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和战略问题,也事关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的发展和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供给。为此,必须构建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战略规划,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但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主销区存在明显差距.本文比较河南省和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人均粮食产量对人均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较大,提出应建立更加有效的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平衡机制,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口粮自给率为评判标准,分析了2019年中国省域口粮安全水平的差异现状,进而提出了三大区域口粮绝对安全责任共担的角色定位和推进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口粮自给率分别为158.84%、66.46%和41.35%,其粮食安全责任共担的角色定位分别为维护国家口粮绝对安全的主体责任、维护口粮供求缺口不扩大的稳定责任以及维持必要口粮供给的底线责任。推进三大区域粮食安全责任共担的路径是:立足主产区因地制宜构建水稻和小麦产业带,推进重点区域耕地修复与治理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优质稻麦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加大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偿;促进产销平衡区经济发展,建设粮食物流体系以增强口粮带调入能力,推进林草资源综合利用,强化耕地“非粮化”监控;压实主销区口粮播种面积和自给底线,强化其对主产区的经济补偿,增加口粮储备和食物供给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失衡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区和粮食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得长期粮食安全供给保障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构建一个全新的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机制,提高粮食主产区和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利益协调机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调控为主体,具体内容包括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协调机制、主产区政府和主销区政府之间利益协调机制以及中央政府对主产区政府和主销区政府利益调控。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人所必需的基本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作为一种战略性物资的提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深入人心。关注粮食安全,不管对于粮食主产区还是主销区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2009年海南省人口总数为879.56万人,粮食产量为187.604049万吨,人均粮食占用量218.39公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区域福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珊珊 《经济问题》2015,(2):114-119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失衡问题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利用1978~2011年粮食价格、产量、消费量等方面数据,在对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价格和相关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麦诺特粮食价格福利效应模型考察粮价波动作用下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福利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978~2011年间,粮食主产区总福利年均变化值为0.513%,大于主销区总福利年均变化值-0.008%;主产区总福利改善了16.923%,主销区总福利恶化了-0.262%。粮食价格波动促使主产区的总福利得到改善,主销区的总福利恶化。最后提出在粮食价格波动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产销区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加强产销区的利益协调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粮食购销市场化与主销区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自军 《经济地理》2004,24(2):277-280
2001年,国务院对包括浙江省在内的8个主销区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这项改革要求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可调控库存和财政支农力度,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必将对销区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以具有浙江“粮仓”之称的嘉兴市为例,就主销区粮食安全的现状及粮食购销市场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不同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耕地资源稀缺,地区差异较大,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特点和优势,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分区指导粮食生产政策,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粮食产量变动情况按照地区粮食产量及需求量,可将我国粮食产区分成三类: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主产区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省(区);主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省(区)(海南省数据从…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粮食主产区面临区域经济滞后、粮食流通体系不顺畅、土地经营规模小、粮农种粮行为的工业化效应凸显等问题。实现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强化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与保护;协调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关系;确定粮食主产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般分工理论主要关注分工的自然生成和市场化过程,对政府的强制分工现象缺乏研究。文章通过引入强制分工概念,构建区域强制分工的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了政府强制分工对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不同影响,并用DI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强制分工导致了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收入减少和居民人均收入下降。因此建议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肩负着稳定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责任,然而近年来,江苏省粮食安全状况并不客观.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现状以及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江苏省的生态安全状况,综合研究出江苏省粮食安全现状,江苏省的生态可持续状况一直为生态赤字,持续处于弱不可持续的状态且呈现上升趋势,由此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中国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简况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的两大趋势,一是主要粮食产区北移,并在空间上趋向集中;二是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空间距离拉大,实现粮食安全对粮食流通特别是物流体系的需求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中长期增进粮食安全的潜力,提出中国实现中长期粮食安全面临五大挑战,即: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日益难以为继;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争夺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下、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的问题迅速凸显;粮食增产很容易面临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能力和投入意愿不足的困扰;支持粮食增产的改革和制度创新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主销区浙江、福建等省经国务院同意,已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试点改革.现在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主销区试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而粮食主产区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之外的粮食产销平衡省(区),可按照省长负责制的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粮食购销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粮食工作形势的变化以及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给我国粮食产销带来挑战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市场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粮食主销区。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安全问题更加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建立粮食安全体系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30年来粮食流通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对建设新型粮食市场、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具有深远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当前粮食生产的基础尚不稳固;粮食直补未能协调好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我国粮食市场存在“政策型”波动现象;粮食市场风险还将进一步扩大。本文的分析重点是:如何加强粮食生产的基础,培育中间大商业组织,综合协调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目标并联、“二元”稳定的粮食政策结构以避免“政策型”波动,利用粮食期货市场解决订单农业发展的风险难题。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主产区建设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证,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当前粮食主产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建粮食安全战略构想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今年全球爆发粮食危机,全国粮食供需长期维持“紧平衡“,福建粮食安全问题更显突出。福建人多地少耕地更少,粮食无法完全自给,同时,因比较效益持续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福建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外粮食大市场,生产、流通、储备三者并重,坚持“四储保安“即储粮于地、储粮于市、储粮于仓、储粮于人(技)的基本思路,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责任约束和补偿、粮食价格调控与激励、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适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财政转移支付与补贴、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农业融资与风险保障、省(国)外承包种粮与政府支持等八大机制。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难度加大,着力提升“以我为主”的国家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历史回顾,发现我国粮食产量的提升是在生产不断“北移”并越发向少数主产区集中的过程中实现的,同时人口持续向南部、东部聚集,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离程度扩大,粮食流通的压力持续加大。在这种背景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把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加强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结合起来,促进供求更好匹配、产需更好衔接。  相似文献   

20.
关注粮食主产区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对稳定全国粮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13个粮食主产区持续增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