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中介组织作为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分析了科技中介组织的演化机理,进而为充分了解科技中介组织的演化机理,更好的发挥科技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县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  王颖莉 《价值工程》2014,(29):12-13
县区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对县区进行科技创新评价,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济南市现行的县(市)区、高新区考核指标为基础,借鉴武汉、南京、宁波等地的考核办法,构建了济南市县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选用济南市"2013年度县市区、高新区科技创新进展情况通报"的部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济南市各县(市)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从科技投入能力、科技产出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个方面分析了甘肃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对甘肃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摸清高校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甘肃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校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经济增长转变方式,滨海新区被认为是我国可以率先建立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地区之一。文章在回顾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过程和作用之后,阐述了滨海新区是一类区域创新体系,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中的必要性,进而论述了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喻汉萍  刘燕 《企业经济》2006,(1):140-141
从国家科技部的系统评价和大家的共识来看,江西科技创新相对落后。这种结果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其中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片面强调科技的基础探索性,而轻视技术的应用性。本文认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配角性的,应该回归技术本位,主张由市场终端引导区域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提升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对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八大经济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构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Theil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索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水平及其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我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与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其中科技创新水平处于相对低位,提升空间较大;从八大经济区层面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最高,同时,各地区间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差异处于不断下降趋势,但区内差异大于区间差异。最后,针对如何使科技金融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国健 《企业经济》2012,(12):164-167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国家财税激励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是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阐述了财税政策激励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滨海新区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提出了完善财税激励机制,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与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4):23-26
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体现了经济区域在科技创新的指引下,科技与金融相互融合、促进科技创新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科技金融的内涵,构建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评价框架,运用AHP-TOPSIS评价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领先上中游地区。据此,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作为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是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因此对该市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的研究对全国其他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有着较好的示范作用。本文参照安徽省和合肥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根据区域创新的相关理论,立足科学技术哲学的视角,对合肥市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0.
在区县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程中,中小型科技企业发挥着主体作用,而地方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政企关系状况,提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政企关系建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发展能力和经济未来增长动力的重要方面。根据中国国情,结合国内外先进评价方法,可以把科技创新能力分成四个主体方面,从而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体系的区域排名进行测算,具体考察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具有同样发展模式的省市自治区进行归类,可以分析目前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提升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从价值导向、系统方法、科学途径等各个方面,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指导原则。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做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区域科技创新硬实力和软实力为核心,从理论上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区分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并突出了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等软实力的重要性.运用因子分析对中国省级数据进行了实证,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够反映我国区域创新的实际情况,对指导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的系统综合体,全方位深入研究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为构建创新型经济社会奠定理论基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北三县与通州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助推器"。本文分析北三县与通州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梳理了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借鉴中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典型案例成果,构建了北三县与通州区域创新体系与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北三县与通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魏少平 《价值工程》2011,30(26):10-11
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对宝鸡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宝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天津滨海新区是环渤海区域发展的"经济引擎"。研究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模式转变的创新发展路径,分析科技投融资体系的瓶颈,构建与区域创新发展路径相匹配的投融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型人才流动、聚集及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良好的科技投入系统能使科技投入达到合理、有效化,科技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促使科技型人才聚集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性效应。文章在分析了区域科技投入系统组成要素及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区域科技投入系统的相关对策,旨在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步伐,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西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之一,遵循"科技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加强其"服务立区""金融强区"的核心功能。笔者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创新发展纵向比较的实证分析,提出了推进西城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建议。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1.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多因素决策方法。由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存在,所以采用模糊数学建立综合评价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昱 《企业经济》2008,(4):44-46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构筑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国外创新体系的经验,分析我国新时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国家政策、企业、高校、产业选择、区域发展等多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32):66-68
本研究以榆林市为例总结其科技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据科技创新体系的性质、目标和方针,结合区域创新五大要素加以改进,从横向、纵向网络构建形成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架。对该创新体系的启动、实施和控制工作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