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与支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公司的所有权安排中,大股东拥有公司的控制权,有能力为获取控制权的私人利益而侵占上市公司的资源。但是,当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时,大股东可能通过减少自己的侵占行为而使公司具有偿债能力,甚至会用自己的资源进行支持以防止公司破产。如果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低于大股东的预期水平,或者预期上市公司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大股东会以公司外部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为代价而对上市公司进行掠夺。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隧道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 《经济学家》2004,(6):103-109
“隧道行为”是指一个公司的资源被转移到其控股股东手中,这也是一种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和分散的少数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发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圈钱”行为(钱从小股民手里流向上市公司,继而进一步流向大股东手里)便是这一类“代理人问题”的具体体现,中国特有的异股同权现象强化了大股东的这种剥夺小股东行为的动机,并且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模式、经营运作以及利润分配等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维  牟林 《经济纵横》2005,(11):65-67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已成为阻碍我国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一个顽症,本文对大股东侵占的特征进行探讨,分析大股东侵占在产权边界模糊、公司治理缺陷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等方面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大股东侵占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与上市公司之间产生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济往来,侵占上市公司的资源,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扰乱资本市场秩序。本文,首先阐述了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原因,然后分析了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主要手段,最后给出了如何防范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几点建议,以期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在能够有效控制公司的情况下,常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转移公司资源,损害公司价值,从而对小股东的利益构成侵害。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主要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实现控制权的增长,文章通过实证研究,计算了家族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和投票权的分离程度,并分析这种分离程度是否对公司价值具有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投票权、现金流权与投票权的分离系数均与公司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国有股比重、流通A股比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以及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重之比作为公司股权结构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与市净率作为公司经营绩效变量,以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比重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负相关,流通A股比重及大股东治理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均无显著相关性.本文的实证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实行国有股减持、股权结构多元化以及加强中小股东公司治理功能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政府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投资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政府控制的制度层面因素出发,以大股东资金侵占为研究载体,考察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已具备股东积极主义的动机和能力,能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从而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然而,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来说,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采取股东积极主叉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其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效果较差;并且主要是体现在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这意味着制度层面的政府控制因素对公司层面的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胜 《生产力研究》2011,(7):212-214
文章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导致的非效率投资及其治理的理论进行了综述。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形成机理,股权结构、利益侵占形成的非效率投资及其治理机制三个维度梳理了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攫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往往会造成非效率投资。研究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资,大股东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攫取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负债、发挥次股东的作用、完善股权结构和中小投资者保护法等治理机制能有效抑制大股东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9.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自利性多元化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投资和破产政策的扭曲同时也损害了企业价值.本文从民营企业的金字塔持股结构和股权制衡角度分析民营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影响因素.本文收集2006-2009年我国A股市场179家民营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将民营上市公司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类型.其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结论.从而验证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存在利用多元化经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因此,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上市公司自利动机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应该成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何孟初 《时代经贸》2012,(22):181-181
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不时出现“内幕交易”和“大股东侵占小股东”的现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非常复杂,股权过度集中,国有股比例过大;股权分置且流动性差,缺乏多元化的持股主体,关联股东占较大比重,存在着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问题。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公司行为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建立,并最终反映到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交通运输仓储行业为例就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代公司治理理论的"利益侵占假说",大股东可能通过上市公司的关联担保进行"隧道挖掘",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上,作为公司治理的可能参与者,机构投资者发展迅猛。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契机之下,机构投资者有能力、有动力抑制大股东的挖掘行为。选取2008年沪深两市A股的183个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显著负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对关联担保存在抑制效应。同时,我们发现,绝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显著负相关。即绝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绝对控股股东越不倾向于采用关联担保方式进行"隧道挖掘"。  相似文献   

12.
李广子 《经济管理》2020,42(5):54-70
多元化经营在现实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也吸引了大量研究探寻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已有文献主要关注企业本身多元化经营,忽略了控股股东因素,从而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不同于已有文献,基于手工搜集数据,本文首次考察了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首先,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说明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作为其整体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其次,从影响机制上看,控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权益在其总资产中份额越高、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替代关系会越弱,说明那些有助于减轻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干预的因素将会弱化这种关系。本文为理解企业多元化经营行为以及企业与其控股股东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为控制性股东侵占外部人利益提供了动机和便利,这类公司存在更大的代理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机制是加强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通过拓展LLSV对债权人法律保护的评价体系,可以发现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正在逐步加强。以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状态衡量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高低,实证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公司有更低的银行负债增长率、更高的利息支付成本,说明随着债权人法律保护的加强,银行能够对控制性股东利用债务进行利益侵占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总体偏低的银行长期负债率和高代理成本公司偏高的负债存量,也反映了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当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表现,进一步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认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权利不对等,在监督上市公司时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以及大股东具有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动机和可能性导致利益冲突的发生;然后阐明两者利益冲突所产生的后果,最后提出有效解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65,自引:9,他引:265  
本文以 1 997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 50 8个上市公司 1 997— 2 0 0 0年 4年间的2 0 3 2个观察值为样本 ,研究了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对公司治理效力和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 ,其公司业绩、股权结构和治理效力也不同。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 ,公司治理的效力更高 ,其高级管理层也面临着更多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监督和激励。另外 ,本文的研究还发现 ,对于不同性质的公司 ,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都是正面的。第一大股东的变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效力的提高 ,有利于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更加专业化。本文的研究为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多元化提供了经验证据 ,论证了控制权转移市场对深化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隧道输送行为一直都是监管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基于终极控制权的分析框架,并借以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关联债权债务,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隧道输送行为和外资持股对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绝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都被政府所终极控制;对于家族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确实可以影响到大股东的隧道输送行为,但对于政府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此效应并不明显;外资股东的存在能有效地约束家族终极控制者的隧道输送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呈现出向控股股东高度集中的状况,这种状况使得“三权”分立-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弱化。其结果是大股东以损害其他股东和上市公司利益来追求其控制权收益的动机得到加强,公司行为被据曲。因此,应对公司权力机关的重新构造,从而达到对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优化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郑斐然 《当代经济》2010,(17):104-105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事例时有发生,而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是最为常见的,本文试图从大股东的动机、公司的股权结构等方面对这种过度投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危害性,并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减少政府直接行政干预、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等抑制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超 《生产力研究》2014,(11):17-21
文章从资金占用的角度,对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的行为变化进行研究,考察大股东是否因获得完备的股权处置权后,减少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增加对上市公司的支持;同时考察大股东在获得完备的股权处置权前后,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1)在股改之后解禁之前大股东更有可能通过反向资金占用支持上市公司;(2)控股股东拥有越多的上市公司股权就越会选择支持上市公司;(3)市场可以识别大股东的资金占用的掏空行为和反向占用的支持行为,并在股票收益率上体现。  相似文献   

20.
叶青云 《当代经济》2016,(32):15-17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大股东愈发关心所持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值,会采取一些行动来稳定和提升公司股价.股票增持是大股东比较热衷于采用的方式之一,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的热潮不断涌现.本文主要探讨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的动机,以期对丰富公司治理理论,完善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运作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等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