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剑锋  卢岩 《经济》2007,(5):77-77
在4月份举办的第12届上海国际车展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携旗下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整体集中亮相,展示了上汽从零部件到整车的整个产业链条,以及上汽从生产上海牌轿车到成立合资企业再到自主研发的整个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建立起了与整车发展相适应、门类齐全的配套体系。但是,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却明显滞后于整车工业的发展。本文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以及市场绩效的角度,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在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8年.杭州市政府提出“把汽车产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和“以发展整车为突破口、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经过两年的努力,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轿车、客车、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制造体系和围绕整车制造形成的汽车销售、物流、人才培训以及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全区现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1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4家。  相似文献   

5.
入世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截至去年产销量已经连续七年蝉联世界第一,近两年自主品牌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而言,依然大而不强,量的方面实现了突破,质的提升尚需努力.大而不强的很大原因就在于中国零部件产业底子薄、实力弱、不掌握关键零部件相关技术、议价能力不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整车企业常常需要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嫁成本压力,从而削弱了零部件企业的盈利能力,限制了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零部件质量难以保证,进而又会影响整车的技术和品质水平,陷入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邓理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166-167
汽车产业作为江西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然而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于整车产业"、"汽车服务业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江西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增加研发投入,加快零部件产业升级和完善汽车服务业等发展策略的提出旨在促进江西汽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独立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贷成为发展方向: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越来越高;并购重组更趋活跃;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迅猛。把握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对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11)
当今,汽车工业属于典型的金字塔产业,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是支撑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成为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加快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创新,夺取产业战略的制高点,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阐述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道路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持续良好的大环境下.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增长速度大大高于GDP增速,汽车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之一。2004年,中国汽车产量为507万余辆,零部件产业规模基本接近整车水平,创下了4400亿元的新高。按照国际运行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汽车工业细分的5个亚产业——汽车整车生产产业,改装车产业,摩托车产业,发动机产业和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本文在借鉴了已有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我国1985—2005共21年的统计数据估算出各个亚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再通过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这5个亚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状况,从而得出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和汽车整车生产产业为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主导亚产业的结论。最后从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给出了一个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启示,即通过优先提升主导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带动汽车工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取1996-2012年的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弱,但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并在2008年出现回落。将整体分为零部件、汽车整车两类,本文发现,中国汽车制造零部件的竞争力最强,提高得也最快,而汽车整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取1996-2012年的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弱,但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并在2008年出现回落。将整体分为零部件、汽车整车两类,本文发现,中国汽车制造零部件的竞争力最强,提高得也最快,而汽车整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汽车整车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整车业与零部件业的两种组织形式,最后分析了安徽省零部件业对整车的配套关系,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促进安徽汽车整车业与零部件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全国主要产能地区的产能分布和产量分布,以及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在全国的产值比重图,来刻画当今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区域产业分布和产业布局状况。研究发现,中国汽车制造业产能主要分布在江苏、重庆、湖北、山东、河北、广东、吉林、上海、湖南、浙江,北京、四川等省市,中国汽车工业发达地区集聚明显,主要集聚在吉林、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广东等地,并逐渐形成了以这些汽车工业发达地区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汽车制造业不同行业区域集聚差异明显,整车制造业产业集聚性较高的地区是吉林、广东、湖北、重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产业主要集聚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广东;受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汽车消费市场和汽车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  相似文献   

15.
巫细波 《经济地理》2019,39(7):119-128
以1 069家广州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GIS和HDBSCAN空间聚类方法分析其空间布局变化及特征,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汽车制造业企业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1)广州汽车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空间布局演变由近郊区往外围区域扩张;(2)由于长期过于依赖外资整车企业,导致广州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存在过于封闭的特征,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不足;(3)外资和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明显差异,外资企业偏向围绕外资整车企业布局,而内资企业偏向沿交通干线布局;(4)广汽传祺、广汽客车等中国品牌对广州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具有辐射带动效应,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5)负二项回归模型显示整车带动、区位因素、集聚经济、人口密度等因素对汽车制造业企业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而交通因素对广州汽车制造业企业布局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沈里 《经济经纬》2005,(5):38-41
入世后大批汽车零部件制造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对尚处于成长阶段且仅剩下一年半WTO后保护期时间的我国零部件工业而言,机遇和风险并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未来一年半WTO后保护期的战略举措包括:建立跨集团的国内零件配套体系;积极参与整车的开发项目、掌握核心技术;建立国家级的零部件研发中心;制定更为严厉的零部件国产化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论述了创新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性,结合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特点从技术创新投入、人才引进与激励等6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州汽车制造业发展展望 (一)打造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1.汽车制造业继续高歌猛进 根据广州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广州汽车工业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零部件与整车协调发展,按照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零部件产业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努力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根植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经济科学》1998,20(1):62-64
陕西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汽车工业课题组一、发展和振兴陕西汽车工业应以零部件为突破口尽快将西安建成西部汽车零部件工业基地汽车工业包括整车工业和零部件工业两部分。陕西的整车生产工业在“七五”尤其是“八五”期间获得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步兴 《经贸实践》2009,(11):35-36
金华市汽车产业的突飞猛进是金华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短短几年时间,金华汽车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发展成为全市第一大优势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金华汽车发展之路。目前,金华汽车产业已经形成整车、零部件、关联产品等三大板块。2008年底,金华全市共有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牛产企业1700多家,关联企业2000多家。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0亿元,行业总产值约500亿元,关联产业产值6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