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茜 《集团经济研究》2007,(23):252-253
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作为出资者的股东,是企业剩余风险的唯一承担者,企业目标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作为企业经营的受托人必须仅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现代工商企业的发展,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股权结构的日趋分散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人力资本重要性的提高,人们对股东主导的治理理论疑问越来越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Freeman的《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方法》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问世后,学术界出现了讨论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热潮.  相似文献   

2.
张汝晶 《电子财会》2009,(12):12-16,58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系列制度安排,传统的公司治理目标大多是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股东至上公司治理的弊端随着现代公司社会性的逐步增强而日渐显现出来。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是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的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倡导利益相关共同治理。本文将从分析股东至上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人手,引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必然性.进而讨论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并对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多边治理是与单边治理相对的公司治理逻辑。从理论分析和中国现实来看,多边治理是我国公司治理的理性选择。在多边治理逻辑下,公司财务目标不再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应是利益相关者整体价值最大化,实现财富创造效率和财务分配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陈丽 《财会通讯》2008,(7):39-40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财务目标困境 目前对财务目标的阐述主要有基于股东价值取向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等观点。随着新经济与新企业的兴起,基于股东价值取向的财务目标受到理论和实践的诸多质疑,如利润最大化导致短视行为、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决定了股东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或价值最大化、经营者无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激励等。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广泛认同与接受后,股东至上的理念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于是各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财务目标观点应运而生,并在现实中显示出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公司治理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文章主要论述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治理目标的缺陷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控制权的安排.在企业控制权安排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一种是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主张企业控制权应由股东单方面拥有,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另一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企业控制权由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消费者、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议题。在现代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变革必须突破股东至上和利润最大化逻辑,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产量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主流财务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具有最高治理效率和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充分考虑而成为企业基本财务目标的最佳选择。EVA指标是服务于、从属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基本财务目标的财务操作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国有企业改革30年来,其财务治理模式呈现出颇为曲折复杂的演进历程,并正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财务共同治理模式,即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国有股东、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法人股东、职工董事共同参与公司财务控制权的分配,同时达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公司财务的价值导向逐渐由股东利益向相关者利益演进,与此伴随的是利益相关者财务的出现。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的前提讨论债权人财务,认为我国的债权人有能力和动力参与公司财务治理,并对债权人财务的理论基础,特征及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的深入研究,使得公司的财务治理逐渐成为研究新宠。与此同时,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深入发展,为公司财务治理研究提供了新角度。本文在以往财务治理机制研究基础上,增加了财务披露机制,构建了财务治理机制等维度,完善了财务治理机制的内容。基于更加完整、系统化的财务治理机制,尝试构建并完善嵌入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实现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2.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并以股东利益最大化建立相应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给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旨在以股东为核心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签订契约,合理配置权、责、利。公司治理效率最大化,即公司治理收益与成本比最大化,最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实质上是终极所有人利益最大化。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未来不确定性继续加强,企业家能力的重要性、稀缺性将甚于资本,最终由"企业家治理"取代"共同治理",企业家成为终极所有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财务治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指出股东至上模式下的财务治理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现象,重点探讨了利益相关者模式下的财务治理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公司治理中财务监控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公司治理中财务监控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公司的目标应是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有股东、债券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各利益相关者或者投入物质资本,或者投入人力资本,来获得单个产权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因此,公司不仅要重视出资人的权益,而且应包括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西方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与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兼并接管浪潮和公司社会责任的强化,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历史演进,勾勒出利益相关者研究的动态发展脉络,并对其做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义 《会计之友》2005,(11):12-13
目前,学术界提出的财务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本文针对讨论的比较激烈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种基本而相对永恒的财务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陈佳  马莉 《财会月刊》2004,(11):40-41
一、从股东利益至上到利益相关者管理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以宾夕法尼亚州为代表的29个州公司法的变革,要求经理不仅为股东服务,还要为利益相关者服务.从90年代初开始,"股东利益至上"理论正式受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强烈挑战.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5,(27):41-45
公司财务治理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将财务治理体系划分财务治理环境、财务治理主体、财权配置、财务治理模式、财务治理客体、财务治理目标六个维度,并且从"四个中心"的角度出发,即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利益相关者为中心,论述了各财务治理主体在不同财务治理模式下,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应如何运用其享有的财权参与公司财务治理。  相似文献   

20.
汤景辉 《会计之友》2008,(33):13-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企业价值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逐渐受到西方企业界的认可和推崇。事实已经证明,采用这一极具科学前沿意义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优化企业的管理行为、保障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从财务治理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了当前居于主流地位的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财务治理和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公司财务治理两种模式。针对我国当前国企改革的实践,指出应借鉴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治理模式,在公司财务治理中发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