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国内价值链培育的中国IC产业互动发展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摆脱全球价值链下中国IC产业被俘获的困境,必须基于国内价值链的整合与培育来发展中国IC产业,IC产业互动对于整个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经过对长三角IC产业互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本文从产业布局、外商经济模式、诸侯经济模式下地方政府竞争、IC产业自身发展及IC产业生态等方面分析制约我国IC产业互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内区域价值链、全球价值链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上游度模型,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地位、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指数,系统刻画1997-2007年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形态,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内价值链的产业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总体尚未形成严格的东中西梯次分布的价值链空间格局,产业属性决定国内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分工地位,产业国有比重越高越有助于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产业资本劳动比提升嵌入位置却恶化分工地位,产业规模对分工地位没有显著影响;区域FDI导致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增值能力弱化,区域创新投入强化产业直接价值增值、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价值链嵌入位置,但二者与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系均不显著。优化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成本、选择差异化的区域产业升级路径是构建国内价值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国内价值链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外需萎缩使中国东南沿海的加工贸易面临新的挑战: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低价出口的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加工贸易产业通过产业升级与转移可以突破困境。已有的研究表明,FDI主导的加工贸易并不必然导致技术外溢,进而有助于本土企业完成升级。内生的自主研发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以扩大内需为载体的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对于东南沿海加工贸易产业的成功转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6.
《经济研究》2018,(3):187-201
本文采用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个省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就国内价值链对区域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考察。结果表明,国内价值链贸易增强了中国地区间经济周期的联动性,而在控制国内价值链贸易之后,区际贸易却降低了两地区产出的协同程度,区际贸易具有的Frankel-Rose效应主要是国内价值链贸易的作用结果。在引入省区官员交流等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结果仍是稳健的。同时,国内价值链贸易的传导效应不仅受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的影响,而且呈现出显著的危机前后时段特征和东部与中西部内外空间特征。进一步纳入全球价值链后发现,全球价值链贸易对国内价值链贸易的正向经济周期协同效应具有放大作用,而传统国际贸易对传统区际贸易的负向经济周期冲击存在叠加效应,国内价值链联结的区际分工网络是保证中国经济外向型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经济紧密联动、协同共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将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模式从"汗水经济"转变为"智慧经济",以摆脱长期以来的"低端锁定"困境。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中国依托"一带一路"构建"以我为主"、包容性区域价值链的背景,并重点对区域价值链构建的策略、区域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联系及产业升级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双向嵌套"、开放型价值链体系,区域价值链在加快中国产业高端攀升、带动更大范围协同发展和推动公平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作为多元价值链链接者的中国,应积极培育全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优势,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同时,带动更大范围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有序引导多重市场融合。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企业集群对区域发展与经济繁荣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集群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多数研究基本上是从供给的角度或产业竞争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企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互动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9.
培育壮大内向型的国内价值链(NVC)是否意味着逐步淡化发展外向型的全球价值链(GVC)?明晰这两种发展模式背后的影响机制是回答该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理论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在GVC未被破坏时,NVC的构建发展是对GVC的互补。进一步地,当考虑到GVC受到破坏这一动态情形时,NVC的构建发展将对GVC产生替代作用。通过发展NVC,在强化国内不同行业的GVC参与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使国家经济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上述发现为认识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相关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11.
如何构建创新型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互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肇光 《当代经济研究》2007,142(6):39-41,38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重视和研究形成互动机制的各种因素。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讲,最关键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创新型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互动机制,根据产业经济和技术结构变化和发展来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适时调整外商投资产业发展政策,处理好外资产业与民族区域产业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互动机制,才能落实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中国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其次,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运用商务成本理论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转移的条件.最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产业外移到其它国家,中国应该立足于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互动演化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HIC)与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RIS)之间互动演化的布鲁塞尔模型(Brusselator Model)。通过对该模型稳定性的定量分析,阐明了两者之间存在互动演化关系,并揭示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细致结构与互动演化。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具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技术经济》2019,(3):49-59
从区域经济前向关联视角,构建了国家价值链(NVC)与全球价值链(GVC)相统一的、产业-区域双视角的增加值完全分解模型,考察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特征。研究发现:2002—2012年期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中技术制造业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区域"内向性"特征较明显;分区域考察,中国东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嵌入国家价值链的程度较高,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陈超  卢毓 《经济研究导刊》2012,(25):126-128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以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述评,接着指明目前研究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宜加强其内在机理研究。经研究表明,"网链协同"模式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网链协同"模式是指集群知识网络与全球价值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引进知识,完善集群知识网络,接着,依托集群知识网络,通过知识有效整合和创造,推动自主价值链建设,最终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6.
代工企业在GVC(全球价值链)中处于微利化、被俘获的境地,无法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难以实现真正的升级。选择加入NVC(国内价值链)是代工企业突破跨国买家封锁,实现链条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代工企业在GVC和NVC链条下的博弈模型,通过比较不同链条下的均衡利润及影响因素来分析代工企业的链条选择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国内市场规模及其开发效果、代工生产经验与固定投入对在NVC运营成本的影响以及企业所处的国际和国内行业结构是决定代工企业选择GVC或是NVC的重要因素,相关案例支持笔者的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集群特点和趋势。文章从价值链角度,对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阐明了价值链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及其动力机制的内涵;其次提炼了旅游产业集群的产业价值链"四链"服务层次与空间价值链"四环"空间结构的特点,并分别采用上海与张家界两个案例进行了论证;最后总结了旅游产业集群两个维度下的动力机制,包括产业价值链延伸扩展机制及空间价值链优化配置机制,前者具体体现在集群要素产业高端化、集群要素产业融合化及集群要素产业均衡化,后者主要包括环内竞争性优化配置及环间合作性优化配置,而且产业价值链延伸扩展机制及空间价值链优化配置机制既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的。通过以上研究,文章希望既在学术上完善对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又在实践中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地缘政治和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挑战,提出了中国产业主导的"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生成路径:着力推动中国企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精准供给"水平;健全中国生产服务网络,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服务供给水平;构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一带一路"沿线产业体系的分工布局;推动中国产业标准"走出去"战略,促进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根基;突出产业合作互利共赢,稳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空间;培育以中国为枢纽的"一带一路"沿线双向环流价值链,实现中国由外围向核心转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产业价值链理论包含环线型、网络型、社会型三个阶段和三个层次的价值链形态,产业价值链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对应不同形态的价值链。技术和市场是产业价值链实现高水平成长和演化发展的核心驱动。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初始阶段应以马克思产业价值链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区域价值链,依次培育三种不同形态的产业价值链,同时以强化链内技术创新和区域内循环市场为主导,培育均衡发展的驱动力,规避政策依赖陷阱和双重低端锁定的受控制地位。  相似文献   

20.
苏丹妮  盛斌  邵朝对  陈帅 《经济研究》2020,55(3):100-115
本文将国际生产体系下的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生产体系下的本地化产业集群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产业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机制,并在全方位测度企业GVC指标包括分工地位、上游环节参与度、下游环节参与度的基础上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GVC分工地位越高的企业生产率亦越高,但通过阻滞资源互通与能力互仿"双壁垒"而实施的战略隔绝弱化了本地化聚集经济对企业生产率的正向溢出。从GVC不同嵌入方式来看,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的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空间关联度越弱,而GVC下游环节参与度越高的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空间关联度越强。深入分析集聚三种空间外溢渠道后发现,主要通过劳动力蓄水池和知识技术溢出,企业不同GVC嵌入方式与产业集聚呈现了异质性的生产率互动效应,形成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上游嵌入者-下游嵌入者"与国内生产体系互动的二元分割结构,而中间投入共享并未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