城郊农业人口的增长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城郊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城郊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必然现象,但又给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挑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此,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城郊农业人口增长的统计与相关因素分...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聚集不经济和外部成本,还是针对中国的高密度人口、城市可持续发展压力和现代化建设要求,这些都需要城市功能和城市承载力的大幅度提升。要实现上述目标,其前提是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欠账的弥补,是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社会经济化、经济市场化、市场国际化”的今天,不加。城市化的发展力度,就很难获得经济上的超常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只有使资源优化组合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出现最佳效益。城市不仅能把资源及其他生产要素聚集起来,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优化组合。因之,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来获得经济上的高效益。近30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5倍,很多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已下降到10%以下,美、英、法、德等国均在5%以下。而我国12亿人中,9亿多是农民,占75%。尽管现在每年有800…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随着农民转入城市的增加,又一次诱发了人们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讨论。社会学家在评价现代化的发展程度时认为,城市人口比重超过50%,是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化行列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发达国家,大多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的时期里走完了城市化的过程,相比之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1998年底,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为30.4%,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气候变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双重挑战,城市化带动的人口大规模空间集聚,以及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传统方式的替代,使得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迅速增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局地气候变化显著.论文在Kaya恒等式和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整的方法发现在1978~ 2008年间,我国碳排放量与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人均GDP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对碳排放影响最显著的是单位GDP碳强度和人均GDP,其次是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只有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反方向的.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低碳城市化发展模式将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是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如何实现人口城市化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双赢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苏冰 《中外企业家》2012,(11):37-3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全世界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中集中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同时也集中了当代人类  相似文献   

12.
柳宾 《中外企业》2002,(59):109-112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和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社会演变潮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逐步缩小了同世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距。西方国家及我国城市化进程已充分证明,城市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现代化是城市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城市住宅与人口城市人口无论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个非常敏感和人们十分关切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住宅问题归根结底是城市人口的问题。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1949年城市化水平为10.06%,1949—1955年城市人口增加2.518万人,一年平均增长417.9万人,1956—1960年净增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8):28-30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处于经济水平和发展规模双高速增长的新时代,城市化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规律。本文基于城市体系视角,首先构建城市规模组合划分法,将城市非农户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统计口径,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城市规模及人口分布特征;其次,基于齐夫回归理论,结合城市人口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层次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城市化结构呈分散演化趋势,中小城市仍然是我国城市人口重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进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郊区化发展阶段。至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不远的未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这里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各…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 内涵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总结城镇化的实践经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与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相适应,以功能互补的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导向,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城乡统筹为主线,实现城市与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以区域主体功能为基础,实现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城市和城镇的承载能力,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的转移,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形成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1世纪也是城市化的世纪。据1998年统计,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4%。约为3.7亿。实现现代化,城市人口要占总人口的70%左右。当21世纪我国人口峰值达到16亿时,我们的城市人口将在11亿左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我们采访了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看他如何设想和规划我们21世纪的城市化和城市。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与人类的新技术革命是21世纪初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确实如此,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也是目前被城市化的速度最快的人群,这意味着每年有一批农民兄弟成为城市人,有一批乡村被城市化。但在这样快的被城市化过程中,我们的建筑和城市建设速度太快,很多事情未来得及细细思考,就已经实现了,而且在很大范围内又被复制了。在城市被快速建设过程中,人的尺度和人的全面需要往往被放在不重要的地位甚至被忽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的变化,我国的社会从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逐渐发展到今天,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数量相当,这是我国发展历史中一项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城市人口涌向城市也会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而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两个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两个核心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对于城镇化的稳步进行以及国家建设的协调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城镇化基本概念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实现问题作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思考孟宪玲近些年来,在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区域化、集团化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城市体系的国际化和现代化。为了顺应世界性的城市发展总趋势,促进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实现我国城市经济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