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颖 《价值工程》2010,29(14):5-5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怎样的关系?它的完善是否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分析,谈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与时俱进的过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与时俱进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岳广玉 《企业研究》2011,(8):175-176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和长期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这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长期稳定增长的国内经济形势,科学合理的国内发展布局,民主法制的不断进步,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因素。这些因素的不断发展并相互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构想,源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解决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协调需要很长的时间,实现社会和谐是一个分步骤持续推进的长期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遵循六个重要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制;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六条原则”,既各自独立、不可或缺,又紧密联系、彼此贯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为建立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则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目标,因此,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完整概念,并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指导方向方面分析了中国的发展现状,并就以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和谐。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丰富的汉语词汇中,和睦、和美、和亲、和合、和乐、和洽、人和、祥和以及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和如瑟琴、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词语,都体现了我们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美好理念和向往。到了现代,和平、合作、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我国和平崛起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国泰民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必要保证。现在。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反映了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目标,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勾勒了路径。  相似文献   

11.
日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具有非凡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核心执政理念之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新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是应对国内国际新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党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具有非凡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核心执政理念之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新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是应对国内国际新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党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性课题作了进一步的回答,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提出,是基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并总结其经验,在中华传统中和思想的启发传承下提出来的。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要求,它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执政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分析了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自身具有的优势,并着重论述了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在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即应注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成员自身建设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加快经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积极疏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坚持执政为民,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必须自觉深入领会《决定》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深刻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战略思想的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突出位置,也是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社会和谐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从国内看,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转型、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以及政治和思想领域的变化等,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常实现,我们不仅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也要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合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学习和借鉴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优秀成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动力,促进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